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十月 31, 2006

边城秀才:读《淮南子·主术训》

从现代领导学的角度读《淮南子·主术训》

摘要:《淮南子·主术训》是我国古代领导学专著,它以道家思想为基础,兼采儒、法,概括地反映了汉初及文、景之治的“南面术”。《主术训》部分内容与现代领导学相同或相近,另部分内容为现代领导学较少涉及,两部分论述都有一些值得借鉴的东西。

《淮南子·主术训》是我国两千余年前的“领导学”专论。它较为系统、全面地阐述了道家“南面术”的一般方法,在我国古代众多的帝王术中,占有一席之地。我 们对它作一番审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对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领导学,无疑有一定意义。基于这种认识,本文试作一简单的尝试如下。

一、著书背景、著作者及流传情况

1 、著书背景

西汉建立,历高祖、吕后、文、景四代,以“黄老之术”治国,一脉相承,“天下怀安” ① 。此时的“黄老之术”,是以先秦道家思 想为基础,在实际运用中兼采儒、法,且取得极大成功的领导术。对其作学术性总结的,有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对其从领导学角度作概括总结的,则是《淮南子·主术训》

2 、著作者

《淮南子》一书及著者刘安,历来为国内学界所熟悉,据《资治通鉴》载,刘安于汉文帝八年 ( 公元前 172 年 ) 被封为阜陵侯,于汉武帝元光元年 (公元前 122 年) 自杀而亡,在侯、王之位凡 50 年。

刘安之父淮南王刘长为高祖刘邦之子、文帝之弟,于文帝六年 ( 公元前 174 年 ) 谋反,“罪当弃市”,文帝念其手足之情,赦其死罪,“徙处蜀郡严道邛陲”,刘长“愤恚不食死 ② 。

两年后,文帝封刘长之子刘安等四人为列侯,时任梁怀王太傅的贾谊上书谏,以为:“擅仇人足以危汉之资,于策不便。” ③ 文帝未采纳贾谊的意见,封刘安为阜陵侯。文帝十六年,徙封刘安为淮南王。此后,刘安经文帝、景帝,而历武帝,为淮南王而终其生。

武帝六年,刘安与其弟衡山王刘赐谋反未遂,安、赐俱“自刭”死。史载:“凡淮南、衡山二狱,所连引列侯、二千石、豪杰等,死者数万人。” ④

刘安“好读书属文”,在历史上是很有名的。

高诱《淮南子·序目》说:“初,安为辩达,善属文。皇帝为从父。数上书,召见。孝文皇帝甚重之,诏使之离骚赋 ( 传 ) ,自旦受诏,日早食已,上爱而秘之。”

《资治通鉴》载:“淮南王安,好读书属文,喜立名誉。”又说:武帝“以安属为诸父而才高,甚尊重之,每宴见谈语,昏暮然后 罢。”

《资治通鉴·汉纪九》全文载刘安上书谏伐南越,从这篇文章可以看出刘安在治国用兵方面有相当理论水平,文章也写得很好。武帝采纳他的意见,改变原先征伐的方案,派庄助出使,“谕意南越”,兵不血刃而取得成功。

《淮南子》一书,史称为刘安与宾客所作。高诱《淮南子·序目》:“天下方术之士多往归焉,于是遂与苏飞……等八人,及诸儒大山、小山之徒,共讲论道德,总统仁义,而著此书。”

3 、流传情况

《淮南子》诚海内奇书,垂二千年而不朽。高诱说:“故夫学者,不论《淮南》,则不知大道之深也。”然而考诸载籍,历代君臣、学者,鲜有引述《主术训》而论治道者,其原因,愚以为有如下三点:

其一,淮南王父子三人先后谋反,“大逆不道”,其事著在卷册,昭然若训,后世君臣,或出于忌讳,或出于憎恶,不愿对其“治道” 加以引述。

其二, 《淮南子》的作者,无论是刘安还是他的门客,在后儒眼中地位不高。比如司马光说:“淮南王安……喜立名誉,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其群臣、宾客,多江淮间轻薄士。”其人其书不为后儒所重,可见一斑。

其三,《淮南子》以道家思想贯串全部内容,《主术训》也不例外,后人以“道经”目之 ⑤ 。而自武帝以还,历代论治,多以儒学为基准,其极至的说法是“半部《论语》治天下”,道家者流的《主术训》自然不被重视。

二、 《主术训》的主要内

《主术训》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与现代领导学内容相同,另一部分为一般现代领导学著作不谈或较少涉及的。本文拟将前一部分介绍并作简单评价,而将后一部分放在最后作综合评论。

1 、基本的领导方法

现代领导学强调基本领导方法的重要性,各种领导学、管理学书籍对此论述颇丰,其大意为:领导者要抓大事,不问琐事,不能事必躬亲。正如尼克松《领导 者》中说:“对领袖人物来说,重要的不是看他在办公室桌上花多少时间,而要看他是否善于作出重大决策”。“总统不必事必躬亲”。

《主术训》开篇即讲:“人主之术,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清静而不动,一度而不摇,因循而任下,责成而不劳。是故心知规矩而师傅谕导,口能言而行人称辞,足能行而相者先导,耳能听而执正进谏。是故虑无失策,谋无过事,言为文章,行为仪表于天下。” 这里全部所讲,用“无为”二字可以概括。

“ 无为”这个概念,《淮南子》中多处作出解释。《修务训》说:“所谓无为者,私志不得人公道,嗜欲不得枉正术,循理而举事,因资而立权,自然之势,而曲故不 得容者。事成而身弗伐,功立而名弗有,非谓其感而不应,攻而不动者。”《主术训》也说:“无为者,非谓其凝滞而不动也,以其言莫从己出也……此治之要也。 故通于本者,不乱于末,观于要者,不惑于详。”

“ 无为”中包含的“执要”思想,为我国历代帝王、学者所熟知。比如《贞观政要》记载唐太宗对侍臣所言:“……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 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断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 待?岂如广任贤良,高居深视,法令严肃,谁敢为非? ” ⑥

学者范祖禹也说:“君不可以不逸,所治者大,所司者要也;臣不可以不劳,所治者寡,所职者详也。不明之君,不能知人,故务察而多疑,欲以一人之身, 代百官之所为,则虽圣智,亦日力不足矣。故其臣下,事无大小,皆归之君,政有得失,不任其患,贤者不得行其志,而持禄之士得以保其位,此天下所以不治也。

不难看出,“抓大放小”作为一种基本的领导方法,在《主术训》中已经表述得相当充分,而后世君臣,知之者、行之者亦大有人在。

需要指出的是,一些现代领导学的研究者,对于我国古已有之的上述“一般领导方法”知之甚少,或竟有不知者。比如目前国内具有较高水平的领导学著作、 孙钱章主编的《现代领导方法与艺术》中说“事无巨细事必躬亲曾是小生产时代领导者勤政的美德,那是和专制领导相适应的领导方法……事必躬亲的家长作风,它 在中国盛行。”又说:“在领导与管理思想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这一方法,并从理论上加以论证的是本世纪初的 H ·法约尔。”

这种显然不是事实的结论发人深思。我觉得,目前在引进西方领导学、管理学的过程中,一些学人对我国古代的有关思想不重视或不了解,因而有意无意地忽视或抹煞我国传统“领导学”中的有用成分的倾向,应该引起注意。

2 、用人之道

现代领导学的两大基本内容,一是决策,二是用人。正如毛泽东所言,领导者的基本职能,一是出主意,二是用干部。 用人之道,四个字可以概括:知人善任。

《主述训》于“知人”方面,论述较少,仅提出“因人以知人”,此是其短处,而于“善任”,则其论述比较精当。它说:“故贤主之用人也,犹巧工之制木 也,大者以为舟航柱梁,小者以为楫楔,修者以为榈榱,……是故有大略者,不可责以捷巧,有小智者,不可任以大功……贤者尽其智,而不肖者尽其力……所以然 者何也?得用人之道,而不任己之才者也。”

这里用省略号替代的内容,是一些精彩的比喻,限于篇幅,不得已而略去,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读原著,相信不会使人失望。

《主术训》甚至说:“天下之物,莫凶于鸡毒, ( 高诱注:鸡毒,乌头也。 ) 然而良医橐而藏之,有所用也。是故林莽之材,犹无可弃 者,而况人乎。”

用人之道是一切领导学研究的重点,正如司马光所说:“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用人的大忌是门户之见,见诸于我国历史上的,以“九品中正制”最为典 型,其尾声是强调“出身”和“烙印”。这种用人制度,历史已证明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主术训》提出的,是没有偏见的用人之道,虽然在专制社会不能做 到,但不能因此而轻视其理论价值。

3 、决策

决策的要素有两个,一是信息,二是决策者的资质。

现代社会处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过渡阶段,人们对信息的重视程度、获取信息的手段之多,在古代无法想像,但这并不能说古代的决策者不知道信息的重要。

《管子》:“黄帝立明台之议者,上观于兵也;尧有衢室之问者,下听于民也;舜有告善之旌,而主不敝也;禹立建鼓于朝,而备讼也;汤有总街之廷,以观民也。”这虽然是传说,但其精神实质,就是“询于刍荛”,了解民情,获取信息。

《主术训》的论述,与上面所引大同小异。它说:“夫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也,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又说:“是非之所在,不可以贵贱尊卑论也。 是明主之听于群臣,其计乃可用,不羞其位;其言可行,而不责其辩。暗主则不然,所爱习亲近者,虽邪枉不正,不能见也;疏远卑贱者,竭力尽忠,不能知也;有 言者穷之以辞;有谏者诛之以罪,如此而欲照海内、存万方,是犹塞耳而听清浊、掩目而视青黄也,其离聪明,则亦远矣。”

这里所说,用今天的话讲,就是广泛听取意见。这个意思被魏征总结成精辟一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句话是决策者的箴言,胜过许多领导学教科书的千言万语。而毛泽东也常常引用这句名言,提醒决策者不要小看这句话。

在论述资质修养方面,《主术训》提出:

“ 凡人之伦,心欲小而志欲大,智欲圆而行欲方,能欲多而事欲鲜。所以心欲小者,虑患未生,备祸未发,戒过慎微,不敢纵其欲也;志欲大者,兼包万国,一齐殊 俗,并覆百姓,若合一族,是非辐辏,而为之毂;智欲员者,环复转运,终始无端,旁流四达,渊泉而不竭,万物并兴,莫不响应也;行欲方者,直立而不挠,素白 而不污,穷不易操,通不肆志;能欲多者,文武备具,动静中仪,举动废置,曲得其宜,无所击戾,无不毕宜也;事欲鲜者,执柄持术,得要以应众,执约以治广, 处静持中,运于璇枢,以一合万,若合符节者也。故小心者,禁于微也;志大者,无不怀也;智圆者,无不知也;行方者,有不为也;能多者,无不治也;事鲜者, 约所持也。”

这个心小志大智圆行方的修身名言,流传久远。在我国众多的“修养”术中,可备一格,比之于当前市面流行的众多西方译著的有关论述,毫不逊色,可为现代领导学著作者参考。

4 、权变

《主术训》说:“仁智错,有时合,合者为正,错者为权,其义一也。……事可权者多,愚者权者少,此愚者所 ( 以 ) 多患也。物之可备者,智者尽备之,可权者尽权之,此智者所以寡患也,故智者先忤而后合,愚者始于乐而终于哀。”

《公羊传》:“权者何?权者反于经,然后有善者也。”用现代语言讲,就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关系,既坚持原则,又灵活变化,灵活性最终捍卫了原则。

权变是领导艺术的重要内容,是古今中外领导学中引人人胜的话题。经、权之辨,是儒家文化中极富辨证色彩的一个命题,历代论述汗牛充栋。《主术训》引入儒家经、权思想,但未展开论述,这是由作者的思想流派性所决定。这一点,放在下文集中论述。

三、《主术训》总评

1 、兼采儒、法,清静慈祥

《主术训》的内容,除上面所引之外,还谈到仁义、法制、权势、民心、赋敛、简朴,甚至保护自然等等,兼采儒、法,而贯之以道,此是其特点。

道家思想发源于上古,总结于老子。后世学老子者,流派甚多:列子为虚无之学,杨朱为为我之学,庄周为放旷之学,申、韩为刑名法术之学,鬼谷、兵家为阴谋权术之学。流派虽多,但从伦理上可分为清静慈祥、深刻坚忍两类;从运用角度可分为用世与出世两类 ⑦ 。《主术训》属于清静慈祥、用世一类。

《主术训》的清静慈祥,主要体现在决策和讲仁义。

在决策方面,强调君主不要擅断,认为:“法籍礼义者,所以禁君使无擅断也。人莫得自恣则道胜,道胜而理达矣,故反于无为。……法生于义,义生于众适,众适合于人心,此治之要也。”

强调用众不用己: “ 夫人主之听治也,虚心而弱志,清明而不暗……夫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也,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是故任一人之力者,则乌获不足恃,乘众人之制 ( 智 ) 者,则天下不足有也。”

现代领导学在强调其“现代性”时,常讲决策的民主性,而民主性的体现无非就是广听博咨。决策过程,就是获取信息、谋划和决断三个基本步骤,其中关键是决断。要作出正确的决断,就需要尽量多的信息和谋划方案,这就是决策的民主性。

在讲仁义方面,《主术训》强调:“国之所以存亡者,仁义是也。人之所以生者,行善是也。国无 ( 仁 ) 义,虽大必亡。人无善志,虽勇必伤。”又说:“遍知万物而不知人道,不可谓智;遍爱群生而不爱人类,不可谓仁。仁者,爱其类也,智者,不可惑也。”又说:“食者,民之本也;民者,国之本也;国者,君之本也。”

在赋敛方面,强调节制,指出:“人主租敛于民也,必先计岁收,量民积聚,知饥馑有余不足之数,然后取车舆衣食,供养其欲。……取下有节,自养有度。”

现代领导学十分强调领导者与群众的协调关系,相当多的管理学书籍就是在这个问题上搜罗古今中外的例子,编纂而成的。其实,儒家仁义之说就是讲求“和为贵”,《主术训》采纳儒家仁义思想,和某些现代领导学著作相似。

作为清静慈祥的用世的领导学,最简洁明快的一句话是这样说: “ 非淡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非平正无以 制断。”愚以为这是《主术训》的纲领,对于治现代领导学者,或颇有可采之处。

2 、领导艺术

现代领导学十分重视领导艺术,在众多的领导者的实践中,也证明领导艺术的极其重要性,但《主术训》在这个问题上除了简单讲几句权变之外,几乎没有多一点的论述,这是《主术训》的一个特点,值得注意。

什么是领导艺术 ?

领导艺术是领导者的一种特殊才能,这种才能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它的灵活性与隐蔽性,这种灵活性与隐蔽性如果过了头,则将使之与阴谋权术、“深刻坚 忍”难以犁然有别。韩非的“术”,是继承老子而又大加发展,成为“深刻坚忍”的代表,颇受后人非议。侯外庐在谈到韩非学说时说:“依其‘术’的机会主义者 的性格,在事实上减低了理论的价值。”⑧

和韩非相反,《主术训》选择清静慈祥作为自身的学派基点,认为“上多故则下多诈”。这句话说明一个不争的事实,领导者以诈驭 下,下级和员工就二定以诈对上。钱钟书《愚君》一文,罗列中外诈上事例颇丰富⑨,其精神实质就是朱熹那句常被人引用的名言:“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当前,大量引进国外含有马基雅维里精神的“领导艺术”,国内也有人把陈年的阴谋垃圾改头换面,冠以“艺术”二字,纷纷出版,充斥书市。对这种情况,应引起警惕。这里限于本文主题,仅略论如上。

注释:

①:《史记·孝文本纪》。

  ②、③:《资治通鉴》汉纪六。

  ④:《资治通鉴 ) 卷十九。

  ⑤:《淮南子·序目》:“逵吉读道藏于南山之说经台,览《淮南》内篇之注。”

  ⑥:《贞观政要·政体》之“论”。

  ⑦:《魏源集·论老子·四》。

  ⑧: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第十六章“法家的悲剧历史与韩非子”。

⑨:《钱钟书论学文选》第一卷。

[打印]

罢了 评论于:2006-10-31 14:26:23
没有读过《主术训》,看了你的这篇文章,觉得很有意思,很欣赏、赞同《主术训》中的一些思想和策略,谢谢你的介绍。

最喜欢的是那段开场白:“人主之术,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行为仪表于天下。”— 若是家里也能来个“无为而治”,那才敢情好!

“清静而不动,一度而不摇,因循而任下,责成而不劳。” — 若能把所有的家务都分配下去,搞个家庭“岗位责任制”,一改当前蜗牛“一人驮房”的局面,恐是梦中也会笑醒。

“是故心知规矩而师傅谕导,口能言而行人称辞,足能行而相者先导,耳能听而执正进谏。” — 双手赞同!我历来认为优秀是一种习惯;不以规矩,难以成方圆。规矩这东西非得一开始就做好,可惜孩子的规矩是做好了,那口子的规矩怎么也做不好,反倒弄了个“人为刀俎我为鱼肉”。kao! 家中大小还常乐于“进谏”,为保持“公正持义”的光辉形象,每次都来它个个打五十大板,倒也两相安。

“是故虑无失策,谋无过事,言为文章,行为仪表于天下。” — 大错、小错,人生失策乃我家常便饭;出口成章虽偶也有之,但常张冠李戴,令人啼笑皆非;侥幸的是,在东窗事发之前,众人眼里,行为仪表倒还端正。

“故 贤主之用人也,犹巧工之制木也,大者以为舟航柱梁,小者以为楫楔,修者以为榈榱,……是故有大略者,不可责以捷巧,有小智者,不可任以大功……贤者尽其 智,而不肖者尽其力……所以然者何也?得用人之道,而不任己之才者也。”这段话和我选择朋友之道很有些异曲同工之处。我常把我的朋友们比作我电子层里的电 子,根据其“能量指数”的大小来安排他们在电子层中的位置(这儿的能量是指亲近程度、性格人品等),即使对最外层的电子,我也能做到物尽其用,至少可以让 他们发挥个保暖的作用。

谢谢分享!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610&postID=30943

/

一片竹叶:一个美丽的误会

好久之前就想去古巴旅游,一睹这个当年在美帝国主义后院燃烧着熊熊革命烈火的威武之地。虽相距并不遥远,却始终没有迈出这一步。

打工没时间,开了杂货店更没有时间。很羡慕来店里买东西的那些老外,常常会叫喊着要去度假,并将所获得的欢愉洋溢在许多日子里。猛然发现自己竟像是天天在撕掉桌上的日历一样,平凡单调地度日。是重负?是久而久之铸成的惯性?

去年小伙子小马来店里帮忙,鉴于他的微笑服务和老成正直,我放心地把店交给他打理,让自己休了个长假回了趟国。这下我可尝到了甜头,原来假可以休店也还是可以照常开,只要放宽心一切都会照常运转,所以我将实现古巴游的愿望定在今年初。

八天的游程,真想有个同程的游伴可以聊天拍照及相互照应。所以在去年的岁末,我在网上发了帖子,欲寻一位年龄相当的同行者。

第二天便收到 署名Victor的邮件,来信者的愿望是在元旦前出发。 看来是位很有自信心的人,让我的精神为之一振。但是恰逢过节并北美最寒冷的季节,自己去享受温暖的海滩却让别人忙碌受冻,内心有些不安,却又不想错过结识这位可能是很好游伴的机会,便将旅行报价告知对方,并在出发时间上坚持己见。

回信:1月份我可能没时间了,因为开学了。1月份,你呢?

看来可能是位学识渊博的教书人了,我对教书人尤其崇拜,很想促成此次之旅。我说我在杂货店里打工,节前较忙些,但我愿意在出发时间上迁就他。我与旅行社联络过了,有12月25日即圣诞节出发的团队,我可以参加。如果是女士我们可以同住,如果是男士可以与导游先生同住。同意安排,我们联络明天一同去交费。

回信:如果不能同房,就不浪漫了,那就没有必要一起出去玩了,是吧?你再考虑考虑?

这一下子让我只有咂舌的份了。随赶紧复信:或许我的帖子没写清楚,如果您与我的年龄相仿,您也许能体会到这对一个年将六十的老太太是有难度的。再则,如果我是位又老又丑又无情趣的老太婆,对您也是个打击。

像是做了什么亏心事似地,忐忑不安地等到了他的回信:

对不起了! 我这样实在不礼貌。你这边没有亲人么? 怎么不和亲人一同出游,一个人不方便!你人不错, 要是别人早骂我了。其实我也不是坏人,就是呆的有点寂寞。希望你玩的开心。打工不要太辛苦,祝你健康!

有什么需要也可以和我联系,比如搬家什么的我会尽力帮忙! 人都会变老的,不必顾虑和年轻人交往。哈哈, 我得看书了, 马上要考试了。

看来是位寂寞的毛头小伙子的误会,感觉非但没有想象得那么糟糕,细揣小伙子的关心,还觉得一丝甜意在心头萦绕。一个美丽的误会。是啊,素不相识却毫不吝啬地给于了那么多的问候和关爱之语。多么和善体贴的小伙子,他该是个很不错的情人。可惜造化弄人,时不与我。

我的复信:你是位好心肠的小伙子,祝你好运。

我决定请旅行社为我联络一位旅游同伴,碰到谁就是谁。

且由一阕‘点绛唇 ’呈上一朵云:

浪迹天涯,异乡数载成孤客。系情荒漠,能解孤情迫。
冷夜难眠,长路寻寻拓。尝寂寞,不甘潦落,甘苦皆藏乐。

(这是2006年初写的)

[打印]

罢了 评论于:2006-10-31 09:47:07
很高兴看到你“苦尽甘来”,很高兴看到你能终于善待自己。你让我想到了一个有关苦瓜的故事:

有一群弟子要出去朝圣。师父拿出一个苦瓜,对弟子们说:“随身带着这个苦瓜,记得把它浸泡在每一条你们经过的圣河,并且把它带进你们所朝拜的圣殿,放在圣桌上供养,并朝拜它。”

弟子朝圣走过许多圣河圣殿,并依照师父的教言去做。回来以后,他们把苦瓜交给师父,师父叫他们把苦瓜煮熟,当作晚餐。晚餐的时候,师父吃了一口,然后语重心长地说:“奇怪呀!泡过这么多圣水,进过这么多圣殿,这苦瓜竟然没有变甜。”弟子听了,好几位立刻开悟了。

这是一个极富哲理的故事,苦瓜的本质是苦的,不会因圣水圣殿而改变;情爱是苦的,由情爱产生的生命本质也是苦的,这一点是永远也无法改变的。尝过情感与生命的大苦的人,并不能对人说失恋是件该欢喜的事,因为它就是那么苦,这一个层次是永不会变的。可是不吃苦瓜的人,永远不会知道苦瓜是苦的。一般人只要有苦的准备,煮熟了这苦瓜,吃它的时候第一口苦,第二三口就不会那么苦了!

我们对待生命与情感也是这样的,时时准备受苦,不是期待苦瓜变甜,而是真正认识那苦的滋味,并从苦的滋味里走出来,这才是一种真正的智慧。在你身上我看到了这种智慧。

你是一弯小河,欢快地穿过山道、穿过农田、穿过开满山花的田野。晶莹的河水里布满了五彩斑斓的卵石,石上的水迈着参差不齐的脚步,在叮咚琮琮的乐声中,缓缓地奔向那遥远的地方。谁说河是没有归宿的,我在远处细细眺望,我看到你剔透发亮的河水涌进了蓝天的心灵里。

送你一首林清玄的诗,希望你余下的人生之棋是一盘好棋,希望你能找到一位好对手来陪你下完这盘人生之棋,希望你余下的生命里充满了欢乐和阳光:

好的围棋要慢慢地下,好的生活历程要细细品味,
不要着急把棋盘下满,也不要勿忙的走人生之路。
能感受山之美的人不一定要住在山中,
能体会水之媚的人不一定要住在水旁,
能欣赏象牙球的人不一定要手握象牙球,
只要心中有山有水有象牙球也就够了,
因为最美的事物永远是在心中,
不是在眼里。

-----------------
编后随笔:
‘因为最美的事物永远是在心中,不是在眼里。’
欣赏!

‘人生一梦醒斜晖’,今天和了竹叶姐的仄韵七律,女人也应该为自己活一把:

重阳秋已暮,林叶落虚度
风中唳雁莫含悲,岩缝野花应有悟。
冻岭冰坚水溯源,寒郊雪厚春来路。
人生一梦醒斜菊易安吟瘦处。

竹叶姐原韵:

七律 深秋情怀

已近黄昏秋正暮,华开叶落平常度。
浓妆卸去少情思,清影存留多感悟。
星月生辉不为桥,江河涌浪难成路。
山林旷野赛蓬莱,慕杀神仙幽静处。

(深秋人感怀深秋时)

http://talkskyland.com/dispbbs.asp?boardID=46&ID=38510&page=1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610&postID=30906&page=1#mark

/




一苇渡江:单纯地慵懒和龌龊

在香港的时候,正赶上人们排大队定购工商银行 IPO 的股票。偷空我在街头走走,拥挤的店铺里传出了那首歌《每个姑娘都单纯》。

那种颓废慵懒的情调是我当下最爱。

不久前阿巳歪打正着,出了本叫《每个姑娘都单纯》的小说,写世人通常不愿正视的青楼女子的感情,一时间洛阳纸贵,风光了一阵子。坦白地讲,小说有些老王顽主的影子 (但较之真诚),算不上倾国倾城。但这同名的配套首歌却让我爱不释手。碰巧又看到凤凰卫视上播的这首歌的 MV ,反复出现的灰色北京胡同更是让我怦然心动。

歌者是罗茜(她的朋友叫她大仙女),一个高高瘦瘦的上海姑娘,是个新锐填词人,本来是金海心的御用写手,这次玩儿票却一名惊人。王菲般后现代的唱法,冷艳慵懒。当她咬着牙唱出“每个姑娘都单纯 / 龌龊的是男人”时,我想到了乡下的吱吱呀呀的石碾,背后一阵阴凉。我的一个朋友是罗茜的中学同学,传给我一张她的旧照,照片上她长发玄衣,清秀却也煞气逼人,目光如女巫一样智睿而冷漠。就是她,能唱出这样的歌:

每个姑娘都单纯
他很迷人,诱惑眼神
一字一句说得温柔坦诚
在他面前,你很天真
不顾一切只为爱狂奔
你能感觉,他的存在
缺少了安稳,什么都不确定
在他眼中,你的透明
是廉价玻璃,还是珍贵水晶

甘心站在人群中
只等他调一杯红粉佳人
谁是石榴 谁是柠檬
谁在杯中味道是最浓

他说每个姑娘都单纯
龌龊的是男人
如果要承担太多责任其实很残忍
感情的沉沦,要聪明的分寸
难道就该接受这样委屈的宿命

宁愿装作不知情
想讨他几分之一的欢心

谁是喝完就扔的瓶

谁是醒来床头亮的灯

他说每个姑娘都单纯
龌龊的是男人
好了伤疤就忘了疼你其实很愚蠢
游戏的灵魂,黑白不分明
上帝就这么偏心你找不到平衡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他说每个姑娘都单纯龌龊的是男人
上帝就这么偏心你找不到平衡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罗茜为金海心《独立日》专辑写的几首歌,每篇都是上乘之作,尤喜她的《江郎》:

hey 别来无恙
又把觥筹交晃
午夜华灯初上
凌晨草草收场
这铺满遗忘的温床

YE
只当安然无羔
不过一枕黄梁
午夜华灯初上
又再粉墨登场
这没有魂魂的浓汝
谁和谁相约一起去看
代表谁的心的月亮
都一样 都一样
月下的江郎
就这样

终究梦醒逃不过无常
何不疯一场 到天亮
谁比谁更失望 很难讲
这地方
人来人往留不住模样
唱一出曲水流觞
怎么来日方长 怎么样

hey
别来无恙
又把觥筹交晃
午夜华灯初上
凌晨草草收场
这铺满遗忘的温床

YE
只当安然无羔
不过一枕黄梁
午夜华灯初上
又再粉墨登场
这没有魂魂的浓汝

谁到梦里取走了羽裳
她只想独自收藏
爱遗失了翅膀
回不到天堂
就这样

终究梦醒逃不过无常
何不疯一场 到天亮
谁比谁更失望 很难讲
这地方
人来人往留不住模样
唱一出曲水流觞
什么地久天长 什么样
就这样

谁和谁相约一起去看
代表那谁的月亮
谁比谁更失望
比谁更沮丧
谁对谁诉说过的以往
谁又是谁的灰姑娘
都一样 就放他去遗忘

谁和谁相约一起去看
代表那谁的月亮
就放他 就放他去遗忘

就这样

写优雅文章和诗的人会笑我浅薄和庸俗,怎么会喜欢这些东西,没深度,没层次。没办法,我喜欢这种情绪,感受这种心情。就这样。

[打印]

罢了 评论于:2006-10-31 07:48:21
老兄,又冒泡啦!不在家里好好陪娘子,跑到这儿来侃什么“姑娘单纯男人龌龊”,你不怕后院着火啊?或是都搞定了?还是咱小弟本事。不过见到你还是很高兴滴!!!

我同意莲花m的看法,这年头男的、女的都是tmd烂苹果。

男人说:这年头,老婆是家情人是花,工资给家奖金送花,病了回家好了看花,离不了的是家忘不了的是花,常回家看看别忘了浇花!

以当今的标准,这种“喜新不厌旧”的男人可算是好男人了。什么世道!

这年头,男人认为情人是手表越漂亮越好,小蜜是怀表越隐秘越好,小姐是电子表越新鲜越好,老婆是自动表不上弦照样跑,各种表都想要只是时间要掌握好!

靠!还以为他加入了马门教啊!

这年头女人也不落后,占着半边天,也挺拽的。

这年头,女人的基本配置是:身边站个魁梧的,怀里搂个功夫的,家里待个赚钱的,远方有个思念的,梦里藏个初恋的,偶尔来个温柔的,老了混个懂保健的。

就是,就是,应该,应该,两不吃亏嘛!

当然,这年头男人那半个苹果烂得比女人快,这男人整天想着“如日中天”,看看咱李敖兄带进凤凰卫视的大陆歪诗就可见一斑:

贫穷----白天 没吃的,晚上没日的。
温饱----白天 有吃的,晚上有日的。
小康----白天挑着吃,晚上挑着日。
富裕----想吃啥就吃啥,想日谁就日谁。
成圣----想吃,可以不吃,想日,可以不日。
成仙----想吃,看人吃,想日,看人日。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610&postID=22206&page=1#mark

/

星期一, 十月 30, 2006

周柠:草。根

草根

花是零零星星一朵隔着一朵,隙间以大片以绀绿赭黄的醒目草色打底。颇似盛装重裹之 下刻意袒露的腰肢臂膀,有温软有艳香,以求蔓延出一整片锦峦绣闼……这一套行头令人想起汉唐出土陶俑身上祥瑞的镂空卷草纹饰,或者法国路易十五时期受流行 一时的涡旋裘草纹样服饰——全然没有草的低调。

太平广记里说有一种草,怀之辄梦——汉武帝思念李夫人,怀揣这草就能梦到她。美国淘金时代,盛传山脉土壤表层之下草根纠结的地方蕴藏黄金,人群疯涌而去实现一个金壁辉煌的梦。grass roots一词也许就是这么来的,引申为生命力和繁殖力跟野草一样的基层群众。

草 根不再是我们熟悉的草根了。不是荒年用来充饥的草根,不是中医用来治病救人的草根。草根成了网络时代哄客的旗号和招牌,成为我们的一种想象。却照旧得寄居 在灵魂永远栖居的地层,汲取着腐肉缠络着枯骨,试图长成能够招风的参天大树。史上那些假草根之名进行的改朝换代的事儿,也没见就成全了谁啊。

都没有人甘愿在雍容的众花之外,做一株草了。一阵怪异的风,我站在海角天涯听见土壤萌芽,没见长出奇葩。

“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打印]

罢了 评论于:2006-09-24 00:26:29
歌德说过,先有人的堕落,然后文学堕落。人堕落了,文学堕落了,野草装饰着的地面还能逃脱得了腐朽的命运吗?

草根们也有草根的们悲哀啊!面对权力的控制是每个人的人生不可避免地事实,所以追求自由往往需要付出极端残酷的代价。 我们赖以生存的饭碗是那种最能毁灭人的创造力、想象力,吞嗤人的自尊、自信,却又让人活下去的东西。

尼采说:“上帝死了。”于是尼采成了西方的大哲。梁山泊的那群英雄好汉们就是中国的尼采。他们打起了“替天行道”的旗号 — 谁是天?我就是天;何为道?握在我手里的便是道。 因此,李逵在劫法场时,挥舞板斧,砍下的是百姓一颗接一颗得人头。怎么?不服气?我是在替天行道。

所谓哲学,所谓真理,不过是李逵手中的板斧而已。这些在李逵板斧下讨生活的草根们,除了畏畏缩缩求个自保之外,又能做些什么呢?

这就是为什么自古以来,中国有顺民,也有暴民,唯独没有公民。你若是不愿做打打杀杀的李逵,就只能缩起头来作乌龟,所以中国鲜有进步。

《新约》中说:当你埋葬前人的时候,把你抬出来的人,已经站在门口。身为普通草根的我,只是一个一蔬一饭的俗人,没有勇气以掘墓者的姿态自居,因我不能不考虑自己的命运。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609&postID=21960

/

riverside:风流千载柳三变

风流千载柳三变 (一)

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转眼间,一千年过去了。柳永的诗词,依然是那么柔情万断,令人心醉。多产的柳永,他的一生也非常有传奇色彩。

柳永(987年—1053年),崇安(今属福建)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故又称柳七。

柳永与众不同之处一在于他能留恋烟花柳巷而未被视为淫贼,二在于他那个“奉旨填词”的故事。

能 成功地混迹于美女群中,左右逢源,还不被世人当作一个普普通通的好色之徒,这样的人一定有极其过人之处(指精神,事业,金钱方面,而非指个人器官之短长 也)。拍拍脑袋想想,这样的人不是太多。贾宝玉算一个,但他其实还是个少年,有些过于天真了。他吸引女孩靠的是对女性的由衷喜爱和崇拜,但有点虚无和女 气。花花公子画报的老板整天穿着个睡衣和一拨又一拨的兔女郎混在一起,但他居然把这做成了一个大事业。兔女郎能得他的崇爱只会觉得荣幸,而绝不会觉得受到 了侵犯。这是因为他的赏识就意味着将来的事业。

“奉旨填词”的故事有无数的版本和很多中不同的解读。还是先把这个故事比较中性地讲一下。 柳三变同学的柳永的父亲、叔叔、哥哥三接、三复都是进士,所以他很自然地也要参加科举考试,以期从政。公元1017年,柳三变同学三十岁,赴京赶考没考 上,他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依旧心气高昂。过了五年,又没考上。他便写了一首《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志。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晌。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那美丽的词句和优美的音律征服了所有的歌迷(词是配上音乐来唱的),覆盖了所有的官家和民间的歌舞晚会,最后还传到了宫里。宋仁宗皇帝听了相当恼火。把那最后一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牢牢记在心里。

又过了三年,柳永再次参加考试,终于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仁宗看到柳永的名字,想起了他那首《鹤冲天》,在旁批道:“且去浅斟低吟,何要浮名?”轻轻地就把他的名字勾掉了。这与多少年后乾隆皇帝的“翁仲如何作仲翁,十年寒窗少夫功。 而今不许为林翰,罚去江南作判通。”有异曲同工之妙。作为皇帝,这么一弄既显了自己的文采急智,又痛快地行使了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力,大概很爽吧。但对于一个考生或臣子可就改变了一生的命运――是好是坏暂且不论。

从此后,柳三变同学就正式开始了他的“奉旨填词”生涯,终日流连在歌馆妓楼,瓦肆勾栏,他身上的文学才华和艺术天赋与喧闹的生活、优美的音乐、多情多艺的女子发生共鸣。阴差阳错之间,就成就了这么一位一代婉约派宗师,造就了独特的“俚俗词派”。
[打印]

罢了 评论于:2006-10-30 19:37:00
喜 欢柳永,喜欢他的本真,他的俗,他的真性情,他的人民性;总之,喜欢这位非常真实的市民词人。其实,柳永这个风流倜傥的才子,倒真该感谢仁宗“且去填词” 的四字批语,他的仕途虽然从此无望,但却因此能流连于歌楼舞榭,沉迷于声色词曲,因而成就了他一代“大众情人”的光辉形象。于是,也就有了群妓合金而葬, 清明群妓载酒爻饮于他墓前,祭奠这位词人“ 吊柳会”等感人的流传。

后人有诗题柳永墓云:

  乐游原上妓如云,尽上风流柳七坟。
  可笑纷纷缙绅辈,怜才不及众红裙。

喜欢柳永诗中对都市、妓女和市民阶层生活的描写。妓女们的悲欢、愿望、恋情,以及诗人自身的愤恨与颓放、离情别绪和羁旅难行的感受,都从他的词中淋漓尽致、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

喜欢诗人白描见长,长于铺叙,细腻尽致;善于点染,情景交融,抒情强烈;语言浅易、自然和不避俚俗的表现手法,使其词自成一格,流芳千古。

柳 永的词很受妓女们的喜欢,居然hot到“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妓女们对柳永的爱甚至到了“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 见,愿识柳七面”的地步。她们都是柳永忠实的粉丝,能见上他一面,自己的名字能被他叫一声,都是一种幸福和感动。若能有幸赢得柳永的心,使柳永为自己填词 一首,便能红遍天下于须臾,一夜之间成名天下。

柳永和妓女们的知己之交,首先在于他们心灵的相通。在一个普遍不拿妓女当人的时代,柳永把 她们看成自己的朋友。在秦楼楚馆,柳永寻求的不仅仅是肉欲,还有心灵的慰籍和艺术的灵感。他真心地爱着她们,从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她们;他理解她们,尊 重她们,他还会想尽法子讨她们喜欢。他的词大都是写给她们的,或歌颂她们,或表达对她们的思念、爱以及离别之苦。他把她们比作梅,比作水仙、海棠;在柳永 的眼里,每一个女孩子都是娇媚的,都是需要男人去爱的。在他看来,妓女从妓,文人从文,或文人从政都是一样的,都是一种自然的生存选择,没有什么高低贵贱 之分。在柳永身上,我看到了文学的真性情;在与柳永亲近的妓女们身上,我看到了文学情感的力量,也看到了那个时代的妓女身上洋溢着的文化气息。

很喜欢他的那首《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是啊,当年我们离乡背井,和我们的红颜知己、蓝颜知己们道别的时候,又何尝不是如此啊!

也喜欢他的《卜算子》

“江枫渐老,汀蕙半凋,满目败红衰翠。楚客登临,正是暮秋天气。引疏砧、断续残阳里。对晚景、伤怀念远,新愁旧恨相继。

脉脉人千里。念两处风情,万重烟水。雨歇天高,望断翠峰十二。尽无言,谁会凭高意?纵写得、离肠万种,奈归云谁寄。”

此词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悲秋霜紧,红衰翠减,终有千言万语,却无处凭说。实令人黯然神伤!

为什么男人非得要有 “治国、平大下” 的志气和理想?为什么男人就不可以“浅斟低吟”、儿女情长?我想柳永之所以只追求女人,放弃追求事业,其中固然有无奈的成分,但也很可能是因为他发现了女人的身上有比事业更为自由、美好的东西。

-------------
编后随笔:
他不是不想追求事业吧?是无奈呀~~~皇帝老儿都发话啦:))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610&postID=12397&page=1#mark

/

/

馄饨侯:ZT读后感 - 知青同龄人

ZT《焉知三十载,重返北大荒》 读后感 ----知青同龄人

知青同龄人 于 06-09-08 11:25:59

注意这篇连载文章好几天了,一直都没有点入去读,有好几原因:

一则,零零碎碎地读来不过瘾
二则,这是作者的亲身体验,剖露了作者的真实内心。看题目可知这段历史凝结了他的血泪,所以不大敢去碰,让它躺在那里冷却一段时间再看也不迟
再则,怕作者描写得不准确。这是个很难触碰的题目,需要有极好的把握,才可描写出历史的沧桑沉重感,否则就滑入了衣锦还乡的俗套了。

今天终于一口气读完了它,不禁要大拍一下桌子,喊一声,赞!但也要狠狠地砸!

赞:
作者细细道来,主线明确,读来顺畅引人。文中可体会到作者的真情实感,没有隐隐或明目张胆的衣锦还乡的张狂。作者是位重感情的实在人。

砸:
挖掘与提练不够,感觉如同走马观花般匆匆带过,只有零零星星的地方震撼人,所以通篇读来不浑厚。

应该多说说北大荒人,对那片土地来说,知青只不过是匆匆的过客,我觉得连“小半个”北大荒人也称不上。对这片土地的爱、恨与无奈,知青如何有生于斯长于斯老于斯的北大荒人来得深刻!只是他们少机会也不善于写与说。

所以写北大荒人可让人感到时间的悠远,生活的沧桑与命运的无奈,而知青的事写多了有些轻飘的感觉,到底没有生活的底蕴与时间的沉积啊。比起他们,知青是幸运的。

我, 作为接待过知青的同龄人,见证过知青的生活,也曾极其羡慕他们,因为知道他们终要走的,也极其羡慕《蹉跎岁月》里的知青们。这些令人同情的知青可知道,有 多少人,一生出来就是蹉跎的,他们连喊蹉跎不蹉跎的权利也没有。社会没有给他们机会,他们象野草般,在穷乡僻壤,一代又一代的春生秋灭。

所以,真正应流泪的不是知青,应是那块黑土地与那块黑土地上的人。知青只是作为一个窗口,或一个喉咙,在喊出自己不平时,也替他们,替这群认命也麻木了的人,喊出了原本他们不会,也没有机会喊的不平,并让世人了解他们。

在这点上,确实应感谢知青。



[打印]

由馄饨侯张贴 @ 2006-09-08 17:19:47 (7988)

罢了 评论于:2006-09-11 20:37:42

看 了“知青同龄人”的留言,我的心情非常沉重。这不仅仅是“北大荒人”和“知青”们的悲剧,这是整个民族的悲剧。从五七年“反右"开始,中华民族就陷入了这 样的悲剧。我最近在看从维熙的“走向混沌”,讲得都是些“右派分子”当年的劳改生活。书中描写了知识分子在饥饿和生存的压力下是怎样失去做人的尊严,是怎 样被扭曲了人的本性。“他们身上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头上带着无形—但比有幸还要厉害的‘紧箍帽子’,肩上抬着超过人体正常负重的石筐,嘴里还要唱着抒情 豪迈的歌。每个人都想表现自己的虔诚,都想早点摘掉右派帽子,归还人民队伍。因此有不少人用自己的虔诚诋毁别人的虔诚,或把别人的虔诚当成垫脚石,以羊群 里跑骆驼来显示他们超人的改造虔诚。”因为饥饿,不少人得了水肿病而客死他乡。没有亲身经历过饥饿的人,是无法理解人在特殊环境中的变态行为,当饥饿超过 人的耐力负荷时,为了生存,人就会失去人性,变成一头求生的野兽。比起这些“右派”来,“知青”和“北大荒”人或许要幸运一些,毕竟“知青”们还年轻,还 有翻身的机会。我虽然没有插过队,但我的叔叔曾被送到安徽合肥插了七年的队,去年他这从澳大利亚回国探亲时,特意去了他插过队的地方。看到当年的乡亲们还 是那么穷,那么苦,他没有一丝“衣锦还乡”的喜悦,他的心像铅一样沉重。。。

最近我捐助了几个云南贫困地区的学生,那些乡下的孩子们,他 们的命运就像当年“北大荒”人的命运一样,如一朵朵伞形的蒲公英,无法由自己主宰,只能听任狂风对它的摆布和戏弄。我非常理解“知青同龄人”的心情,虽然 以我们有限的能力,是很难改变他们这些人的命运的。但是我们手中有笔,我们应该把这段历史记录下来,以示后人。

我承认,记忆本身带有筛选 的功能,当年那些淡而无味、平庸的东西,当年那些痛苦的记忆,都从时间的筛孔里漏掉了;而留下来的都是些十分珍贵的,使你终身难忘的东西。但是我坚决不同 意 “青春无悔”这样混淆基本逻辑推理的观点。同意这样的观点,无异于在说,,一个被殴打的受害者应当对殴打他的凶手感恩戴德,因为凶手的殴打增强和提高了受 害者今后承受打击的能力。

前一阵,中国工人出版社推出了一套“中国知青民间备忘文本”。这些作者都是“自己写自己”的普通当事人。他们咀 嚼并反刍了苦难之后,终于拿起笔,用最接近真实的表达方式,勇敢地书写那段不堪回首、却又必须回首的历史。这是一套介于“小说”和“自传”之间的心灵之 书,就像丛书总策划岳建一所说:“这套文本把追溯一代人生命与精神的本真、本原作为目标,对中国知青精神做最诚实、最本色的探索,努力荟萃散失在民间的富 有个人特质、生命血脉、精神容量和历史价值的文本。这是一种质地和硬度,更是一项艰辛的抢救工程。”

这些知青作家,他们不是用文字来写作,而是用生命来写作。他们不是在创造文学,而是在保存历史。为此我深深地感激他们!

《落荒》-写内蒙知青的惨烈爱情
《无人部落》-写青海知青的以命抗争,
《泣红传》-写西南知青的“占山为王”
《羊油灯》-写知青内部的欺诈、叛卖与杀戮
《狼性高原》-写人性沦落为狼性的过程
《审问灵魂》-写愚昧者的忏悔和哭泣

这些书籍向我们展示了从“北大荒”的白水黑山到云南边陲的热带丛林,从青海的茫茫戈壁到内蒙的沙漠和草原,在这个没有幕布的广阔舞台上,上演了无数空前绝后的人生惨剧。

--------------
编后随笔:
原来这位者的心情跟我一样。在走廊看见这篇文章,读了两章,就像胡杨那个长篇似的,不敢再往下读了。心里跟自己说,等等吧,以后一定回来读。我自己的回忆‘下乡雨点’也是开了个头就放下了~~~

其实下乡那两年多,虽然很苦,但心灵是平静而自由的。那个简陋的小屋,让我觉得有了一片属于自己的空间。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有时候还是不想去触摸那些记忆~~~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609&postID=8608

/

馄饨侯:焉知三十载重返北大荒

焉知三十载,重返北大荒---(1) 儿子高中毕业了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谨以此文献给有过和不曾有过上山下乡经历的朋友。




(1)儿子高中毕业了


老刚的儿子小刚如愿考上了最想上的大学,如果这小子在大学里不像有的孩子那样,四年下来,换七八个专业,那起码现在是可以这样说,以后大概不用替他操太多的心了。

俗话说,好饭不怕晚。从三月初,儿子就开始陆陆续续地收到大学的录取通知,而且学校一个比一个好。一家人渐渐明白了,越是好学校发榜越晚。随着收到的录取通知越来越多,全家隐隐感觉到,儿子期盼中的学校可能可能越来越近了。

四 月一号那天,老刚和儿子几乎是同时从 e-mail 里得知被那所大学录取的消息的。儿子此时正在 M 州另一所学校里进行奖学金的 interview 。老刚立即打电话给儿子报喜。出乎意料,儿子在电话另一头不太激动地说了句,我已经知道了,就没什么话了。老刚还想和儿子开个类似不要范进中举之类的玩 笑,但听着电话那头的儿子似乎兴趣不大,话到嘴边,也就没说

一 个月以后,老刚看到了儿子在学校的毕业生座谈会上的发言稿。儿子感慨的写道,录取之前,我一直想象着那个会令人激动的时刻。邮递员拿着一个厚厚的 大信封,向站在门口翘首以待的我缓缓走来,然后是全家打开那沉甸甸的大信封,然后是要把房子震塌般的欢呼。可结果完全不是这么回事,这一切都没有出现。收 到录取通知的感觉是那么平静,背后还夹杂着一些茫然和惆怅,以及对未来的一丝畏惧和忐忑不安,反而不如期盼录取通知时那样兴奋,充满激情。

老刚看了这些,心中似乎也有同感。当年自己考上大学时,似乎也是这样一种心情。甚至在以后大学毕业,分配工作,出国,研究生毕业,找工作,达到目标以后,都有过这样的感觉。

儿子在发言稿里还写道,其实,今天,当我如愿以偿的时候,我才发现,追求目标的过程,比达到目标更让人兴奋,更让人怀念。我们申请大学的过程其实可以归结为就是要向学校说清两句话,我是谁,我为什么要到这儿来。老刚读到这儿,不禁深深吸了口气,儿子长大了,有思想了。

说 实在的,老刚打心里头并没有觉得美国比中国好到哪去。尤其是这几年,国内发展越来越快,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各方面都追上来了,谁回国一趟都好像是去享受, 去腐败一次似的。老刚觉得美国还可以留恋的就两样东西了,一个是空气,国内的污染可是人人都知道的。还有一个就是大学。无论如何,美国的 HYP 比中国的 top 3 还是强多了。可老刚自己心里也明白,话虽这么说,要动真格的回国去干,老刚还真是有贼心,没贼胆。目前只好以不变应万变,先这么混着了。

自 从网络泡沫破灭以后,老刚觉得自己也迷失了方向。从 Start up 公司回到原来的大公司后,老刚也不知道自己下一个目标是什么。公司的事情应该说是驾轻就熟,混日子不成问题,可就这样下去吗?生活是那样的平静,老刚索性 过起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日子来了。陪儿子参加各种比赛,帮儿子准备 SAT , AP 考试,也就是在帮助儿子解答微积分习题时,老刚还能感觉到一点快乐,还能觉得有点成就感。有时出差,儿子一个 email, 把不会做的题寄来,老刚回到旅馆,不管多晚,也要马上做出来,再给儿子寄回去。如今,儿子如愿以偿了,老刚也觉得自己的努力多少没有白费。

儿 子从 M 州 interview 回来后,老刚还是多少有些压不住心头的喜悦,对儿子说,你小子还行,不愧是你爹的儿子。怎么样,暑假带你回中国遛遛,看看你老爹当年走南闯北的地方。你老 爸年轻时的那点破事,你好歹也得知道点。什么九寨沟,张家界,英法德俄,你以后有的是机会去。自己去,和女朋友去随你便。唯独这中国的北大荒,是你老爸当 年下乡的地方。你不和老爸去,以后永远不会有机会去。

儿子说当然好啊,只要暑假不再读书,去哪都乐意,我也真想好好放松一下了。当 下,老刚就上网查了中国的列车时刻表,车次,价钱在网上都一清二楚。回 去的路线和日程基本上就定了。时间就定在六月初,路线就是当年老刚下乡的路线,北上黑龙江,去北大荒。等儿子五月份的毕业典礼一完,儿子就可以先走。老刚 因为公司里有事,只好等到六月初再走,而且只能在中国呆两个星期。

剩下来的时间过得很快。毕业典礼的日子马上就到了。当校长在毕 业典 礼上对毕业班的学生们说,祝你们像鸽子一样在天空展翅飞翔的时候,出人意料地从讲 坛后面的一个箱子里拿出几只鸽子,放它们飞向了蓝天。然后,像所有的校长一样说道,现在,请把你们帽子上面的穗子放到左边,你们现在毕业了。

老刚听着这话,看着孩子们把帽子摘下来,抛向天空,互相拥抱着,欢呼着,心里一阵翻腾,百感交集。自己虽然上了大学,读了研究生,可却没上过高中,也没见过这种场面。想想我十八岁的时候在哪儿?在干什么?这些孩子们真是幸福。





罢了 评论于:2006-08-21 19:59:37
每 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得失;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追求。只要心里有欲望,那如水的欲望就会时时撞击着心墙,让你感到无论你怎么样生活,都会有遗憾,都会 有失望。现在的孩子们生长在一个物质生活极其丰富,精神生活极其匮乏的时代,他们不会有我们曾经有过的使命感,他们不会有我们曾经有过的,那种纯精神般的 理想追求,他们更不会有忧国忧民,悲天悯人的胸怀。他们永远不会感受到,我们在宣誓成为美国公民时,那种“悲欣交集”的伤痛。他们也不会有机会去体验,朋 友之间那种曾经存在于伯牙和子期之间的东西。我们的阅历丰富了我们的思想,饱满了我们的感情,教会了我们珍惜和感恩。

你敢说大西北没有给过你一生中最深邃的感动?我相信,当你和大西北的战友们欢聚一堂的时候,人类心灵上的一种崇高而平凡的东西被挖掘出来了。这是一种无法用言语定义的感情,就像故乡的盐一样,是盐,可它是甜的。

诚如于杰所说:“当真正的苦难逝去的时候,我们完完全全有资格以幸福的心态来品尝苦难的记忆,就好像京城里生意红火,收费昂贵的知青饭店一样“忆苦思甜”。尽管历史给我们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但我们能说这仅仅是一种矫情与造作吗?”

所 以,我不羡慕他们这一代,他们是生活在“自我”中的一代,他们的欲望是一种对物质如金般的欲望。这当然不是他们的错,一个时的代机器造就一代人。我承认, 他们的生活条件远比我们那个时代优裕得多,他们在自由的土壤里得天独厚地成长,更是让许多人羡慕不已。但他们着的世界,却是一个复杂得多的世界;他们这一 代人将要面临的竞争、压力和挑战,是我一点也不羡慕的。
----------------
编后随笔:
是啊,等待远比结果让人激动。我的‘高考日记’也回忆了收到录取通知书时的情景:
冒进脑子里的第一个念头竟然是~~~天,那么远,我一个人怎么去呀!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608&postID=11446

/

老秃笔:再谈婚外情

哆嗦恋一把—再谈婚外情

无事生非地调侃了一把婚外情的话题。

果然挑上了个好题目。 好比挠痒挠到了痒处, 说话说到了大家的心窝里。 这两天上下,我的伯克和贴文的点击量把我笑得前仰后合的。 照这个样子, 我这人气肯定会旺盛,说不定也能挺着肚子装一把洋蒜, 成个码字博导,网上名人之类的。

粗 粗地看了下跟帖, 还真不错,大家都看得出我在侃大山开玩笑。 大概没人会真地听我的号召, 哆嗦恋一把婚外情。 虽然可能心里想过外遇的人不会少,怎么也得跟这网上只读不写回帖的读者们一样多,敢挺身而出恋一把的可能不会超过三分之一。 不过,就这比例也不算小了。真是有三分之一的话,也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了。

嘿嘿, 我这网上号召力显然还是比不上很多人,比如,徒首立哄痣,中华香功魁首这类歪门邪道。螽惑人心的们动不动就举个黄布条子出来露把怯,嘴里还得念念有词。其 实,要是节约点的话,还不如一人发个小黄裤衩子穿。那样,想装好人就穿正常人的衣服。想要流氓无赖就把裤子一扒,挺着黄裤衩子就直接开练了。省多少尺布, 也省多少事儿。

也有糊涂虫信以为真, 把我的玩笑话当真。 从壳子里露出头来狠狠地“鄙视“了我一把。叫我这要老未老, 还是很脆弱的自信心很是受到了些伤害。 唉,这年头, 不是想贴什么就可以贴什么---那得看斑竹的脸色。也不能想说什么就直说出来----那得看读者的群体素质。 不论对错如何, 总会有人冒出头来装一把博导的家教, 愣给你扣上顶狼心狗肺的帽子, 显摆一下自己的高尚情操。 非让你脸上红一回黄一回白一回灰一回的才算了事。嘿,原来从痛苦中知道,这世界上不能跟老婆认真。 现在又知道了, 还不能跟这些网上诸葛们认真。

这次索兴破罐破摔,再谈些婚外情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也说不定将来可以拿这个作为历史文献,申请个东城牛大的博导,中央党校的学术带头人之类的头衔。

言 归正传,婚外情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不论生理还是心理的原因, 总会有人情不自禁地陷进去。试一把也好,“嗜“一把也好, 反正是一个巴掌拍不响, 两人才能演一台戏。婚外情和文化,种族,穷富,社会地位,职业 这些因素无关。不论古今中外哪个种族阶层, 都有用不完的激情偷不完的欢, 也当然会有多如牛毛的出墙红杏的例子。于是,可以断定,婚外情是人性使然。

没 结婚的不算(嘿嘿,当然不算了), 结了婚的, 有一个算一个,几乎个个都得心里有过外遇的念头。 要是始终没有, 嘿嘿,你就是得道的高憎,入定的老尼,非典型的共产党贪官, 起码也是个心静如水波澜不惊的循世高人了。大多数人到不了这份定力的境界。 如果遇到一个可人儿, 不论是一见钟情还是日久生情,反正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兔子也肯定吃窝边草, 和那民间谚语相反。 婚外情,据说高发期在婚后几年。那个时候,新婚的糖分消耗的差不离了,日常平淡无聊的生活,柴米油盐的俗事, 都会给夫妻关系造成压力。这种状况,可以说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夫妻眼里就没“好“人了。 所以,一旦遇到比老婆“好“的女人,能不动心的不多,敢动手的也不会少。

至 于婚外情的道德对错方面,这基本上是社会传统势力的作用范围。不错,婚外情多导致婚姻解体。受害者也是那无辜的一方和孩子们。我认为, 这传统势力的抑制力也就对某些职业有点作用, 比如,民主国家的民选官员,牧师等人。对大多数老百姓, 更现实的是亲戚好友的接受能力。许多当事人,甚至连这些都不太考虑。 婚外情所造成的后果也只限于当事人亲友的感觉和直接物质上的伤害。 就大家而言, 当事人的麻烦,局外人最好不置一言。尊重别人,也尊重自己。 基本底线是不要因为一己私利而祸遗亲友和孩子。可这底线也很难遵守。

看来, 这婚外情还真得像当年共产党的地下工作,悄悄地做,地下发展。千万别拿到桌面上公开哆嗦一把。起码在生米做成熟饭前还是低姿态为好。

有 位网友提醒我, 在《金瓶梅》中, 王婆向西门庆提到婚外情的五大条件:潘安的相貌,驴样大的物事(男人的家伙),邓通的钱财,青春年少和闲云野鹤的时间。 金瓶梅早年曾看过几遍。这些年忙乱就没有再重温。这五大本钱,我上次提到了四个:貌,钱,闲,少。至于那驴样大的物事,我可是没敢提,有伤风化嘛。 其实,这五大本钱,可以简化为一大条件:钱。 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那就更别提能使人上床了。 有钱人,可以其丑无比,貌不惊人,只要把大钱拍出来,估计会让很多美人首肯。相比之下。我倒佩服有些不为钱权,只为爱情的婚外恋。起码,这种恋情还不是赤 裸裸的金钱和性的交易,在层次上 高多了。

婚外情的后果,有时候也让人咧嘴痛苦。一般而言,如果把人家的老婆搞上床,就得准备对方狠狠地报复。 男人的自尊心,往往会驱使受害的男方失去理智。轻者找人狠打一顿偷情男人, 废了他一条腿甚至男人的物事,以免他会再伤害别的人。 重的,就是性命之虞了。

说 到这里,一位好友看到我的上篇文, 告诉我一个事情: 我的学弟,是那个年级的学生会会长。去年发现老婆和别人搞婚外情,抓奸在床。激愤之下,把偷情的男方杀死。自己也被判了死刑。情理上, 我很同情我那位学弟。设身处地的话,杀死他也是那个家伙活该。我认为,中国的法院量刑不准。这是典型的激情杀人,不是谋杀。 这种情况,法院应当考虑不判死刑。 我没敢问现在那位学弟的情况。不过,作为一个警钟,有胆子的还要谨慎三思而行。

至 于像我这种什么条件都不具备的,倒是不用害怕。嘿嘿,我想哆嗦恋一把,谁会上钩啊? 谁会施舍一把婚外情呵? 再说,就是人家来恩赐,我也没胆子接着啊。 我那儿还有两个可爱的孩子哪。万一穿帮了, 倒霉的不是我,是孩子们呀。想到这里,我就万念俱灰,不做绮想了。 这就是为什么我在上篇的最后大方地声明:大家尽管快乐地找乐。 我只能在边上看热闹。 有能耐的下场激动一把,没能耐的边上吆喝一把,各得其乐嘛。

说了半天,消化了晚饭和啤酒。这当空儿,也不知世界上又有多少婚外情发生了。

唉,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啊。





罢了 评论于:2006-09-01 11:57:18
坚 决支持老兄的观点!如果可能,如果没有道德和责任的约束,谁不愿意来上一段(几段)婚外情。喜新厌旧是人的共性,若能做到喜新不厌旧,就算得上够人性/仁 义的了。这婚外情若是发生在三、四十岁,对婚姻可能会产生点威胁,三十几岁的年龄多少还剩有些重起炉灶的决心和勇气,当年的童子功还未使用殆尽,还可以赌 它一把。人一过四十就变得较为现实和理性了,那时候已过了婚姻生活的磨合期,进入了婚姻的惯性期。所以,要告诫女人们,对那个年龄段的男人千万不要抱太多 的幻想,他们中很少人会为了情人而离婚。

玩婚外情是一门学问,节奏、距离和深浅都很重要。要学会“收放自如”,懂得“深入浅出”;千万不能放了收不回来,或搞成“浅入深出”,把自己陷于被动的地位。婚外情是奢侈品,易碎品,经不得半点压力和冲击,是要靠许多条件才能养活的,十分的娇嫩,所以要小心维护。

要 保持婚外情的生命力,一定要意识到男女有别。男人通常寻找的是在老婆身上得不到的那种性的刺激和新鲜感;许多女人一过四十就不怎么想那事了,即使和你来也 是应付的身份居多,享受的成份少。而女人所侧重的是心灵的交流和感应,希望从情人身上得到一份丈夫身上的不到的体贴和呵护,希望在情人那儿重新找回一份做 小女人/公主/女皇的感觉。所以作为男人,对情人要耐心,要懂得聆听,要经常告诉她们你有多爱她们,多在乎她们,她们是你心中的唯一。女人最喜欢被她爱的 男人拥在怀里的感觉,女人还喜欢你将她们的手轻轻握着,温柔的抚摸着,深情款款地注视着她们。千万别忘了她们的生日,你们的纪念日,时常买点小礼物给她 们,送上一份小小温馨的惊喜。女人吃的就是这一套,别以为这个太“虚”,有时候以“虚”对“虚”反而倒“实”了,不信可以试试。女人和情人交往时,要体 贴,要深情。既要做情人,又要做母亲;男人累了、受伤了,要懂得安慰他们,替他们舔伤口。要时时流露出崇拜他们的样子来,让他们觉得自己在床上和床下都很 了不起,与众不同。女人在床上要风情万种,激情澎湃,肢体语言非常重要,叫床也要叫出水平来。在感官上要给男人强烈的刺激,使他们在火山爆发的那一刻,有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的感受。不信,你去问问男人,他们想你穿衣服的时间多还是不穿衣服的时间多,答案一定是不穿衣服的时间多。知道了这些区别,知道对 方好那一口,只要喂准了,这婚外情就能一直保持新鲜感,生命力也一定会更长久。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608&postID=31602

/

飘人:网络江湖写手和点击率

网络,江湖,写手和点击率


记得以前看电影时对一句台词记得很深:

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 有恩怨就有江湖,人就是江湖,你怎么退出?

想象如今的网络社会,我们也可以这样说:

有网络的地方就有恩怨, 有恩怨就有江湖,网络就是江湖,你怎么退出?

人 要是遁入江湖,恩怨情仇就和常人不一样了。种种游戏规则都随着改变。荒郊野岭之上,风花雪月之下,高楼闹市之中,闺房深宅之内,皇城王府之间,古刹神殿之 旁的种种厮杀和缠绵把江湖演绎成一种让你如痴如迷的境地。记得老飘第一次看《射雕英雄传》时,非常激动,常幻想是其中的一员。 不过这也只能是幻想幻想。现代的现实世界,想占山为王都找不到的巴掌大的小山包,我就是把心想碎了,也是枉然。

就在很多像老飘这样的人极不情愿地把这颗江湖之心收敛起来的时候,网络世界突然就出现在我们面前。就在霎那间,许多想要在江湖中实现的梦想忽然在这里找到了落脚地。而且就时间和空间而言,网络比江湖显得更为绚丽多彩。

如何你想做飞天大侠,没问题。首先你稍加包装一下,注册一个特别侠义的ID. 比 如“侠肝义胆走天涯”,“大李飞刀”,“魔风剑客”等等。然后,你就在五大洲四大洋的各个网站上亮相。遇到和你一样的对手,上前就和他过几招。赢了你就哈 哈大笑,飞影而逝。输了你也不用垂头丧气,甚至连养伤都不要。你可以总结经验教训,换出另一个面孔再和你的对手较量。另外,根本你就不用站桩练武,跌打滚 爬。只要你用心钻研和学习灌水网技,你肯定会成为网络顶级剑客。

如果你觉得终日打打杀杀没意思,你还可以倜傥风流一番。想出一个有诗意的ID, 比 如:“我的心键随你跳动”,“带着你舞向晚风”等等。你要是觉得这些名字太拗口,你也可以直接一点,比如“潇洒俊男”,“铁血硬汉”等等。再下载一张明星 照作为自己的头像,买几本唐诗宋词,《史记》《通鉴》,欧美文学温习温习。然后你悄悄在你钟意的美眉身边,甩上一两句,估计你就可以含情脉脉地吟唱梁山伯 与祝英台了。

打打杀杀也好,缠缠绵绵也好。网络就和江湖一样,有着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特性。正如你不能把江湖带到现实生活中一样,网络情怀也是不能加入人间烟火的。你如果是一个不能在现实空间和想象空间同时生活的人,我劝你就不要深涉网络世界。

如果你能够在网络和现实双重世界之间穿梭自如,你就可以正式步入这网络江湖了。但是,另一个问题随之就来了,如果现实生活没有重大变故,你要退出网络就难了。

常 言,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入了江湖后,就是你决心要退出,还有仇人追杀你,恩人寻找你,天涯海角都能把你拉回来。另外最重要的,你那江湖之心根本就不会安 于平静的现实生活的。同样,只要你涉足网络,你也很难拔出脚了。网络就像一张魔网,会紧紧地套住了你的心,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心不由己了,这就是我们 常说的网瘾难戒。

记得有位长辈给我说过:“凡是有瘾的东西都是不好的东西,而好的东西则不会有瘾。” 现在想一想觉得颇有道理。学习和工作是人生中重要的好事,老飘却从来没有对它们上瘾。而像抽烟,喝酒,玩游戏,我都不同程度地上瘾过。现在这烟瘾酒瘾戒了,网瘾又上来了。按这个理论,上网肯定也是不好的事情。

先不说那些网上比较激烈的玩法,像网恋,网婚,网情,网聊,网视等等。单说这网上写作,也是吸引着无数人的罪恶瘾源。最近中央4台的新闻播出了个统计,目前中国大陆有1700万个博克写手,支持着7000万个网络读者。平均每4个读者中就有一个博克写手。看看这绝对数字和相对比例,你无法不为在咱们人类写作的积极性所感动。也不得不为写作类网瘾之蔓延程度而吃惊。

在 古代中国,能够把自己的思想用文字记录下来的人真是太少了。那时候,读书人很少,主要工作是为帝王服务。因此,他们谈论的东西集中在怎样治理国家和对付人 民。为了让统治者从前人那里得到经验教训,读书人主要工作还包括研究历史,以便更好地给统治者出谋划策。这时候,史书的作用和地位就显得非常重要。自司马 迁写《史记》后,中国每个朝代都有个习惯,那就是把当时的国家和民间大事都记下来,并用档案形式留下来。等到改朝换代,新的王朝推翻旧的王朝后,一个重要 任务就是把旧朝代的档案整理成书,从而正式完成历史交接。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清朝。后来民国建立,也组织了一个班子编纂了《清史稿》。但是到了共产党时 代,这个习惯就莫名其妙地停止了。

除了史书,咱们古代另一类很重要的书籍就是就是中国几千年文人的教科书,也就是孔孟之道和一些其它先贤如诸子百家的书。虽然这些书传下来的不少,但原创就那么几本。后来人只是在如何解释和理解它们上面下功夫,拿现在网上的话来说,都是些ZT和跟贴之类的东西。

随 着人民生活的提高,读书人慢慢多起来了。除了给领导人出谋划策的以外,没有找到对口工作的文人就流入民间了。休闲之余,这些文人慢慢把时间放到娱乐上,搞 起了诗词歌赋一类的作品来。这些东西有点像现代的流行音乐,明显带有流行的时代烙印。商周时期,出现了《诗经》,现在读起来还很有音乐感。到了春秋战国和 秦汉时代,楚辞比较流行,与《诗经》相比,起伏感更强。看看屈原的《离骚》: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你 就是现在摇头晃脑读起来,虽然不尽知其全意,乐感之强还是能感受到的。到了汉晋时期,除了从楚辞演绎过来的各种歌赋以外,还出现了四言和五言诗。到了唐 朝,又发展成七言诗。后来到了宋朝,大家觉得这种类似Rap形式的律诗太单调,于是大家又发明了各种词牌,形式更多样化了。再后来,到了元朝,大家又发明 了更自由的元曲形式,慢慢地朝戏曲方向迈进。

等 到了明清时代,读书人就更多了。除了给国家培养公务员外,一些大户人家也都聘用一些文人来管帐理家。读书人与劳动人民结合得更紧密了,文化娱乐形式也随之 进一步大众化了。除了诗词外,文人们开始写小说了。小说不但可以让读书人读,也可以让一些说书的给不读书不识字的人讲,从此,广大劳动人民也可以有享受文 学了。 

不 管怎么说吧,你就把这些写史的,写歌赋的,写诗词的,写小说的从夏朝到上个世纪末1999年以前都加起来,也没有现在网上写文章的人多。你想想,这 1700万写作大军,就是一人一辈子写一篇文章,我们的老祖宗也只能望洋兴叹了。何况,这1700万人中,还有像老飘这样有写作瘾的,隔三差五地就搞些半 通不通的东西来充实这已经饱和得快要涨开了的市场。

如 果把这写作瘾再分析一下,还可以细分为创作瘾和交流瘾。很多写手之所以写博克是受创作瘾所驱使的。主要特征就是,写手写东西主要是记录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感 受,不太考虑读者的感受,有点电子日记的味道。只有创作瘾而无交流瘾的写手网瘾还是不大的,也不会影响正常的网外生活。

可 是还有一些写手不仅有创作瘾,还有强烈的交流瘾。这些写手创作的一个重要动力来自于读者的反馈。这反馈有两种,一种是质的反馈,一种是量的反馈。对质的反 馈很挑剔的写手很在乎回帖的褒贬和语气。这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写手能从回帖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有机会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坏处就是,如果写手太敏 感,有时会误解回帖的意思。要是回帖者不注意语言方式,特别容易引起争吵,甚至伤和气。还有一些写手对量的反馈感兴趣,他们很在乎点击率。他们认为自己文 章的好坏直接与点击率有关。如果点击率低,就觉得很沮丧。要是有一天出现了高的点击率,他们就感觉自己已经步入了名作家的行列,兴奋程度就别提了。还有一 些写手为了追究点击率,各种手段都拿出来了,不仅从作品的内容,题目,图片上下功夫,有的还从自己的身体和容貌上下功夫。这些,我就不赘述了。 

再 侃侃这点击率。先给大家泼盆冷水,这点击率和阅读率是不同的概念。点击率只说明读者对你的题目所表达的内容感兴趣,并不表示人家真读了你的文章,更不能表 示人家喜欢或赞同你的文章。如果你文章的题目和内容相符的程度较大,这点击率和阅读率就比较接近。相反,你如果为了吸引眼球,搞个跟你文章内容风马牛不相 及的题目,点击率是高了,但阅读率估计提高不了。你要是不信,你可以做个试验,你胡乱拷贝一些乱七八糟完全不可读的东西凑一篇文章,冠以一个名字《金正日 情妇访谈:从金正日的性生活频率看六方会谈的进展》,点击率要是不上去,我就请你吃涮羊肉。

那到底多少点击率你就可以满足呢,我们可以计算一下。就拿中央4台说的那个统计为例,1700万的写手对7000万的读者。如果,按每天一个读者平均读5篇文章算,7000万读者一天会读3.5亿篇文章,一个写手估计平均每5天写一篇文章,这样1700万写手一天就是340万篇文章。这样一篇文章的阅读率大约为100。也就是说要是有100人读了你的文章,你就达到平均水平了。有了这个数据,我想走廊上的写手该满意了吧。






罢了 评论于:2006-10-30 10:00:23
飘人兄弟说得好,人在江湖,一定身不由己。

“壶中有酒,酒后高歌磨剑;人生有梦,梦中快意恩仇。”什么时候有了侠客,什么时候就有了江湖。有了江湖,就会有沧桑、悲凉、旷古寂寞的感觉,这实在一点也不好玩,一点也不酷。

网上的“江湖”更似那海市蜃楼,看得见摸不着,让人好不心焦!既无美人在抱,美酒在手的恣意,又不能圆你心仪神往的侠客梦;千里独行,孤剑孑影,毫无潇洒可言!

所以我不愿意做那个心焦、挨刀孤独的侠客,我宁愿做一个捣捣浆糊的小混混。

人说:

人在江湖漂, 岂能不挨刀, 万事顺其道, 所以不要太计较。
人在江湖漂, 哪能不挨刀, 繁华的世界, 诱惑真是不少。
人在江湖漂, 开始我不明了,有时我不知道,最后才知中招。
人在江湖漂, 哪能总挨刀, 行走江湖中, 恶人千万别当道。

唉,这个世界实在太过纷扰 !

也喜欢《武林外传》片头曲:

嘿,兄弟!我们好久不见你在哪里
嘿,朋友,如果真的是你,请打招呼!
嘿,兄弟!我们好久不见你在哪里
嘿,朋友,如果真的是你,请打招呼!

别对着我笑,没人会在乎
别对着我哭,没人会无助
其实大家早已经清清楚楚
脚下踏上了不回头的路

我说好久不见你去何处
你却对我说,我去江湖
恩恩怨怨,没人会认输
舞刀弄剑,一点都不酷

来吧,热上一壶好酒
说吧,要说原来的辛苦
难得知已,聪明又糊涂
儿女情长,牵肠又挂肚

你我更需要忍受孤独
独来独往,英雄没有出处
笑一笑朋友,快乐会无数
喝完了这壶让我们上路

嘿,兄弟!嘿,朋友!
嘿,兄弟!我们好久不见你在哪里
嘿,朋友,如果真的是你,请打招呼!
嘿,兄弟!我们好久不见你在哪里
嘿,朋友,如果真的是你,请打招呼!

所以,飘兄啊,咱们还是退出江湖吧。让我热上一壶好酒,为老兄你也斟上一杯;不用儿女情长,不用牵肠挂肚, 让我们一杯接着一杯,喝到糊里糊涂,喝到脚下走醉步,然后转身,各自上各自的路。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610&postID=26658

/

沈漓:诗歌所描写的女人

诗歌所描写的女人(之一)



如瓶中之花 2
   精致 纯粹 ~-沬圜%
幽然开放 h,???
   在无风 无雪
无雨的日子

静静期待 ?榽鄴浅?
   凋零 ?斧臌?
看脚下 hq€?j
   落红无语 鯿]!yy
倾听心中 RG??~v
   风声 雪声 雨声

为我哭泣

01124





罢了 评论于:2006-10-30 08:46:05
现实中的女人:

如锅中白菜
乏味 平庸
拒绝开放
在有风 有雪
有雨的日子

焦急等待
你那
口袋里
工资红卡
然后倾听
怨声 骂声 吼声

所以哭泣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610&postID=27808&page=1#mark

/

周柠:荼。蘼

荼蘼

典籍里的三春花事,归结到盛夏荼蘼,便是一面诡谲夕颜──其实不是那么回事。我亲往白地青天里,见荼蘼抽藤引蔓,开出一抹抹浅笑似的小花朵,深白似雪,叠瓣如缎,但丝毫不俱那种踵事增华的末世锋芒。

荼蘼终被臆想成祭奠盛夏落幕的一个图景。人们需要从一架荼蘼排挞而来的一点点华美一点点颓废一点点晦涩里,看韶华胜极人生之后的阴惨与绝望。一见这白玉绿云好知又是一季轮回。

是从文字里汩汩冒出久经不衰的荼蘼气息。不止是清于芍药酽于梅,不止是冰为肌骨月为家,不止是几首拖延时间蔓延空间的诗话,而是一场宿命和禅意十足的预言,是掣花签时抽中的最不祥的那支。是脱离荼蘼真身的另外一种。

开到荼蘼——花事了,了了吗?谢却荼蘼,九月菊有英,十月芦花扬,腊月还有梅香绽呢,了不了的!



罢了 评论于:2006-08-14 20:46:49
人 说,荼蘼是花季最后盛放的花,我不以为然。无花也可以成春,只要生命中有绿,无花又何妨。死亡和生命永远共存。就像玛格丽特杜拉斯所说:“我看见我的生 命,你的死亡。我那在继续的生命,你那继续的死亡。”生命和死亡同时在继续着,“我”很快就变成“你”了。没有遗憾,一人一生,再公平不过了。

世有渊明,生为菊花无憾也;世有白石,生为梅花无憾也;世有嵇康,生为琴弦无憾也。

生于清,当见学芹;生于明,当见李贽;生于宋,当见东坡;生于唐,当见李白;生于魏晋,当见阮藉;生于汉,当见太史公;生于周,当见庄子。

如你所说:“开到荼蘼--花事了,九月菊有英,十月芦花扬,腊月还有梅香”。不该你错过的,不会错过。

-----------------
编后随笔:
人在北美文学城博客区,当见罢了:))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608&postID=8396

/

边城秀才:《史记》的经济思想

《史记》的经济思想及其与黄老之术的关系

《史记)的经济思想,散见于“世家”、“本纪”和“列传”,集中体现于《货殖列传》、《平淮书》。从这个角度说,《货殖列传》、《平准书》是纲,其余是目。
《前汉书·司马迁传赞》评价司马迁的经济思想,说他“述货殖则崇热利而羞贱贫。”
我认为,这个论断是准确无误的,是概括全部《史记》和《报任安书》的,是言简意赅的,值得我们注意。
在“世家”和“列传”中,司马迁对贫贱之士的愤发以求富贵尊荣,投入了极大的热情而加以褒扬。这些贫贱之士,有一代儒宗的孔子,有亡秦首事的陈胜,有帝王 之师的姜太公、管仲、李斯、陈平,有纵横之士苏秦、张仪、范睢、蔡泽、主父偃,有一代名将韩信……司马迁的笔,特别留意这些人早年的贫与贱,特别注重他们 的立志和追求目标的勇气及手段,大都不惜小说笔法,详尽而生动地加以描绘,使之不但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为后世所称道,而且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而为后 人所效法。在人们所熟悉的《陈涉世家》中,
司马迁写出了农民起义领袖的财富权势观: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云,曰:“苟富贵,无相忘。”庸者笑而应曰:“若为庸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涉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竞亡泰,由涉首事也。高祖时为陈涉置守,三十家砀,至今血食。
顾炎武《日知录》说:“古人作史有不待论断而序事之中即见其旨者,惟太史公能之。”这就是司马迁小说笔法的秘密。透过叙述和描绘,我们不但认识了“史实”,同时也看到了司马迁的“论断”。

是啊,庸耕者,有何富贵可言?于是,这“鸿鹄之志”就必然不是庸耕—类的小技了。
陈涉虽死,他的“志”在司马迁看来,还是达到了:置守冢三十家、血食、谋求富贵也居然称之为“志”,这实在与儒家的“内圣”、“外王”大相径庭。这就是司马迁思想的独特之处、真实之处。
在《高祖本纪》中,一再述说刘邦早年的贫贱:
常从王媪、武负贳酒……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吕后与两子居田中耨。
单父人吕公善沛公,避仇从之客, 因家沛焉。沛中豪杰吏闻令有重客, 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干钱,坐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 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从这里看到的,除了贫贱之外,还有一种“气度”。这种气度通常被视为无赖,这也许是儒生的看法,司马迁不一定这样看。
当刘邦得了天下,《本纪》这样写:
高祖大朝诸侯群臣,置酒未央前殿。高祖奉玉邑,起为太上皇寿, 曰: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有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孰与仲多?”殿上群臣皆呼万岁,大笑为乐。
通常认为,这是—段绝妙的讽刺笔墨。其实,这只是一种推论,推论的原因,多半来自《报任安书》中司马迁的愤恨。以我之见,从战国到汉初,崇势利、羞贫贱是 一种普遍思想,儒家思想之式微就是一个反证。从《史记》中也不难看出,司马迁从不对权和势作非难,从不对权势者作“阶级批判”,因而他对刘邦的描写,我认 为不是讽刺而只是“实录”(注:班固语)。
《苏秦列传》写苏秦:
出游数岁,大困而归: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 困,不亦宜乎!”苏秦闻之而惭, 自伤, 乃闭室不出, 出其书遍观之, 曰:“夫士业已屈首受书,而不能以取尊荣,虽多亦奚何为!”……
苏秦为纵约长, 并相六国。北报赵王, 乃行过洛阳,车骑辎重,诸侯各发使送之甚众,拟于王者:周显王闻之恐惧,除道,使人郊劳。苏秦之昆弟妻妾不敢仰视,俯伏侍取食。苏秦笑渭其嫂曰:“何前倨 而后恭也”?嫂委蛇蒲伏,以面掩地而谢曰:“见季子位高金多也”苏秦喟然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且使我有洛阳负 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于是散千金以赐宗族朋友。
毫无疑义, 苏秦所喟然叹息的,是那个时代的一种普遍现象。《货殖列传》说:“凡编户之民,富相什则卑下之, 伯则畏惮之,千则役,万则仆,物之理也。”
如果说,在《纪》、《传》中,司马迁是不下论断,那么,在《货殖列传》中,则是断然地下了论断了。司马迁不同于一般队书本到书本的“历史学家”之处,就在 于他游历甚广(这一点在古代尤其难得),他所知道的民情是来自亲自的耳闻目睹, 他是从事实中得出结论:“物之理也”,因而他相信自己的判断的正确。
与苏秦故事相对映的,还有《孟尝君列传》中的一则:
初,孟尝君为齐相,食客三千有余。齐王惑于秦、楚之毁,以为孟尝君名高其主而擅齐国之权.遂废孟尝君。后经冯罐的谋策,孟尝君得以恢复相位,食客们又连骈 而至。孟尝君很气愤,说,再来见我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冯獾却劝孟尝君不必生气,他说:“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君独不见夫朝趣市者乎?明 旦,侧肩争门而入, 日暮之后,过市朝者掉臂而不顾。非好朝而恶暮,所期物忘其中。今君失位,宾客皆去,不以怨士而徒绝宾客之路。愿君遇客如故。”
冯罐的思想,是战国商业经济的产物,在他看来,士人之趋避,为的不过是追求富贵,和做买卖—样,是很自然的事,值不得大惊小怪。把商业经济的原则,运用于 政治,这是战国时代的一个思想特征。当时的人把君臣关系、主客关系视为买卖关系,这在法家和纵横家的著述中,是说得很明白清楚的,而法家和纵横家的学说, 的确是那一时代的“新声”,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司马迁是彻底地站在这一新思想的立场上的。
与孟尝君故事相似的,还有《平津侯主父列传》中的一段:
主父偃者,齐临淄人也。学长短纵横之术,晚乃学《易》、《春秋》、百家言。游齐诸生间,莫能厚遇也。齐诸儒生相与排摈,不容于齐。家贫,假贷无所得,乃北 游燕、赵、中山, 皆莫能厚遇,为客甚困。孝武元光元年中,以为诸侯莫足游者,乃西入关见卫将军。卫将军数言上,上不召。资用乏,留久, 诸公宾客多厌之,乃上书阙下。朝奏,暮召入见……元朔二年,主父言齐王内淫佚辟,上拜主父为齐相。至齐,遍召昆弟宾客,散五百金予之,数之曰:“始吾贫 时,昆弟不我衣食,宾客不我内门;今吾相齐,诸君迎我感千里。吾与诸君绝矣,毋复入偃门!”
主父偃的好恶,与孟尝君如出一辙,都是没有看到人心的向背骨子里是经济问题。他们还抱着儒家的老观念,用道德来判断人的高下。而这种只有儒家观念中才有的 道德,在汉初已属罕见,所以司马迁在《汲郑列传》中,以“太史公曰”的方式评论: “夫以汲、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祁翟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 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汲、郑亦云,悲夫!”
“悲夫”,悲什么?悲世风,这是司马迁的感慨。他在《史记》中,不厌其烦地写下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有时是他笔下的人物,有时是他自己,一声声地感叹。这 是司马迁的情之所至,是《史记》之成为“无韵之离骚”的一个因素。但司马迁的过人之处则在于,他不仅仅停留于这种感慨,而是能通过大量的“故事”和论断, 提倡、鼓励贫贱的士人们立志愤发,摆脱贫困。他多次讲的一句话, 叫做“富者得势益彰”。又说:“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住之,人富而仁义附焉”。他爰引用的“格言”是:“天下熙熙, 皆有利来;天下攘攘, 皆为利往。”诚如他所说:“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 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以上引自《货殖列传》)
司马迁不但要警醒一般的士人,更要警醒儒者。他甚至拿颜回开刀。
《论语》载:“子曰:‘贤战, 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对这个孔子尚赞之为“贤”的颜回,司马迁在《史记》中多处加以哀伤的批评。
在《伯夷列传》中说:“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早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孔子)故曰: ‘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富贵可求不可求?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又讲到颜回的贫困,并与子贡的富贵作对比: 。
子赣既学于仲尼,退而仕于卫,废著鬻财于曹、鲁之间,七十子之徒,赐最为饶益。原宪不厌糟糠, 匿于穷苍。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此所谓得势而益彰者乎!
子赣的“废著鬻财”,用时下流行的话说,就是“弃文经商”。令人哀伤而又不无讽刺意味的是,居然连孔子的名布天下,也都是在生前死后得了“经济”的力量。司马迁崇尚势利的思想,贯彻到了他对孔学命运的评述,这也的确是前无古人后少来者的高论了。
对待颜回,司马迁的批评还笔下留情;对于一般的儒生,则他简直是指叱了:“若至家贫亲老,妻子软弱,岁时我以祭祀进醵,饮食被服不足以自通,如此不惭耻,则无所比矣……无岩处奇士之行而长贫贱,好语仁义,亦足羞也!”
至此,司马迁“崇势利而羞贱贫”的思想, 已纤毫毕露了。笔者认为,班固对司马迁的这一评价,是准确的,但明显地带有贬意,这是班氏的好恶,这篇短文不予评论。还需要说明的是,与这句断语相续的另 一句是:“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这使笔者想联系司马迁的经济思想,来谈一谈司马氏的黄老思想。
司马迁的黄老思想,最集中地体现在《太史公自序》中,其次是《老子韩非列传》中“子见老子”一段,以及散见于各“本纪”、“世家”和“列传”者。“自序” 是论,其它则是述。要准确全面地理解司马迁的黄老思想,不但要研究“自序”,而且要联系“述”,这是笔者不同于其他研究者的一个途径。
在《自序》中,我们知道,司马迁之父司马谈,曾“习道论于黄子”。黄子其人,虽不可考,然而司马谈所习之道,其内容已尽在《论六家要旨》之中。
《论六家要旨》,在表面上看,确如《汉书》所言:“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但这话是很皮相的。司马谈所论六家,即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有一个 特点,即:认为道家是“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是集诸家之长,而大成于黄老。从这个特点看,司马谈之“道德”, 已经不是“五千言”的道德,不是先秦及其以前的“道德”,而是西汉时期的“道德”。本来,荀子已经做过综合诸子的工作,但归于儒家。由于儒家原本
的 学说没有那样宏大的包容能力,所以荀子虽然辛辛苦苦干了一辈子,留下鸿篇巨制,但后世却不大注重他,在汉代更是无声息。道家学说的基本特点是:“以虚无为 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因物与合”。这是汉代的“道德”, 其包容性极大,比庄子的“道德”更圆融,更坚定,也更灵活。这也就是司马淡的“道德”。
从老子《道德经》看,老子及其以前的道家思想,并未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在司马谈论六家要旨时,黄老思想已然统治汉初几十年,并取得实际成就。可以说,黄 老思想经汉初的运用, 已走向成熟,而脱离了老子《道德经》时代的纯玄学气息。司马谈的黄老之术, 已经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了。
司马迁没明确讲他继承了乃父的黄老思想,但在《货殖列传》一开篇,司马迁写道:老子曰: “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以为务,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小国寡民,是老子的政治思想,也是他的经济思想的必然归宿,这是“五千言”的理想之一,然而司马迁却认为是历史倒退论,而加以反驳,他紧接前文说: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 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不矛盾么?用道家批判道家。不矛盾。因为司马迁的“道德”,是汉初的“道德”, 而非老子的“道德”。
《史记》一个活的思想,就是深知经济对于人的重要性,而所谓“善者因之”云云,则是黄老思想运用于历史发展的一个思想方法。为了证明这种方法的正确性,司马迁着重写了姜太公与管仲先后治理齐国的事迹,更记载了汉初以来在黄老思想流行下取得的经济成就。
《齐太公世家》说:“太公至(齐)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民多归齐,齐为大国”。
“因其俗,简其礼”,这就是太公治齐的基本方针,是汉初黄老的精义所在。“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自序》)所以遇到黄老一流人物执政,势必简其礼。
《鲁周公世家》有段记载,与此相对照:
周公卒,子伯禽周王前受封,是为鲁公。鲁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鲁,三年而后报政周公。周公曰:“何迟也?”伯禽曰:“变其俗,革其礼,丧三年然后除之,故迟”。太公亦封于齐,五月而报政周公。周公曰:“何疾也?”曰: “吾简其君臣之礼,从其俗为也”。
及后闻伯禽报政迟,乃叹曰:“呜呼, 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夫政不简不易,民必有近。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一简一繁,一因一革,对比写来, 明确地体现了司马迁在儒、道之间的选择。而对道家的首肯,则是联系到国家经济繁荣,国运的昌盛的。
在《管晏列传)中,司马迁更着重赞扬了管仲经济的方法和功绩: “管仲既经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 ‘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 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 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司马迁认为:“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惧欲者也”《货殖列传》。在他看来,姜太公和管仲治齐成功的原因,就在于符合人追求财富的天性,而鲁国的方法,是 “教诲之”、“整齐之”、“与之争”,结果必然衰败。最有意思的是,司马迁写鲁国的衰败景象,说:“及其衰,好贾趋利,甚于周人。”对儒家的讽刺之辛辣, 尽在片言之中。
太公和管仲治齐的方法,都是无为而治,这和汉兴以来的治法,特别与文景之治一辙,其根源都在于顺民所欲,也就是追求财富,也就是道家“动合无形,赡足万物”(《新序》语)的意思。
儒家的“内圣”、“外王”,首先是从道德修养的功夫入手,是要求人成为圣人。标的太高,难以达到,其结果是虚伪流行。汉初黄老抛弃道德说教,面对现实, “论卑而易行”,居然成绩显著,奠定中华民族其后发展的根基。司马迁的黄老思想,基本内容是发展经济,是追求财富。认识到这一点,方能粗通《史记》,粗知 道家思想发展的脉胳。







罢了 评论于:2006-10-29 20:32:01
司 马迁,这个凡是读过一点书的人都知道的名字,他那千秋名著《史记》,耸立在中国历史和文学的大道上,没有谁能绕得过去,也没有任何一部作品可以取代它。他 的伟业,他空前绝后的文采,他对中国历史文化卓越的贡献,还有他作为男人遭遇的旷世屈辱,既让人景仰、诚服和击节赞叹,又让人心生悲悯。

喜欢他确切,深沉,锋芒内敛的写作手法,深为他的悲愤、自抑、无奈,一掬同情之泪,更钦佩他对每一件事的认真和执著。

读 万卷书,行万里路,应是司马迁着书立说的基础。他游历的足迹行遍中原各地:达会稽 — 寻访夏禹的遗迹;游姑苏 — 眺望范蠡泛舟的五湖;抵淮阴 — 访求韩信的故事;走丰沛 — 拜访刘邦、萧何的故乡;他也到过大梁、夷门,考察秦军引河水灌大梁的情形;他又去过楚,访问春申君的宫殿遗址;到过薛地,考察孟尝君的封邑;到过邹鲁,拜 仰孔孟的家乡。此外,他还北过涿鹿,登长城,南游沅湘,西至崆峒。壮游使他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他的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阅历,使他终于完成了“究天人 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中家之言”的巨著 —《史记》。 他不只是一个史事的整理者,而且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  他的探究天人关系,强调天人相分,疏通古今变化的主旨,体现了他历史哲学思想的精髓。

喜欢《史记》叙事简明生动以及记实的手法,《史 记》是历史的“实录”,司马迁运用真实的历史材料成功地塑造出众多的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在人物塑造上,他做到了将历史、人物和主题统一起来,既写活了历 史,人物也栩栩如生;他还非常善于把人物置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的言行来完成人物性格的刻画。可惜就是这样一个司马迁,也还是逃脱不了中国知识分 子共有的悲剧式的命运。

几千年来,中国文人有着浓浓烈烈的入世情结,他们拥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那 种睥睨天下舍我其谁的气势。然而在皇帝的淫威下,自认为有一身傲骨的文人便显得不那么理直气壮,每到那样的时刻,他们都开始患得患失,开始感到不平与愤 懑,开始感到失落与惶恐。如此,他们的一生便注定要被烙上悲剧的色彩。

屈原是自我的,他可以我行我愫,可以在心如死灰之时峨冠长剑、香草 环佩地投入滚滚汨罗江。但是身负家族使命的司马迁却不可能做到“两袖清风朝天去,哪怕阎闾说短长。”我想那句 “生存,还是死亡”的名言,当初一定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司马迁深受创伤的心,使他的全部余生都生活在无穷无尽的生与死的纠缠和抉择之中。

追 求不朽的抱负与身受胁迫的凌辱使司马迁备受煎熬,为了完成他心中的大业,他不得不委曲求全、隐讳卑琐,然而他的内心一定是非常的坚韧、强大的,他内心的浩 然正气和万丈豪情是支撑他完成伟业的中流砥柱,使他能勇敢地在历史与现实中穿行,一次次从中走出来,又一次次地走回去。

读他的《史记》常 使我感到一种无奈的痛楚,我被一次次带入一个万劫不复之地,我甚至看到了作家写作时那只颤抖的手;看到作家在隆冬腊月中大汗淋漓残疾不支的身体;看到了作 家在历史和生命的十字路口的迷茫、徘徊、和选择;也看到了作家的自我袒露与解剖;更为作家那种无从把握、难以预料的政治命运和遭遇而心生悲叹。

《史 记》还让我看到了历史深处那份摄人心魄的无助和悲凉:不论是帝王刘彻还是文人司马迁,不论是丞相田蚡还是优人东方朔,不论是豪强郭解还是酷吏张汤,不论是 西域归来的张骞还是在大漠呼号的苏武,他们都在进行着自己人生的选择与放弃,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迫的。他们在选择与放弃间颠狂和悲哭,在选择与放弃间书写 着自己的《本纪》《列传》;它还让我看到了中国知识分子多桀的命运、迷雾般的生命、以及政治的凶险、人心的繁复。“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 破,谋臣亡。”残阳如血,长歌当哭,我们面直着的是生命的痛苦与抽搐,惨烈与重量。

梦里不知身是客,司马迁一生都以为自己在进行一项不朽的伟业,他忍辱负重,他以为一部《史记》就可以让他的死重于泰山,然而,在汉武帝刘彻的心里,他的死却依然轻如鸿毛。

这 就是中国知识分子历来的命运,“司马迁就是你,就是我,就是他,就是我们每一个中国文人。中国文人的根性与智性,几乎都能从司马迁身上找到影子,找到理性 与感知并存的依据。司马迁在生命过程中的种种努力,成了一代代文人的生命写照。也就是说,你只能像他,你舍此无他,你只是他的一个翻版,被他一代代一次次 一层层地翻印。”所以,高光痛心疾首地说:中国文人的内心高洁、忍辱负重和严重的人格分裂,自司马迁始。

《司马迁》给人最大的震撼,就是让你梦回心惊┅┅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610&postID=28636&page=1#mark

/

星期日, 十月 29, 2006

一片竹叶:诉衷情 赠有人

诉衷情
赠有人

又是柳绿絮飞时,何处可折枝?几回梦醒添恨,月下影单移。
流水去,洗华姿,染青丝。无需长叹,莫恋嫣红,秋韵神驰。


罢了 评论于:2006-10-29 13:15:23
我知道那个友人不是我,但知道你心中有个人可以让你牵挂,打心底里为你高兴!

也在这儿和一首,送给那个曾让我牵挂的故人:

多情笑我鬓成斑,更漏独自寒。真情终归何处,问万水千山。
心已倦,思往事,念如蝉。此情可寄,断桥流水,天上人间?
------------
编后随笔:

有人可以牵挂,令人羡慕;被人心中牵挂,是种幸福~~~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610&postID=26514&page=1#mark

/

小脚板:永生和超越

永生和超越--读泰戈尔诗歌




Deepak Chopra 编选且论述的的泰戈尔诗集《 On the Shores of Eternity---Poems from Tagore on Immortality and Beyond 》,汇集了泰戈尔诗歌里涉及生和死的诗歌,通过作者对泰戈尔及泰戈尔诗歌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泰戈尔诗歌本身,而表达了绝世智者泰戈尔大声稀音的智慧和境 界。

在世俗的认识中,我们一直谈生讳死,对生不尽地歌颂,而对待死亡,传达最多的是对死亡的恐惧,死亡中的挣扎和绝望,以及对死后世界的虚无和茫然。而泰戈尔不仅论及生和死,同时将生与死,爱,真诚和激情结合在一起,而富于了死亡更多的含义。

他 认为: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所以,我们也样象热爱生活一样热爱它。他是这样写的:“ Because I love this life, I know I shall love death as well. ”在这样的态度下,他不带偏好地,而以一种生存的心态来涉及这神秘的世界。

他 歌唱死亡,把死亡当成一种回家,“ a joyful voyage bake home ”,不是一种物质的,而是一种灵魂的回归。他并不是将死后的路通向天堂,而是指出生命已息,但人的精神仍存的思想。“ He saw the soul as much more real than any material object, and because of his complete confidence in spiritual reality. ”

生和死就象一个孪生兄弟,都是未知的两面。“ One door leading in, the other out. ”而不管生或死,最重要的是意识到“ Who am I ?” 泰戈尔认为: He knows that his true home is eternity. He isn’t going anywhere after he dies, because eternity has no past, present, or future.

泰戈尔否认死亡就 是受罪的思想,而认为这是因为我们不接受有生就有死的现实,并且对死亡没有思想准备。其实,在我们的生命长河里,太多地未知缠扰着我们,可能说今天不知道 明天将发生的事情;并且,我们越过自己的肩头,每次都可以看到死亡离我们越来越接近。正因为死亡事实存在,和不可避免,我们是不是就生活在忧惧中而颤颤不 安呢?不是,我们应该放手而接受顺应自然,而不是把生当成与在死中挣扎的历程,而将生活的重心更加放到生活的本意上来,那就是“ Harmony, laughter, compassion—and above all, love. ” 死亡只改变身体的存在状态,而不是人本身。就象泰戈尔,尽管他已去世很久了,但他的精神仍然照耀着世界。

泰戈尔的诗歌并不去诠释死亡的神秘,“ He speaks of the timeless with an awe that befits anyone who must, after all, live in time ”

人如果能够坦然地认同生和死的话,并且内心有一个对生活充满爱的精神家园的话,也许会活得更为平静和安宁,在现世中精神上更能超越和永生。

下面是他的一些诗歌:

What will you give?

What will you give
When death knocks at your door?

The fullness of my life---
The sweet wine of autumn days and summer nights,
My little hoard gleaned through the years,
And hours rich with living.

These will be my gift.
When death knocks at my door.

The Stars Look on

The day will come
When the sight of this earth will be lost
I will take my leave in silence
As the stars look on

I know the sun will rise again
The hours will still bring pleasure and pain
In heaving waves.

When I think of the end, time crumbles
I see by the light of death
That the lowliest existence is rare
And the worst moments are precious

What I longed for will be set aside
The things I pursued in vain—
Let them pass
Let them turn
To things I overlooked
And carelessly threw away
To possess them truly until they are mine

As the stars look on.

In life of death

Here I am, spilling over with you
Like a cup overflowing with wine!

You see through my eyes
You hear through my ears
You weave words in my mind
And you joy sets them to music.

O give yourself to me in love
Then feel it poring back to you again!

You are my poet, Lord!
And I am your poem.

Power

God moves swiftly
The leaves are born and die
God moves slowly
The stars are born and die.

Nothing to wear

It was just turning dawn when my journey began
And the road looked beautiful under the sky.
Don’t ask me what I’m taking, I have nothing to wear.
My bags are empty, and my hands are bare.

A light will be shining when I arrive
The evening star where music is heard.
On second thought, I’ll be wearing my ring
What more need I take to marry the king?

Understand

When I think of ages past
That have floated down the stream
Of life and love and death,
I feel how free it makes us
To pass away.

Beauty

Let life be as beautiful as summer flowers
And death as beautiful as autumn leaves.

Resurrection

If you weep because the sun has gone out
Your tears may blind you to the stars.

Acceptance

This time I won’t struggle.
When the moment comes,
I will let Him take the helm
In an instant the thing will be done
It was vain to fight it.

So take away your hands
And put up with this defeat, my heart.
Sit perfectly still where He tells you to
And count it good fortune.
Stop running around so desperately
To protect your little lamp from the wind.
Can’t you remember after all this time?
We have to be wise and wait in the dark
Spreading out cushions on the floor
So that whenever He pleases
My Lord will sit with us.

Unmanifest

What you are you do not see.
What you see-that you are not.

Surprise

Life is just the perpetual surprise that I exist.

Illusion

Why do I die again and again?
To prove that life is inexhaustible.

Immortality

The stars are not afraid to flicker out like fireflies
And you?

Giving

Life is given to us
The we earn it by giving it back.

Longing

When a flower opens, do you know what it wishes?
“Please, world, do not fade.”

Can’t you hear him?

Have you not heard his silent steps?
At every moment and every age
Every day and every night
In the fragrant springtime and down the frozen path
In the rainy gloom of a summer storm
When his thunderous chariot passes overhead
In sorrow after sorrow, joy after joy
That press upon my heart—

He comes, he comes, he ever comes.

Perfection

To die is exhausting
To end is perfection.

Kiss

God shows his love by kissing the finite
Man shows his by kissing the infinite.

Soul

One day we will learn that death cannot steal
Anything gained by the soul.

Blossom

Tears are no shame.
It is the tears of the earth that keep here flowers blooming.

Silence

Words cling to the dead like dust
Silence washes their souls.

Renunciation

I live in the world afraid to lose anything
Take me to your world where I can lose everything.

A Kiss

The night kissed the fading day
With a whisper.
“I am death, your mother,
From me you will get new birth.”





罢了 评论于:2006-10-29 10:22:41
泰 戈尔也是我喜欢的诗人之一。在他三十岁前后,长女、次女相继夭折,幼子殇亡,妻子也逝世了。因为这些生活中极度的伤痛,使他的思想和作平达到了最高境界。 泰戈尔是东方人中第一个获得文学诺贝尔奖的人(一九一三年以《颂歌集》荣获此奖),他曾于一九二四年到中国来讲学,深受国人的欢迎,并与梁启超、胡适、徐 志摩等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梁启超还给泰翁起了个“竺震旦”的中国名字,泰翁很以此為榮。

泰翁在病塌上写过一首紀念中國的友情詩:

在异乡开着不认识的花朵,它们的名字也生疏,
异乡的泥土是它们的祖国;
但在灵魂的乐土里,
他们的亲属,却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从 他的诗里,我們可以看出,泰翁对于中国的真实感情。我在年轻的时,背诵了不少他的诗;喜欢他充滿了哲理和智慧诗句,景仰他对人生所表现出来的最大的热爱与 关怀。读他的诗像咀嚼回味无穷檀香橄榄,像啜饮沁人心脾琼浆玉液。泰翁的诗作,一共有八集,可惜到目前为止仍然无法找到他的早期之作《落日之歌》的原本。

我将一些我非常喜爱的泰翁的诗句,放在这里和喜欢泰翁的人分享:

“今晨,我坐在窗前,世界像过路的客人,佇立片刻,向我点点头又走了。”(非常喜欢他这种方向的描写手法)

“疲乏的尽头即是死亡,但完美的尽头卻是无穷。”

“那在压迫我的,究竟是我的灵魂要闯出去呢?还是那敲著我的心扉的世界灵魂要进來呢?”

“生命如渡过一重大海,我们相遇在这同一的狭小船上。死时我们同登彼岸,又向不同的世界各自奔驰。”

“总有一天我们会佑道,那死神永远不能夺去我们灵魂所得到的东西,因为灵魂所得到的和它本身是一体的。”

“权力对世界说:‘你是我的’。世界便把它囚禁在它的宝座上。慈爱对世界说:‘我是你的’。世界便給了它无限的自由。”

“我 曾经爱过、苦过,失望过,我懂得什么是死,所以我很乐意生活在这伟大的世界里。在我辽阔的生命中,有些地方是空白的、闲静的,在我忙碌的日子里,便在那儿 得到了阳光与空气。解救我吧,我的不满足的过去,后面紧紧的抱著我不让我死,请来解救我吧。让这做我最后的一句话:‘我信赖你的爱’。”

“上帝对人說:‘我医治你,所以我要损伤你;我爱你,所以我要惩罚你’。”(或许我的水平还不到理解这句话的高度,所以不敢苟同。但这并不妨碍我常用这句话来作为我“自欺欺人”的安慰)。

-------------------
编后随笔:
Here are some of my favorites:

忧思在我的心里平静下去 正如黄昏在寂静的林中。

”海水呀 你说的是什么?”
“是永恒的疑问。”
“天空呀 你回答的话是什么?”
“是永恒的沉默。”

你看不见你的真相 你所看见的 只是你的影子。

我不能选择那最好的 是那最好的选择我。

瀑布歌道:”我得到自由时便有歌声了。”

我不能说出这心为什么那样默默地颓丧着。

... ...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610&postID=28385&page=1#mark



/

laomi06:嫁接在西红柿上的茄子

海外华人----嫁接在西红柿秧上的茄子

无论你从哪里来,
走出少年时的张狂,
扎根于与中国隔洋跨海的无论哪一个地方。
从此,成为异类。

好似茄子嫁接在西红柿的秧上。
众所期盼中,应该能成就个稀有品种。

有试验就要有失败,
不幸长成四不象不认也得认了。






罢了 评论于:2006-10-28 22:37:17
从来就没有什么天涯
走到哪里,哪里就是你的家

以理解等待理解
以真诚等待真诚
以爱心等待爱心

若真诚的茄子能嫁接在真诚的西红柿秧上
管它是稀有品种、异类、还是四不像
又有何妨?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608&postID=5168

/

aomi06: 时代没有乡愁

时代没有乡愁————天涯旅人

谁能说清,哪里是自己的故乡?谁有福从出生到死都尽享一处的山水,永不分离,不必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历尽沧桑!

谁能如愿,今生只爱恋和拥有一个男人(亦或女人), 不必让心撕成一块块碎片,强逼着自己一次又一次凤凰涅磐,重建辉煌!

记得有个博士后没找到工作前慨叹,中学时老师说考上大学才算成才,上了大学发现还要考研,好容易在众亲友眼中成才地出了国读博士,才发现自己上了国外弱势 群体的贼船,不背水一战拿下身份,工作,先前成的才不算了不说还有无脸还乡的两难窘境。怎麽成才了多年才后还是没有成才!前些年,回国疗法还可以奏效,现 在故乡人要和你PK,一洗自小到大读书时期多年被你的优秀所压制的悲愤,也该人家出口恶气了。

我们该怎样诠释现在,未来和以往!

喜欢李敖在北大演讲中谈怎样看待中国屈原文化的一段话,时代没有乡愁----“不是近乡没有情怯,不是还乡没有衣襟,没有眼泪”;而是“因为时代不该有乡 愁,这是个错误的情趣,屈原有一个错误的情绪”,“使用了弱者的表达”。“现在的人类要有不是弱者的表达,要用清醒的,理性的并且快乐一点的表达”。“我 们要有一个健康快乐的心态来开创我们的未来。”

“今夜扁舟来做别 ,此生从此各东西”。没有人能再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人生如旅,吃尽天下美食,看尽天下美景,会尽天下英雄; 既然不曾在父母注视中蹒跚走出的那人生第一步埋上里程碑,就无所谓从此再走向何处; 没有起点的旅程,这里还是那里,故乡还是他乡,早已分不清楚。

没有人能不摔跤而学会走路,为什麽偏偏苛刻自己的感情世界在一夜间成熟,用有限的挫折将自己禁锢。天真不是一种美德,学习看清楚面对的选择,听从良知,相 信本能,用心去体验自己和他人间的距离,爱的火候和尺度。如同个人在社会中的职业地位定位一样,人性和灵性也有尺度的定位。做职场上的高手,也做更有人性 的人。

做最好的自己, 越是艰难复杂程度上的平衡越能给更多的他人带来福音,航天飞机终究比民用客机对人类有更深远的影响。做同龄人同类人中的佼佼者。做无愧于以往训练的力所能 及的工作,做心态平衡的快乐的人,时刻都是有用之材就无愧于天地。没有完美,只有不好中的最好。草原牧歌的简单的幸福并不是所有人的归宿。物尽其用,各司 所职。

去乡离国多年,早就习惯自己就是自己的家。往来无白丁,谈笑有鸿儒,不是不属于东西方任一方的游子,不需要来自于不了解我们的任一方对我们无益的诠释,堂堂正正,自自在在,走自己的路,写自己的故事,博采精华,创立我们自己的熔东西方于一体的文化。

虽然每天都充满各种矛盾,大大小小的,然而生命也因为这种破釜沉舟的搏击而充满力度和色彩。从不姑息,选择的也许是最难走的路,但从来都忠实于本心和梦想。就算今天离开这个世界,也可以毫无遗憾的说,生命的大部分岁月都充满生命的光彩和意义。

该爱就爱,该恨就恨,全力以赴,一生潇洒无憾。

不必讲述甚至去猜想每一个日子,却毋庸置疑每一个时刻都充满着生命的搏击和绚丽的光彩。从不抱怨,从不畏惧,总是满怀希望和勇气地去全心追求梦想, 勇敢和激情早已融入了我们的血液。

无论我们在那里,总会是质朴纯粹的中国人




罢了 评论于:2006-10-28 23:22:46
泰戈说:“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方得生命之真谛;王维说:“行到水穷时,坐看云起时”,成就事业需要目标、勇气和执著;孔子曰:“智者乐水”,参水方能悟水。

话 虽是这么说,可是人真要做到平淡对得失,冷眼看繁华,畅达时不张狂,挫折时不失落,不附于势力,不屈从金钱,坦坦然燃、从从容容地面对人生,岂是一件容易 的事?这些人生的感悟只有到了一定的年龄,有了一定的阅历后发能体会的。年轻人不喜欢听我们“说教”,他们狂热地追逐欲望,给自己的生命不断地加重负荷, 直到有一天他们走累了,回过头来看的时候,才会看到灯红洒绿下面是心灵的苍白,酒歌笑语的背后是难言的孤独.华丽奢侈遮掩着的是精神的旋穷,辉煌灿烂覆盖 着的是深深的空虚。到那个时候他们或许会体会到,能真正属于他们的.最为珍贵的,说到底,只是一颗平常的心。

-------------
编后随笔:
赫赫,少年不识愁滋味~~~年轻真好!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605&postID=361&page=1#mark

/

周柠:拜。月

拜月

秋分一到,暑气消而阴气长。暄天的庆收笙歌衰微下来,夜衾耐不住一缕诡谲干冷的月光——世界笼着属阴之精的月影。为顺时令而调阴阳,或者仅仅为着朝日夕月的上古信仰,人们祭月祈福。

经后世后代踵事增华,祭月之礼给披上层层缥缈薄纱,盛大、祥瑞且含脉脉人情了——要在月最大最圆最亮的望日,观潮、燃灯、拜月兔、赏桂花之类倒也不必周全,但人事团圆是一定要藉着满月来显兆的。

它周而复悬千年,什么样的寄思意象担当不起?到今日反不那么简单——你看月亮的脸,险些只剩个暗藏沟壑的阴柔轮廓。或许它迟早得跟月饼一样,沦落为一轮豪华庸俗变质的感情载体。谈什么瑰丽清虚,竟果然有阴蚀之气……月体无光,需待日照而光生。

还是拜一拜比较稳妥——我不是灭世的拜月教。我只是一不留心觑见清虚的他们——背着老公飞升的嫦娥和赐死贵妃的唐明皇,还有冷傲的她,照旧是一身黑色绸底上装嵌桃红的边,青灰长裙,淡黄玳瑁眼镜……月亮从来就不能代表谁的心。成全不了谁。


罢了 评论于:2006-10-08 11:50:40
我 前几天还在感叹,中秋的月亮从来就是圆了这边缺了那边,圆了那边缺了这边。中秋之夜,我在电话里对那些围月赏菊吃螃蟹的亲人和朋友们说,不用感叹“插遍茱 萸少一人”,我寄冰心在玉壶,月亮代表我的心;洒在你们身上的点点月光便是我对你们的牵挂和思念。你这一句:“月亮从来就不能代表谁的心。成全不了谁”把 我从月亮上一下子扔到潮湿、寒冷的地上,不由使我思考起来。

什么东西能代表人的心呢?风会停,雨会歇,雪会化,云会散;花会谢,草会枯,树会朽,水会干。这个世上哪有一件东西是一成不变、永远靠得住的?月亮虽有阴晴圆缺,但人走月行,你到哪儿它都和你影影相随,它的这份永不抛弃你的深情难道还不能使你感动吗?

上 苍不慎将遗憾和无奈赋予每一个人,但同时又将美德和希望植入,加减乘除;人就这样站立住了。生命是由许多瞬间组成的;每一次花开,每一次结果,每一次蓦然 回首的凝望,每一次对明天的企盼,都应该是充实的、坦荡的、无怨无悔的。公共汽车站的阳光,同事的一声问候,一个掖被角的简单动作,一种无声的俯视,孩子 阳光般的笑容,每日里默默的一眼,耳边没完没了的唠叨,一声轻轻的叹息,一点振作的激情,等待秘密发现之前,幸福和焦虑的压抑。。。这千百个瞬间是灵魂美 丽的闪现,每一瞬间都可以成为永恒,值得你一生去琢磨、去思索。生命中瞬间的一闪,可以绽放全部的照耀,是一个生命坚定的凝聚,锐利而明亮。

我 不会在昨日长长的走廊上驻足,留恋过去徘徊不前。我知道成长的沉重和艰辛,我知道甜蜜的果实是来自现实的苦涩萌芽,我知道伟岸的松柏永远植根于现实的土壤 中。在这个世界上,我已走过了无数的路。这些路,有我选择和不能选择的,有我喜欢和不喜欢的。我就像在晨光中的一只小艇,在晨雾覆盖着的海洋里寻找远方的 那盏航标灯。尽管那盏灯不是那么明亮,尽管远方的灯只有划着火柴般大的光亮,但我的小艇仍然向它执著地驶去。

是的,一根火柴就能让我飞 翔,因为我的脚上穿着那双魅力无穷的红舞鞋。于是在那些有风又雪又有雨、无法躲避的日子里,我可以用我的鞋跟搓出一朵一朵希望的火花来取暖。我不知道,沧 桑千年的月是否能等来下一个仲秋,但我知道,蜡烛成灰时,有人静听更漏,把酒临风;午夜梦回、玫瑰凋零、荆棘丛生时,能听到你刺痛旧梦前尘的叹息……

是的,我不会对生活失去信心;是的,我坚信人的善良和纯真。
所以,我可以告诉你:月亮可以代表我的心!月亮也能成全天底下所有心怀诚意、感情执著的人!

------------
编后随笔:
“月体无光,需待日照而光生”,赫赫~~~是啊,也要站在月的角度想想嘛:

月光的话

十岁的你
不要追着我
索要那些美丽的童话

二十岁的你
不要扯着我
去包裹你的爱情

三十岁的你
不要把我
蘸去涂抹你的冷峻

四十岁的你
不要把我掬起
我不能盛载你的回忆

五十岁的你~~~
哦,知天命的人
知道与我静静相对

我不是水
更煮不开
不能为你
泡茶

我其实只是
那块冰冷的石头
对太阳的
拒绝

(2006-04-22 )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610&postID=5361

/

一片竹叶:七律 长路有感


和韵雨清

蹉跎岁月噪鸦声,
长路崎岖万事更。
滚滚红尘吞雅士,
滔滔金浪锁凡生。
天高自有清明月,
地阔焉无锦绣城。
纵是千帆随水逝,
心头载满不与争。


[七律] 长路有感 雨清 (10/25/06)

西窗内外尽风声,
世事留人各变更.
拂却前尘还俗眼,
行于绝代看苍生.
青春但恋云追月,
白首方闻鬼哭城.
欲识天心艰且远,
穷途莫问与谁争.





罢了 评论于:2006-10-28 22:20:45
每到花开春已暮
一日一游能几度
影卧清光随我舞
忽破黄昏还太素
江上分明星汉路
山中掩映神仙府
今月亭亭曾照古
古人问月今何处

人生苦短,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

----------------
编后随笔:
把和的也搬来罢:

窗外何来叹息声,潇潇秋雨数残更。
总凭记忆随风散,谁料心情伴老生。
几度蹉跎求静室,一只蝴蝶困高城。
天阴且喜雏鹰远,古卷清茶不与争。

*_*

http://talkskyland.com/dispbbs.asp?boardID=46&ID=38363&page=1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610&postID=28404&page=1#mar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