星期五, 一月 26, 2007

香草仙子:假如你有幸在美国

假如你有幸在美国度过青年时代

假如
你有幸在巴黎度过青年时代
那么
在此后的生涯中,无论走到哪里
巴黎都会在你心中
因为
巴黎是一个流动的圣节

这是海明威 1950 年写的《流动的圣节》一书的引言。

海明威的《流动的圣节》是我生命中最刻骨铭心的书,它影响了我的人生选择 - 使我离开中国,来到美国,体验了更多更深刻的人生。

在北大读书时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我立刻被海明威细腻准确的写作技巧折服。在他笔下,生活中的平淡细节变得那么生动有趣。让我读得津津有味 , 很多描绘我熟读到几乎可以倒背如流。

“ 屋里的壁炉火苗正旺,工作起来既暖和又舒适。我把一盒盒的柑橘和烤栗子带到房间里,饿了的时候就吃烤栗子和橘子,剥掉红橘似的小柑橘的皮,一边吃一边把皮扔进火堆。”

“巴黎已经适应了冬季,我们街对面的柴炭市场上有好柴火出售。许多高等咖啡馆外面安了火盆,使人在台阶上也能够取暖。我们自己家里十分温暖而舒适,木柴生的火上烧着用煤粉做成的蛋形小煤球。”

“她们端上茶,送上用紫香李,黄香李或者野山莓做的甜酒,还请我们吃精美的食品。那无色透明,醇香诱人的甜酒装在雕花玻璃瓶里,倒进小酒杯里端上来。”

活似乎不用奢华,只要有敏锐的感受力,就可以处处感觉到它的美好。

在海明威笔下,巴黎的小资生活那么美丽浪漫,塞纳河,咖啡馆,餐馆,艺术家,博物馆,形形色色的艺术家们, etc.。

“巴黎所有的食品店都在橱窗里摆了静美诱人的食品,大家还在人行道上的桌子边进食。要是你有一点没吃饱,看到,闻到这么多吃的,就更觉得饥肠轱辘了。”

“塞纳河上渔人垂钓,生趣盎然;漂亮的驳船上忙忙碌碌,放倒烟筒驰过桥下的拖船曳了一串小货船;石砌的河岸上有高大的榆树,法国梧桐,有几处是白杨树 ” 。

年 青的他过着自由不羁的生活。 为了专心写书,海明威辞了有固定收入的新闻记者工作,每天到咖啡馆写作。常常潦倒到要节省饭钱,饿着肚子看画展。生活的拮据并没有消减他潇洒生活的精神。 他有了钱就去赌马,赢了钱就和妻子哈德莉去昂贵的米肖饭店吃一顿。他和哈德莉去奥地利的席龙滑雪,和司各特开车去里昂旅行。他的生活和崇尚自由时尚的北大 精神很吻合,令我这个按规划生活的中国女孩十分向往,后来我轻率地放弃了我在中国的新闻记者工作来到美国,正是因为我自负地认为我可以像海明威那样做记 者,先自由地看世界,再自由地写出自己的见闻。从此,我成了一个“在路上”的人,四处漂泊,再也回不到中国那份目标清晰家人聚居的生活了。世界是看到了, 可惜不是所有人都能成为海明威。即便是那本和它风格相似的《在路上》,其作者很出名,但它的文字质地和生活境界远不如《流动的圣节》。

认识我以后,我的男朋友(我现在的先生),受我影响也看这本书。喜欢吃东西的他发现海明威很会写食物。男友说海明威当时大概吃不饱,笔下的东西就特别香。

“中午吃什么?”

“小萝卜,香喷喷的牛肝炒土豆泥,莴苣沙拉,还有苹果馅饼”

“我还不如买上一块大面包来吃了,不省那顿饭呢。我简直都能想象到那诱人的咖啡色面包壳的味道”

“晚饭有时能吃上土锅炖野兔,上面浇一层甘美的红酒调味汁,有时能吃上栗子酱鹿肉。凡是有这一类的菜我们就喝红葡萄酒,这比白葡萄酒贵,最好的一种要二十美分一升”。

他喜欢一遍遍反复读这类片断,很快他也可以一一背出海明威的经典描绘。

“我开始吃带浓烈海腥味的牡蛎,冰冷冷的白葡萄酒冲淡了牡蛎那金属般微微发硬的感觉,只剩下海鲜味和多汁的嫩肉。”。

“ 啤酒冰凉,喝下去舒服极了。油酥苹果做得很脆,浇上了淹泡汁,橄榄油香得很。我在土豆上抹了黑胡椒,把面包蘸上橄榄油,先喝一大口啤酒,然后慢慢地吃喝。 ”

“我拿面包把盘子里的油和芥末酱抹得一干二净,慢慢喝啤酒,到酒已失去凉意时便一口喝干。”

我 们去餐馆吃东西时,他常常要提起这些片断。如果吃面包,喝啤酒,他要模仿海明威的吃法。吃兔肉时,他就问“这是土锅炖野兔吗?” 我暗暗想他这样品位很不西化的家伙,喜欢《流动的圣节》,一定是受海明威笔下的食物诱惑,他大概有过饿肚子的经验。当时我们也正过着不富裕的小资日子。对 书中的生活深有感触,常拿海明威的说法对之比之。我们平时去的一般餐馆,被他称为“利普便餐馆”。 他第一次挣了工资请我去一家很好的餐馆吃东西时,就戏称那餐馆叫“米肖饭店”。“随后,坏天气就来了。落叶浸透了雨水,疾风驱赶着雨点,抽 打在终点站的绿色大公共汽车上。”我们在纽约坐在我们最喜欢的 Oyster Bar 吃饭时,遇到好几次都是秋雨绵绵的天气。他每次都背出这句话,还指着路边的大公交车让我看。 让我们喜欢且反复提起的书中典故还有飞鸽旅店,西班牙牡蛎,马孔烤鸡,等等等等。这本书连接了我们两个生活品位很不一样的人,给我们两人那时的 “survival team(生存团队)”的生活添了很多趣味,留下很多在美国共同成长的美好回忆。 结婚后我的先生总取笑我“小资”,一个春天的下午,我弹琴时,他过来把钢琴旁的窗户打开,让花窗帘在我身旁随风飘起,然后用调侃的口吻说“看,小资情 调”。

我想是海明威的文字提拔了我们对生活的感受力和品位。不用有太多的钱,只要有感受力,有美感,就可以把自己和家弄得舒适漂亮,给自己和爱人一份不枯燥有情调的生活。

和 海明威一样,我们也在欧洲开车旅行了。去了巴黎两趟,在塞纳河边散了步,到博物馆看了画,享受了巴黎的春天。但没有找到米肖饭店和利普便餐馆。巴黎的文化 艺术气息如此浓厚,自然会孕育有滋有味的小资生活和有个性的艺术家。我很羡慕在巴黎留学的中国学生们,那是一个能让人变得丰富,对生活有品位有细致美感的 地方。

后来,我又买了这本书的英文原版 – A Moveable Feast 。对照着看,多少有些失望,因为中文译本里那生动描绘的光芒不见了 - 很多食物用中文写出很诱人,用英文写出却都是普通的美国食物。这里我要说的是译者(孙强)译的很不错,他使我深感翻译作品的美妙 - 同一部书,译本给人一种异国情调的美感。(从此,我看书常常喜欢把中译本和英文原版都买来,对比着看。象《老人与海》,《战争与和平》,etc. 《战争与和平》是我可以倒背如流的另一本好书,可惜我不懂俄文,除了中文版本,只能看英文译本。)海明威的文字功力是第一流的。他简洁流畅的文笔,个性鲜明的人物对话,都是其他英文作家不可项背的。他的描写巴黎生活的作品是我看到过的类似作品中最好的。 几年前一位英国记者写了一本畅销书《在普罗旺斯的一年》('One Year in Provence‘),尽管我也很喜欢,但认为它啰嗦,不如《流动的圣节》写的简洁生动。

海 明威在巴黎的时候,很多美国人云集在巴黎。有点像我们现在的出国潮。但后来大家都陆续回美国了。我很羡慕海明威和我的很多海归朋友们,他们既体验了广阔的 人生,又回到了自己的祖国。有些海归朋友回去后又很想念美国。我可以理解他们。他们在这个崇尚个人奋斗,崇尚创新的国家求学求生存,自立自强,度过自己最 美好的青年时代,那份宝贵经历一定会给他们下面一生带来不可磨灭的影响。

谨在此改序言献给我们所有在美国的和海外的中国人,献给我的所有从美国海归的朋友们:

假如
你有幸在美国度过青年时代
那么
在此后的生涯中,无论走到哪里
美国都会在你心中
因为
美国是一个流动的圣节

[打印]

罢了 评论于:2007-01-25 13:03:29

二 十一世纪,是一个追求幸福的世纪。如经济学家奚恺元教授所说的那样,财富和事业上的成功仅仅是能够带来幸福很小的因素之一,人们是否幸福,很大程度上取决 于很多和绝对财富无关的因素。奚教授正在致力于发展一种新的、严格的理论来研究如何最大化人们的幸福,他把这种学科叫“幸福学”,这个理论提出:我们的最 终目标不是最大化财富,而是最大化人们的幸福。

其实,幸福的一个主要来源就是脉冲式的变化。如果一个人一直过着一成不变,优裕的生活,那他一定不会比一般人有幸福感。若是让你一直住在巴黎,你对它的向 往和思念,远没有你离开巴黎的那些日子那么强烈。也就是说,生活的有优雅和舒适并不是幸福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人本身生活水平并不是很高,但是他能从平庸 的生活中创造一些脉冲式的快乐来,比如旅游,探险等,那他就会比一般人感到幸福。

时间性的比较和社会性的比较也可以给人们带来幸福感。比如你最近在一个很好的住宅区买了一座别墅,你觉得很开心。但实际上这开心只有很小一部分是因为你住 在这样的房子里给你带来的,更多的是因为比较而产生的。从时间性比较来说,如果你以前住在阁楼里,那么现在你住别墅就会让你感到非常幸福。但是如果你以前 住的是花园洋房,那么你就不会感到特别开心。从社会性比较来说,如果你周围的人都还住在普普通通的公房里,而你现在有自己的别墅,你当然会很开心。但要是 你周围的人现在已经住在更好的地方了,那么就算你住宅别墅里的感觉再怎么舒服,你也不会非常开心。

如果人人都可以成为海明威,人人都可以过着自由不羁的生活,都可以每天到咖啡馆写作,去昂贵的米肖饭店吃一顿,如果人人都有钱去看画展和赌马,去奥地利的席龙滑雪,去里昂旅行,那么,这快乐的程度就要大打折扣,更不要说幸福了。

其实在哪里度过青年时代都一样,关键是那个地方和环境是不是能给你带来脉冲式和比较的幸福。

所以我说:

无论你在哪里度过青年时代
都无关紧要
在此后的生涯中,无论走到哪里
那个“地方”都会在你心中
因为
“那里”曾是你流动的生命。


其实,那都是因为“时间性的比较”而已。

-------------
编后随笔:

好一篇幸福论! 好一个幸福学! 喜欢!!

可到底什么是幸福呢?

《幸福》

种子的梦想
花开的瞬间

化阵自由的风
拥抱整个天空

金牌上的汗水
脸上的笑容
眼角的泪

我们追求幸福
一路上都是
痛苦

*_*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701&postID=34047&page=1#mark

/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