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一月 31, 2007

一片竹叶:琴韵

是晨曦里纯洁的露珠,

集了一夜清虚中的精华,

恰恰滴在了

那刚刚掀起眼帘的花蕊上,

晶莹吻向了芬芳,

震撼荡起了悠悠的细浪。

是静夜里多情的雪花,

跋涉了一个漫长的旅途,

迫不及待地落在了

那等候已久的枯枝上,

柔情拥抱着沧桑,

入髓的温馨又溢出了铁血的幽香。

是柔和的月光,

轻轻抚摸着湖面的涟漪,

送一支从旷古走来的摇篮曲,

带给天地之间恬静与安详。

是炽烈的阳光,

将一缕最真诚的问候,

献给了崖下冷傲的冰凌,

冰凌的心颤抖了,

化出了泪珠似玉滴成行。

是广漠上的驼铃声,

将千百年的沉眠叩醒,

清脆的叮呤播向大野茫茫。

是檐下乳燕的啾啾,

是山麓泉眼的呓语,

是深涧溪水的呢喃,

是老林古刹里暮钟的禅音,

是峰巅枝头上莺雀的吟唱。

铮铮如梅笑雪中之高洁,

凛凛如松立峰巅之傲骨,

飒飒如鹰击长空之矫健,

荡荡如马驰草原之洒脱,

浩浩如天水滚泻之豪迈,

渺渺如银汉旷远之深邃,

壮烈如三千顷波涛翻卷

延绵如十万里山峦跌宕。

啊,琴韵!

“山之巍巍”,“水之洋洋”,

来自远古,激荡八荒,

携春风之温馨,

怀夏日之热情,

呈秋韵之灿烂,

传冬雪之圣洁,

一路风尘将我寻访。

啊,琴韵!

是三生石上曾经有约?

是此生有幸终缘前梦?

殷殷切切,朝夕相伴,

送清音

慰我半世之彷徨。

竹叶

2006 12 27


[打印]


罢了 评论于:2007-01-31 09:04:02

哇,居然比我和阁老还酸,不过酸的好,酸的令人感动。

我记得我的一个朋友曾经说过,四十岁之前是和异性谈恋爱,四十岁以后是和同性“谈恋爱”,仔细品来,你还别说,还真有那么点意思。

自古以来,“琴瑟和鸣,齐眉举案”的孟梁佳话一直用于夫妻之间。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现实生活中的夫妻有几对能达到这样的境界,倒是知心好友之间,倒常可以看到:“齐高山之肃穆,共流水之映霞,迎晨曦以相缪,送夕阳而勃发”彼此心灵相通、相知的情景。

人到中年,尘埃落定,生活也没有多好也不见多坏,平淡有规律的生活让人觉得有些孤独和寂寞。生活虽然平淡,但心情却未必甘于平淡,有了那么多人生的感悟和感受,当然希望能和人分享、交流。

平 时大家总是为各种事情忙碌着,一个没有朋友的人,到了休息天就会感到漫无目的、百般无聊、无所事事。老朋友固然好,但你会发现,因为各自的生活内容和处 境不同,你与有些老朋友之间只剩下“朴素的无产阶级基本感情”了,你失落地发现,你再也找不回从前朋友间那种水乳交融般的感觉了。这就是告诉你,新的朋 友、新的友情该登场了。

朋友和友情也需要于是俱进,生活的阅历相仿,知识的层次相仿,思想的内容相仿,做人的情操相仿,是“华山论剑”的 基本条件。鲁迅先生曾经送给瞿秋白一付对 联叫做: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或许,我们没有前人这么高深的境界,但凡人也可以以凡人的心情去体验朋友之间的友情;你笑我也笑;你悲我也 悲,你的快乐我来分享,一份快乐变成两份快乐;我的烦恼你来分担,一份烦恼就此减去了一半。

好好享受你们的友情吧,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如此这般缘分、奢侈和幸运。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苦短,“不如随分尊前醉, 莫負东篱菊蕊黃”!

--------------
编后随笔:

琴韵

你展开透明的翅膀
穿透几千年云海的苍茫
越关山,洋洋峨峨
似清风,来拨我的心房

我站在雁儿折了翅膀的沙滩
掬一捧漏过汉宫的月光
慢慢吮吸,诗仙的情绪
细细品味,山高水长

那棵上世纪的梧桐树呵
飘来冷冷清清的暗香
寒枝上葬着文君的心弦
可惜啊~~~~树上没有了凤凰

忏悔了几千年的嫦娥又哭了
泪珠串串的滴上芭蕉
她说早就已经忘掉
为啥让玉兔~~~去捣后悔药

*_*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701&postID=41713&page=1#mark

/

阁老:雪上加霜 (回首往事15)

雪上加霜 (回首往事15)

屋漏偏遭连夜雨,漏船又遇顶头风。

父亲从运动一开始就被揪了出来,随后遭到了一连串的折磨。先是被戴上纸糊的高帽子,站在大卡车上在全县范围内游街示众。接着在他本单位接受革命群众车轮式 的大批判,每天交待“反革命罪行”。造反派明知他胳膊受过伤,批斗时故意让他坐“喷气式”(由两个造反派把他胳膊反拧到背后,摁下脑袋低头弯腰 90 度);明知他腿部受伤膝盖骨里还有子弹头,故意让他挂着牌子跪在三角铁上。每次批斗都在 2-3 个小时以上。那时父亲患有严重的肺结核,经过这一连串的折磨,身体极度虚弱。但是不管造反派怎么批斗,父亲拒不交待自己的“反革命罪行”。于是造反派使用 了最毒辣的一手:扣发他的工资,每月只给他 15 元的伙食费。

这一手无疑是掐住了我们的喉咙。全家八口人,除了表姐能自食其力以外,全靠父亲的工资,而我又没有享受助学金。虽说父亲属于高工资,但我们住在城镇上,不 要说柴米油盐酱醋茶,就连自来水也得花钱。那时母亲的工资很低,表姐留下伙食费把剩余的钱全部交给了母亲。但是这点钱哪够全家的开支,我们陷入了比三年饥 荒还要困难的窘境。

幸好这时我在码头上劳动,每天有六毛钱的补贴,暂时可以自食其力。我那三个懂事的弟弟也以他们弱小的肩膀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为母亲分忧解愁。他们下河打鱼 摸蟹,捡碎砖头卖给建筑工地,捡破烂卖给废品收购站,捡煤核,到庄稼地里捡漏 ------ ,齐心协力支撑着在风雨中飘摇的家。

那时最不堪忍受的是精神上的折磨,弟弟妹妹经常被人辱骂、欺负甚至殴打,狗崽子的称呼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投下浓浓的阴影。

就在父亲被宣布隔离审查、被造反派抄家的第二天傍晚,我的二弟和小弟正在煤渣场上捡煤核,卸煤渣的造反派故意松开卸煤车让车朝着弟弟们冲过来,小弟躲避不 及,左脚碾成骨折。二弟哭喊着奔回家告诉母亲,我和母亲急忙把他背到医院。但此时的医院也是造反派当家,他们拒绝给走资派的家属诊治,草草包扎一下了事。 我只得把小弟弟背回了家。

墙倒众人推,在这一瞬间,我感到了许多的无助,许多的无奈,许多的悲哀。就在母亲抱着小弟弟欲哭无泪之际,传来了轻轻的叩门声,这个时候还有谁敢登我家 门?我打开门,只见一位白发长髯的老人轻轻闪了进来,正是我们镇上专治跌打损伤的名医“徐接骨”。他极为迅速地为我小弟弟的脚作了一番拿捏以后,从怀里掏 出一包伤药。对母亲说了句“非常时期,不能久留,弟妹放心,药到病除”。又嘱咐了我弟弟几句,一口水都没喝,开门悄然而去,消失在夜幕之中。

在那个“亲不亲,线上分”的非常岁月,我们没有任何做人的尊严,我们只是可以行走的动物,遭到的只是白眼、辱骂、耻笑,那时哪怕是一丝同情的 目光和一声轻轻的安慰,都使我们感动不已。

恩人哪!我永远记住了这位在最困难的时候帮助我们的老人。

[打印]


阁老 评论于:2007-01-31 16:13:30
  文革是一场浩劫。在这场浩劫中究竟整死了多少人?恐怕既有的任何统计都是相当不完备的。下面这份"档案",仍然以"不无备"为特点,只收录了在"文革"中自杀身亡的各界名人。

  邓拓:1912年生,福建闽候人。1930年入党。曾任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部长、《人民日报》总编辑和社长等职。1966年5月因" 三家村"冤案受迫害。5月16日,戚本禹发表文章公开点名批判邓拓,称邓拓是"一个叛徒";五月十七日晚,邓写下《致北京市委的一封信》和《与妻诀别书》 後,於五月十八日自缢身亡。成为那段非常的岁月里,第一个以死抗争的殉道者。

  田家英:1922年生於成都。1948年8月起担任毛泽东的秘书。解放後任中央办公厅秘书室主任、中央政治局主席秘书、中央办公厅副主任等职。 1959年在庐山会议上受到冲击。1966年5月22日下午,王力等到中南海住地,令他停职反省,交清全部文件,搬出中南海。第二天他即自缢而死。

  李平心:1907年生,江西南昌市人。历史学家。1946年与马叙伦、许广平等筹组中国民主促进会;解放後任华东师大历史学教授并当选为上海历史学会副会长。除历史学外,对生产力性质问题的研究也甚有影响。文革前夕即遭围攻和迫害,1966年6月20日自杀。

  老舍:生於1899年。北京人,满族。著名小说家,剧作家。抗战期间曾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工作。解放後历任全国文联副主席、作协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1966年8月24日因不堪迫害投北京太平湖自杀。

  陈笑雨:1917年生,江苏靖江县人。著名文艺评论家。解放後历任《文艺报》副主编、《新观察》主编、《人民日报》编委兼文艺部主任。文革初期即遭批斗,因不甘屈辱,於1966年8月24日投永定河自尽。

  陈梦家:1911年生,浙江上虞县人。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16岁开始写诗,师从徐志摩、闻一多,1931年出版《梦家诗集》,为新月派重要成员之 一。解放後先後在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曾任考古所学术委员,《考古通讯》副总编,在考及及古文字研究方面著述甚丰,颇多创见。一九六六年 九月三日自缢身亡。

  言慧珠:1919年生,北京人,蒙族。著名京、昆剧表演艺术家。言菊朋之女,梅兰芳之徒、俞振飞之妻。解放後曾任上海市戏曲学校副校长,擅演《玉堂 春》、《游园惊梦》等。"文革"中遭批斗、殴打,肉体和精神均受到巨大伤害。一九六六年九月十一日晚,接连下三封绝命书後自杀身亡。

  叶以群:1911年生,安徽歙县人。著名文艺理论家。一九三二年入党,同时加入"左联",并任组织部长。解放後曾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副厂长、上海文联副主席、上海作协副主席等职。1966年跳楼自杀。

  刘盼遂:1896年生。河南淮滨县人。古典文学研究专家,语言学家。1925年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问教於王国维、黄侃、梁君超门下;1949年起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任古典文学教授。1966年自杀身亡。

  阎红彦:1909年生,陕北安定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将领,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系西北红军和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解放後任四川 省委书记兼副省长、云南省委第一书记兼昆明部队第一政委。因对"中央文革"所作所为强烈不满,於1967年元月8日凌晨吞服安眠药自杀,并留下遗言:"文 化大革命这样搞,谁高兴?"、"我是被江青、陈伯达逼死的"。

  李立三:1899年生,湖南醴陵县人。中国工人运动杰出领导人之一。曾领导过著名的安源工人运动和五、卅运动。1967年6月22 日,李立三在短短两个月中遭受十四次无情批斗殴打之後,决心一死了之,当晚服安眠自杀。死前留下《致主席》的遗书。1980年中共中央正式为其平反。

  陈琏:1919年生,浙江慈溪县人,系蒋介石高级幕僚有"文胆"之称的陈布雷之女。1939年入党,解放後曾任林业部教育司副司长、全国妇联执行委 员?quot;文革"开始後。造反派诬蔑她是叛徒、特务,并扬言要开除她的党籍。1967年11月19日,48岁的陈琏从十一层楼上跳楼自杀。 1979年3月上海市委为其平反,胡耀邦曾为她题写了"家庭叛逆,女中英?quot;的赞词。

  胡慧深:1911年生,四川宜宾人。著名表演艺术家,以在《雷雨》中成功饰演繁漪闻名。"文革"中,因电影剧本《不怕鬼的故事》家庭成份不好而被打成 "三反分子",屡遭批斗;又因曾在《马路天使》中饰演过妓女小芸而受到造反派的嘲弄和侮辱,於1967年12月4日含恨自杀。

  罗广斌:1924年生,四川成都人,毕业於西南联大,解放前参加反抗国民党的地下斗争,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解放後曾任共青团重庆市统战部长。与扬益言合作的长篇小说《红岩》影响巨大。文革中受到迫害,於1967年跳楼自杀。

  严凤英:1931年生,安徽桐城人。著名表演艺术家,以主演黄梅戏《天仙配》闻名。文革中被指为"文艺黑线人物"、"宣传封资修的美女蛇",并被诬蔑 为国民党潜伏特务,屡遭批斗。1968年4月7日夜自杀身亡。死後曾被剖尸检查,因怀疑她腹中藏着特务密电和微型收发报机。
容国团: 1937年生,广东中山县人。著名乒乓球运动员。自幼居香港,1957年回大陆。曾多次获世界冠军称号。"文革"中被诬为"修正主义苗子"。1968年6 月20日目睹了贺龙、荣高棠批判大会後,在龙潭湖附近的一个鸭房中自缢身亡。

  扬朔:1913年生,山东蓬莱人。著名作家。解放後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外国文学委员会主任,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党组常委。"文革"开始後,扬朔被中国作协 的造反派列为重点批斗对象。1968年7月底扬朔要求上书毛主席和要求与单位领导谈话,均遭拒绝。绝望中於8月3日吞服安眠药自杀。

  储安平:1909年生,江苏宜兴人。清华大学毕业後曾留学英国3年,攻读政治学。50年代初先後加入九三学社和中国民盟,为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全国人 大委员。1957年大呜大放中出任《光明日报》总编辑,因所谓"党天下"言论被定为"右派"。"文革"中再次成为造反派折磨的对象,任意打骂。人身侮辱, 无所不为。1968年8月投河自尽。

  傅雷:1908年生,上海南江县人。著名翻译家。傅雷学贯中西,文学、美术、音乐、外语"四位一体",著作等身。1958年被划为" 右派"。1968年8月30日,造反派上门抄家四天三夜;9月2日,傅雷夫妇被揪到大门口站在长凳上戴上高帽子批斗,惨遭人格凌辱。9月3日傅雷夫妇双双 自缢身亡。

  翦伯赞:1899年生,湖南桃源人。维吾尔族。著名历史学家。有《中国史纲》等十八部著作行世。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後曾任北京大学副校 长、中国社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学报》主编等职。"文革"中,因对前途绝望,於1968年12月18日偕妻戴淑宛双双自杀。

  上官云珠:1920年生,江苏苏州人。著名电影演员。曾在《鸟鸦与麻雀》、《早春二月》等片中饰演角色。解放後在上海电影制片厂工作。1968年跳楼自杀。

  周瘦鹃:1895年生,江苏吴县人。现代著名作家。曾主编《申报自由谈》、《礼拜六》等,有长篇言情小说《新秋海棠》等,系"鸳鸯蝴蝶派"代表人物之一。1968年跳井自杀。

  李广田:1906年生,山东邹平人。著名作家。1935年毕业於北大外语系。1948年入党。解放後历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副教务长、云南大学校长、昆明作协副主席。"文革"中遭残酷迫害,於1968年跳池自杀。

  刘绶松:1912年生,湖北洪湖县人。著名文学史家。1938年毕业於西南联大。解放後历任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作协武汉分会副主席,《长江文艺》副主编等职。著有《中国新文学史初稿》等。"文革"中遭受迫害,1969年3月16日与妻子一起自缢身亡。

  吴晗:1909年生,浙江义乌县人。历史学家。清华大学史学系毕业。28岁时被云南大学聘为教授。解放後,先後任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後 又任北京市副市长?959年起先後写了《论海瑞》、《海瑞骂皇帝》和京剧《海瑞罢官》等,後遭批判。"文革"中受到残酷迫害,於 1969年10月11日自杀身亡。

  顾而己:1915年生,江苏南通人。著名电影艺术家。执导过《小二黑结婚》、《天仙配》等影片。文革中,因三十年代与江青有过交往(了解蓝苹历史),而备受迫害。1970年6月18日,在五七干校一个工具棚门梁上自缢身亡。

  范长江:1909年生,四川内江县人,著名新闻记者、新闻学家。解放前曾任新华通讯社总编辑、《人民日报》(华北版)总编辑等职。解放後历任政务院新闻总署副署长、《人民日报》社长、国家科委副主任等职。1970年10月23日跳井自杀。

  闻捷:1923年生,江苏丹徒人。著名作家,诗人。解放後曾任新华社新疆分社社长、中国作协兰州分会副主席。文革一开始即遭批斗。 1969年下半年获得"解放"後,又因人际交往问题遭诬陷,被张春桥说成是"阶级斗争新动向"。1971年1月13日,张春桥、姚文元正式任上海市委第 一、第二书记,闻捷於当晚写好遗书後开媒气自杀。

尔尔 评论于:2007-01-31 13:07:04
天哪,这是什么世道。多少好人自杀,被害,受尽屈辱。我想想就生气!我虽没有直接受过苦,至少每挨过饿。可是我父母出身都很不好,都得夹着尾巴做人。想来今天的中国已经是好得太多了。

顺便问一句,哪里有阁老的江南栏呀?
罢了 评论于:2007-01-31 10:05:36
读 着阁老的《往事》,过去的日子入鱼贯而来从我眼前走过。记得当时爷爷奶奶每月三百来元的收入一下子变成了每人每月八元的生活费,整个家庭一下子陷入了空前 未有的困境。那段时间,我记忆最深的,不是爷爷奶奶被人批斗,不是父亲关牛棚,不是被同学欺打,而是那种永远也吃不饱的饥饿感。我的太姥姥解放前家里开过 好几个饭馆,是一个做菜能手,在那样艰难的日子里,她居然也能捣鼓出些“无米之炊”来。那个时候样样都实行限量供应制,鸡蛋可是很金贵的东西。我们家人 多,根本不可能经常吃鸡蛋。我至今还记得我家太姥姥发明的“涨炒蛋”,就是把馒头心子浸泡在水里,然后加上鸡蛋(一只)和葱花一起放在一点点油的锅里烤 炒。这种做法会使整盘菜吃起来都有鸡蛋的味道。太姥姥做的小米饼和南瓜面疙瘩汤也很好吃,当时那样的食物对我们来讲已经是很奢侈了。

相比之下我们家还算是好的,记得住在我们家对面的是导演顾而已的家,他家可以说是我们这些黑五类家庭中最惨的。他自己一根绳子一上吊,自杀走人一了百了; 他太太也不管家,听说常和一个小白脸混在一起。这下真是苦了他那四个未成年的孩子。记得当时他家的老佣人天天去菜场捡菜皮,时不时地还去刮鱼鳞的摊子讨些 鱼头鱼尾回家;每个月月底,老佣人都要向左邻右舍借几罐米,拿回去煮粥给孩子们吃。顾而已的两个大儿子那时正逢长身体的年龄,他最小也是最宠的儿子那时才 三、四岁,还不懂事,一天到晚哭着叫饿。我们家的后窗口正好对着他们家的前阳台,所以天天能听到小儿子的哭叫声,每次听到他的哭声,我太姥姥都会说:“罪 过,罪过”。

多亏了他们家的老佣人,多亏了这个世界上那些尚未失去良知的人们,顾而已的四个孩子才得以苟延残喘,才能够活了下来了。

若是顾而已地下有知,他一定会感到安慰的吧。

----------------
编后随笔:

这是‘名人’的名单,那些无名的,却受到类似屈辱的人就数不清了~~~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701&postID=46733&page=1#mark

/

夏蟬歌:如何选择钢琴老师

阅"青山不老"之[如何识别好的钢琴老师]有感

初学者和高阶的有所不同;
初学者选择老师应以整体音乐修养为主,其次是教学经验(因为要先有兴趣,能通过入门阶段).然后是有无耐心(因为有可能入门极慢,总不能每天被骂吧).
5-6级以上要以老师演奏水平和教学经验为主(因为难度高的曲目需要技巧),其次是老师的舞台经验(如果你有兴趣向表演方向发展).

拙见,与大家商讨.

原文链接:

http://blog.wenxuecity.com/comment.php?date=200701&postID=23103

如何识别好的钢琴老师2007-01-18 06:52:27

有一熟人向我打听这一带好的钢琴老师。

我说:“不清楚,据说有那么一个,收费巨高。”

“那个算了。”又问:“你儿子的钢琴老师如何?”

“不错。有很多学生。”

“中国学生多吗?”

“很多。”

“那你能帮我介绍一下?我想给我女儿换个钢琴老师。”

“ wait 。你怎么认为这个老师便是你想要的好的钢琴老师?”

“一般中国人都比较 picky 。中国学生多就说明这个老师教得好。”

我晕。







[打印]



罢了 评论于:2007-01-31 15:12:33

我想大部分中国父母送子女去学钢琴通常有两个目的,一个是陶冶孩子的性情,提高其将来的精神生活质量;其二是锻炼和培养孩子的毅力。当然,附庸风雅,想通过孩子来实现其未能完成梦想的父母也有一些。

我认为,因为第一个原因送孩子去学钢琴的父母占绝大多数,很少有父母是为了想让孩子将来当钢琴演奏家才送他们去学钢琴的。

因此,我认为,在选择钢琴老师时,我们不但要考虑老师的教学水平,更要注重老师的人品和修养。我不是小看咱中国人,中国人中不乏有一些专业很棒,教学很有 经验,品学兼优的钢琴老师,但也不乏一些人专业虽棒,教学虽有经验,然而在品行和修养方面比较欠缺的老师。当然,这和我们“丑陋的中国人”多年的生活和处 事习惯不无关系,当然我自己也不例外,但是我不希望将我们的这些“丑陋”传给下一代。

我的两个孩子的钢琴老师是个美国白人,她不但琴教得好,为人也极有礼貌,且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最重要的是,她是一个非常有同情心和爱心的人,加之她的生活习惯也很好,所以我的两个孩子在她那里不仅学到了琴艺,更学到了做人。

-------------
编后随笔

以前写过一篇‘汇报’: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510&postID=974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701&postID=23185&page=1#mark

/


天舒:【时光背影】聆听蔡琴

午夜微醺,柝声缥缥。微风低徊的思绪,几阙暮归的姗姗旧事,凭栏小憩,星星落落的灯火摇曳其间。

氤氲梦绕。唱机里流转锃锃几世的光阴,浮浮沉沉,聚聚离离,掌纹密盛如菊,嘈嘈一页乱世,也只幽幽收在几个浓浓的转音里。醇酿的月光,微醉微荼微啜一下,便也饮尽尘缘五味。

蔡琴。眼底有泪痣凝绽的女子。

四十余张唱片,四百余首老歌,一个个蒙尘深掩的年代,由此珠圆玉亮。黑胶磁片里莺啼婉转许多春光,那些微黄的传奇如何尘封成丽影:周璇,白光,李香兰。。。这样的名字读罢亦是余香袅袅。

中年,已似深秋。背后旋涌是峰峦起伏的命运:失婚,亲人离世,癌症疑云,一度失声,眼疾不断。百转千回之后,眼底的那滴泪,始终没有落下,凝炼成更沉静与华贵的气质,低低磁性的音线里,致命诱惑着的咄咄光泽,若隐若现。

一生。必然要这样的丰饶过。

时光卷一《恰似你的温柔》:少年人弹唱的淡淡青春。眉头的青涩还在麽,那年阳光的味道却仍绕在指间,还有你的发间。。。

时光卷二《你的眼神》:渐渐丰腴盛放的年华,细细微雨里,那是我写在心里,又悄然涂去的诗句。

时光卷三《点亮霓虹灯》:黑暗转角,那还是生命中最不能提起的隐痛麽。就让心里有一个缺口吧,“在心里的缺口,让时间去填满。”

时光卷四《被遗忘的时光》:时光是一杯酒。极品的酒,用颗颗饱满的泪珠,碾碎,压榨到底,用痛苦搅拌,用平静收敛,用更漫长的时间沉酿。

我希望,你喝到了你的那一杯。

蔡琴说:“来来来,与孤独握手;来来来,与寂寞对坐。”此夜,来来来,与所有悲欢的往事干一杯。

不醉不休!

2006圣诞前夜匆。

[打印]


罢了 评论于:2007-01-31 14:27:36

永远的时光卷:《不了情》。

淡淡的青春,青涩的眉头,忘不了, 忘不了;忘不了你的错,也忘不了你的好;忘不了雨中的散步,也忘不了那风里的拥抱。

丰腴盛放的年华里,忘不了, 忘不了。忘不了你的爱 ,也忘不了你的笑;忘不了叶落的惆怅,也忘不了那花开的烦恼。

在生命黑暗的转角,在心灵寂寞的长巷,斜月清照,冷落秋千迎风轻摇。忘不了,忘不了,还是忘不了!

那颗颗饱满的泪珠,终于凝聚成一颗心底的红痣,像守宫痣一般,执著地重复着它的叮咛,忘了吧, 忘了吧,忘了往事,忘了时光。无奈还是忘不了。忘不了,忘不了!

与孤独握手,与寂寞对坐,即使与所有的往事干杯,又岂能轻易地忘了?

忘不了,忘不了;忘不了春已尽 ,忘不了花已老;忘不了离别的滋味,更忘不了爱的寂寞和疼痛。

罢不了,罢不了;罢不了对爱的向往,也罢不了对爱的渴望。

抛不下,抛不下,抛不下的是心中永远的“不了情”。

唉,真是醉也难休!
----------------
编后随笔:

泡了三年网,也学会了听听歌。听来听去,最喜欢的歌手还是蔡琴。

那丝忧郁是植在骨子里的;
那份沧桑是涂在岁月上的;
那种深情是从心河里淌出来的~~~

忘不了,就别忘;与其藏着发霉,不如晒晒太阳。
罢不了,也得罢;缘分的事,想不相信都不行。
往事如烟,岁月成尘,生活并不似梦~~~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612&postID=31464&page=1#mark

/

星期二, 一月 30, 2007

周柠:忍。冬

忍冬
  
此时忍冬。
  
将躯壳交给冬天。到消寒图上九九八十一朵梅瓣描完,数九歌里九九八十一日浩劫也挨到头了。于是那些渡冬禽鸟殷殷返还霜天倾覆的旧巢,越冬物种也欣欣复萌苦寒锁眠的根藤。
  
再相逢便作得一枝双生花。
  
一枝在莫高窟莲花台左右隐忍承托,一枝在高句丽鎏金马饰流离垂挂。那些波曲状茎蔓在多得几乎不真实的细节里织细浮动。金花银花不惊世。难得它还用旧时的枝蔓在轮回里开,呵气手暖。
  
怎么都要留下冬之时光纹理。

[打印]


罢了 评论于:2007-01-29 21:30:05

冷冬,忍冬。

今年我们这儿一连下了好几场雪,是百年未见的寒冬。好在没有停电,外面大雪纷飞,客厅壁炉里的火苗欢快地跃动着,孩子们坐在沙发上一边吃着水果,一边看电视。我也将房间里的温度调到二十三度,坐在电脑前,暖融融的,好不舒服。虽然是个冷冬,但无需忍冬,真幸运!

不 由想到了那个在零下10度,衣着褴褛,蜷缩在北京昆玉河钓鱼台桥边严寒中的流浪汉赵广征。围观的人群换了一拨又一拨,在一番指手画脚后断然扭头离去。索 索发抖的赵广征躺在路边荒草丛中木然地看着他们。。。 寒风中,赵广征巍巍颤颤地用一根破旧的汽车用的皮带扎在腰间系紧衣服防寒,他的右手已严重冻伤,他用左手从自己随身的破塑料袋中取出一块已经结冰的毛巾, 一遍遍擦拭着黝黑皲裂的脸。。。。

可怜的赵广征,他不仅要忍受零下10度的冷冬,还要忍受比冰还冷的人心。

不是所有旧时的枝蔓都会在轮回里重新开放,当呵出来的气比冰还冷的时候,手又怎么会暖?
  
是啊,怎么都要留下冬之时光纹理,可是,当那冬之时光纹理像一把刀一样刻在你的心脏上,让它从此停止了跳动,那纹理不就成了一条墓痕?

唉,冷冬,忍冬!

--------------
编后随笔:

忍冬,让我想起‘聊斋’里我最喜欢的那篇‘ 香玉 ’。小时候读聊斋,就最喜欢这一篇。不是喜欢‘香玉’--- 那株牡丹;而是喜欢绛雪 --- 一棵耐冬(山茶花)。不知道为什么,我喜欢默默的女子,就像红楼梦里,我其实最心仪的是李纨。


查了一下,‘忍冬’却原来就是‘金银花’:


中药名 金银花,忍冬藤。
  别名 忍冬藤,金银花。
   形态特征 半常绿缠绕木质藤本。茎中空,幼枝绿色;被柔毛。叶对生,近阔披针形,长3~8cm,宽1.5~5cm,全缘,边缘密被长柔毛。花成对腋生;苞片2,叶 状;花萼短,具5齿;花冠筒细长,有芳香,初开放时白色,后变黄色;雄蕊5,伸出花冠外;子房下位,花柱细长,浆果球形,熟时黑色。花期4~6月,果期 8~10月。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野灌木林缘或山涧阴湿处,沟旁,地边及石隙间,常缠绕于它物上。全县分布甚广,以长涂,双合山,大衢为多。
  药用部位 干燥的花蕾及藤。
  性味功能 1.金银花:甘,寒。清热解毒,凉血止痢。2.忍冬藤:甘,寒。清热解毒,祛风湿通络。
  主治 1.金银花:温病发热,咽喉肿痛,斑疹丹毒,疮疖疔痈,肠炎,菌痢,急性肾炎。2.忍冬藤:痈肿疮毒,湿热痹痛,筋骨酸痛。
  应用参考 l.风热感冒,咽喉肿痛:金银花,生甘草各9克,水煎服。2.热毒疔痈,疮疖肿痛:金银花,紫花地丁,野菊花,蒲公英各9克,水煎服。3.肠炎,菌痢:金银花生用或炒炭,浓煎内服。4.关节酸痛:忍冬藤,桑枝各9克,水煎服。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701&postID=42034&page=1#mark

/

沈漓:深夜倾听

沈漓 /文


《侨报》副刊,2007年1月4日

一朵花 在梦中焰火般盛开了
黑色天空我数不清它的颜色
深夜寂静

翅膀扇动的声音飞入梦里
有一声迟归的鸟鸣
落入深潭 溅起涟漪

从远处的海湾来访
风 轻轻叩响我的门窗
浓云散去 月光如银
灿烂若隐若现的涛声

酒香犹在啊 听得西湖边上的衣裙
已被荷上的晓风吹绿
那一叶兰舟今宵停泊哪里?

月光穿过了月光
我倾听着你的倾听
整个大地都睡着了 我知道
只有你 还在地球的另一边
倾听 倾听一个流浪者孤独的心跳

2006、10、6 中秋之夜稿
2006、12、18 改

[打印]

罢了 评论于:2007-01-30 09:00:31

她的发丝在风中缓缓地飘舞,风将她的身影吹皱成一丝纤弱的柳叶。远处的海潮声敲打着她的心房,她幽幽地拢起了眉头,默默无声地望着彼岸。。。

彼岸的繁花千树正盛放如雪,西湖里一支绿荷也亭亭自水而出,纤尘不染。她很想去看花、赏荷,那花、那荷是她心陌上,春华初放,盛开了整整一个尘世的愿望。可是,这里不是她的渡头,没有一叶兰舟来渡她过这浩淼无边的海水,渡她去她心中念念不忘的那个地方?

白日,阳光在海上铺成碎金,一点一点,灼伤了她的眼;夜里,在月光穿过的月光中,她剪下一段又一段的月光,裹住她一缕又一缕的忧伤。。。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701&postID=40899

/

沈漓:樱

侨报副刊,07年1月25日

沈漓 /文

在目光仰慕的高地
一树翡翠之上
燃烧成朵朵云霞

舞红裙之步吧
和暖风缠绵一曲
再旋转给多雨的季节

枝上的乐曲住了么
舞瘦了么
你不回答

纵身一跃 轻轻盈盈
那个金谷园的坠楼人如今哪里

我遥望黛玉 长裙摇曳而来
荷一柄香锄 唱着葬花词

林妹妹已是泪眼婆娑了啊
葬花 也葬她自己

而你 寂静地坠入我的电脑
坠落成一首温婉的唐诗

2006、12、4

[打印]

罢了 评论于:2007-01-30 08:32:13

该去的,终究还是要去,你连她的背影都留不住,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她渐行渐远,郁郁寡欢地走出那一川湖烟。

葬化,也葬她自己;他曾是她的镜花水月,而她,却是他的一骑绝尘。

我们哪一个不是这尘世中的过客,难道有人为我们守望吗?难道有人为我们在风雪夜归时,点亮过一支红烛吗?

“桃花流水杳然去,油壁香车不再逢”,至多也就是潜入你的电脑,
坠落成一首温婉的唐诗,可是到头来,还不是要落得个“昨日树头花,今朝陌上土”!

-------------
编后随笔:

喜欢这首,有古典美。
只是樱花跟林妹妹在一起,有点怪怪的感觉。
大约是日本人占了樱花名气的原因吧?

曾经就此立意咏过一次樱花:

樱花
未比杏桃多异香,东洋红罢艳西洋。
樱花本是中华种,何至扶桑名便狂?
(2005-04-19 )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701&postID=42609

/

沈漓:回忆父亲与父亲的回忆

回忆父亲与父亲的回忆(片段之一)一个青年奔赴延安的生死经历(4)

那时下达了毛主席对于运动中“有问题的人”“一个不杀,大部不抓”的指示。在讨论《抢救失足者》时,父亲所在支部讨论了党校审干的全过程。父亲在小组会发 言后,又要他到支部大会上讲,当时父亲想又要整人了,但那时他深深感到既然党给了你发言的自由、机会,就要尽一个党员应尽的责任,整就整吧,决不向党说假 话。父亲从分析全过程中得出一个结论:这次运动犯了左倾机会主义路线错误。当时持这种观点的还有几个人。父亲的意见随即被刻印散发,他估计会掀起一个批判 斗争浪潮的。他也横下一条心,让它再去斗争一通吧!可是时间过去一周又一周,一月又一月,却没有下文了,父亲紧张的心情才逐渐放松下来。
到 1944年上半年,党校又开了一次大会,就是那次大会主席作了题为《放下包袱,开动机器》的报告。父亲记得是在党校礼堂,人坐满了,后面还站着不少的人。 开始时兼任校长的毛泽东没来,由已升任副校长的彭真开讲。他一讲话下面就嗡嗡叫唤,大家起哄说你少讲一点啰,别讲啰!你还有什么好讲的呀?当时场面简直压 不住台了,彭真发了脾气,说你们不要我讲,要讲的我还得讲!你们说你们对,用事实来证明!后来毛泽东来了。毛泽东说,党校整风是正确的,不整不行,这道理 反反复复说过多次了,就是为了队伍的纯洁、思想的统一。有的同志说是路线错误,这不是路线错误,是走了一条弯路。比如说你们从党校到组织部去,就在隔壁挨 着的,但是你们走到小砭沟大砭沟,又走到王家坪,又走到延大、女大,绕了一个圈,走了一个弯路,才转到组织部来。但是目的也达到了。审干中的错误是“多而 粗”,肃特工作应该是“少而精”。现在,要向同志们讲清楚。不管是委屈的也好,是真的国民党特务也好,只要抗战,都是同志。是则是,团结抗战;非则非,赔 个不是。说完他把帽子摘下来,对大家鞠了一躬。大家一起鼓掌,当时的怨气烟消云散。父亲想,毛主席都知道了嘛,事情就好办了。

父亲就这样带着说不清道不白的问题在党校继续学习。到了 1945年春天,才轮到给父亲作甄别,由钱瑛和苏井观(建国后任卫生部副部长)找父亲去谈话。苏井观说,今天找你来是弄清你的问题,主要是钱大姐跟你谈。 钱瑛先要父亲谈了一遍个人的经历,然后她说,你这不是把历史问题都说清楚了吗?为什么当时你讲不清,承认是特务呢?父亲说:“当时那种情况哪个说得清呢? 只有按照他们说的才是正确的,不按他们说的就不正确,就是假话,没得办法解决。”钱瑛说:“既然没得办法解决,你说这么多假的干什么呢?”父亲说:“既然 没有真的,那只有假的了。”
钱瑛告诉父亲说,你的问题组织上已经审查过了,当年在宜昌读书时,朱怀冰师政训处是传讯你,当时就把你放了,所以你并不是被捕,这一条已经肯定了。还有你 交待的一些社会关系,认识的不认识的说了一大堆,结果哪个同你都没有关系。你的结论可以作出来,就是有一个事情还弄不清,不然的话是可以参加“七大”的。 钱瑛还叫父亲准备接受工作任务。谈完话后,又留父亲吃了一餐饭,是炖的肉。
四月到六月间“七大”召开。“七大”后,钱瑛叫父亲去,说,党校征求对你工作的意见,要你去做随军记者,我不同意,应考虑到你过去的工作职务。所以你的工 作得再过些时才能定。父亲说:“只要党不把我当特务看待,干什么都没意见。”
父亲学习“七大”文件,并听了传达毛主席在大会上的一次口头发言,要大家充分估计打垮日寇之后,会出现的十二种困难。父亲把全部精力投入了学习,思想上的 顾虑、忧心基本上都消失了,准备迎接胜利,大胆工作。
接着传来一连串鼓舞人心的胜利消息:苏联出兵东北,美国向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接着是日本投降,朱总司令发布命令向各敌占区进军,收复、接管失地……得悉 日寇宣告投降的当晚,父亲支部全体人员热烈欢呼,用棍子敲打洗脸盆,有的人找酒来喝,闹了一个通宵。次日听说新市场的小商贩们把卖的瓜菜都朝天乱抛,无偿 送人吃,一片狂欢的景象。紧接着是大批调动干部过黄河到东北以及各解放区去,而父亲还是没有接到走的通知。因为人走了很多,党校二部到处都堆放着南瓜和西 红柿,顿顿吃它,父亲的牙齿简直酸得不敢开口了。
捱到九月下旬,父亲终于和一些同志一起调往晋绥分局工作,从此离开了延安。父亲岀延安时比进延安大概还要兴奋的,他想到终于熬出头了,上前线有工作等着 他。因此他和同志们一起背着行李卷徒步跋涉,往包头行进,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到了 1949年4月,父亲在绥蒙出生入死地拼命工作,历时三年半,绥蒙区党委组织部通知父亲到北京去,由中央组织部给父亲作历史结论。父亲进京后还是和住在中 南海的钱瑛大姐联系上,钱大姐通知父亲也搬到中南海去住,并且说知道父亲已经来了,但不在这里等待结论,而是须马上南下接管武汉。在那里父亲还见到了马识 途夫妇(马老仍健在,今年高龄九十二,任四川省作协主席,代表作有《清江壮歌》)。中组部找父亲谈话,给父亲看了结论的初稿。给父亲看正式结论已经是数月 后在在武汉军管的时候了。结论肯定父亲在受审查期间“不避艰险,积极负责,对党忠实,有相当成绩”。但认为父亲在国民党朱怀冰师传讯时打指模一事(其实没 那事)是向敌人低头,父亲当时就保留了不同意的意见。此事直到1982年由父亲向省委组织部提出要求修改结论,报经中组部批准予以取消了。父亲的《回忆 录》写道:“这一笔账纠缠了我的一生,足足四十年才算了结。我常想,这是发生在国内的事情尚且这么难搞,关系一个人一生的政治生活、政治生命,而且又不能 不牵连到全家大小;那么现在开放了,如果对一个人在国外有关的事情发生政治上的怀疑,那么要多少年、几代人才能搞清楚呢?人生太复杂、政治斗争太复杂,使 人畏惧惶悚,需要研究一套科学方法来对待历史问题。当然,在问题未查清以前,仍教受审查人进行工作,不靠边站,从工作中来检验一个干部的办法是可行的。解 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却不实行了,未免可惜。”

父亲对延安整风的认识,在 1986 - 87 年完成的《回忆录》里写得很清楚:“虽然被整成特务,还是编入党的支部,过党的生活。这真是难得呀。现在看来,很显然,党并未完全因为你承认了是特务,就 完全当作特务来看待你,必然还有一个甄别、复审阶段。可当时谁也没有想到将来会有那么一天搞清楚问题,充分表明我们那一代人在当时对党的认识多么肤浅,作 为党员,质量多么低,党性多么少!为什么不能坚持真理?为什么失望、灰心、绝望?”
父亲的认识态度是很真诚的。《回忆录》又说:“现在想来,我当时的认识是完全错误的。首先,当时英美苏联合打击德日意法西斯轴心、形势好转胜利在望,为了 战胜日寇的最后一击,配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党完全应该抓住这一大好时机,审查、整训干部,为迎接胜利做好思想上与组织上的准备。特别是,对我们这一大批 在民族革命浪潮中入党的青年干部来说,没有经受长期革命斗争考验,而国民党又想方设法打入我党从内部来夺取堡垒,一直发展到‘短促突击’。我们党理当进行 防御,把干部审查清楚,以便在局面大开展时,使弄清楚了问题的人,承担解放全民族建立新中国的伟大历史任务,于党于国于民于己有什么损害呢?应该说,我们 非常有幸地参加了这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思想运动,是十分光荣、千载难逢的机会,是在革命的烈火熔炉中受了一次真正的锻炼,把小资产阶级的人生观改造过 来,为往后的革命事业作出更多贡献。在我们身上到底又损失了什么对人民有益的东西呢?没有!……总而言之,不能说是‘犯了路线错误’。运动中所犯的错误是 枝节问题。……”

5

审干运动就这样结束了,无论承认与否,还是留下了心灵创伤和后遗症的。评论延安整风显然不是这篇忆父文的任务,我在这里只是谈谈个人的一点零星看法、提供 一些历史的真实细节和素材而已。延安整风如果从我父亲一辈人对整风运动的认识来看,它确实是很“成功”——因为每个人的思想都被高度地“统一”了。从此知 识分子就有了先天的“原罪”感,从此就矮了一截。我个人以为毛公是个伟大的战略家,他可以预见即将到来的新世界;然而他为了保证战略胜利而使用的一些战术 却并不高明甚至非常糟糕,如延安整风、反右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等等。他是用疾风暴雨般的农民运动和阶级斗争甚至战争的方式,来试图解决革命组织内部的矛 盾以及和平时期人民对官僚体制积蓄的不满情绪和思想问题。看来造反的农民领袖喜欢用农民粗鄙野蛮的手法来达到目的。无数战术上的失误会导致战略上的失利。 如反右、如“文革”。当所有的右派(大概只除了章伯钧和罗隆基)都平反了,大规模反右的正确性还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在毛公那里,高尚的世界观和粗鄙的方法 论是极不配套的。他毕竟没有摆脱历史的局限,没有寻找到一条正确的和知识分子打交道的方法,没有牢记在争取知识分子人心的同时,第一不要污辱他们的智商, 第二不要糟践他们的人格尊严。

毛泽东还是一个雄辩家,很形象地比喻说走了一个弯路;而彭公干脆拒不认错。延安整风的失误被随之而来的全国性的胜利掩盖住了,历史似乎注定要共产党继续为 它的有鲜明农民特色的野蛮行为付出代价。“文革”可是把彭真给整惨了,把中国也差点整垮了。彭公痛定思痛,于是“文革”后倾其晚年精力主持制定中国的各项 法律。或许他也悟出了这么一条:好的制度(法制)比好的领袖(人治)更加科学、更为重要?
先父认为毛主席救了他的命,就无条件地听毛主席的话。加上“文革”之初又被湖北省委领导错打成右派,就认为真有压制革命群众、对抗毛主席的资产阶级当权 派,于是响应毛公“文革”号召,支持了造反派,表示要“勤王”。这下子就彻底把自己打倒了,一直拖到被处分离休,都没能再出来工作。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 何。毛主席救了他的命,毛主席也害了他的命。所以我认为,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文革”。父亲这一生,都是被他的共产党同志抓起来坐牢。“四人帮”在台上 他就被打倒,“文革”后更被重新关押。放出来后我曾陪他去湖北省委申诉,一路上他在大街上旁若无人地大声吐痰,上公共汽车没等乘客下来就冲上去,结果又被 挤了下来。我看着不免心酸,小声提醒他。他说这有什么?当年叶挺从牢里放出来的时候,连手表壳子都不会说了,说是锅盖!说完大笑。到了省委组织部,负责接 待的人总是千篇一律的话:回去听候处理。记得父亲居然拿出鲁迅的话来说理: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还记得对方是个什么副处长,一 听就哈哈大笑起来,看来是笑话父亲过于天真。

先父过去总是以其人生经验作为人生路标来影响我,可我总是恶作剧地把路标掉了个个,对准了相反的方向。只要相处时间一久,我俩非干仗不可。他说往东我偏要 往西,渐行渐远,越行越远,直至到了国外。现在我突然悟到,我的女儿可以选择在 UBC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念书的,可是她偏偏选择了一条远离家庭、远离温哥华的道路。——难道有着命运的轮回?先父少年离家,半生屈辱,但他对共产党和共 产主义的理念忠心耿耿,始终坚持清廉的操守,乐观的精神。他总是对母亲说,入党是我们自己找上门去的,现在受了委屈也是自己找的,不要怨天尤人。我现在常 常自责,为什么就不能多理解和尊重父亲一点?为什么就不能多体谅一下父亲的处境?他在弥留之际一再叮嘱母亲,不要告诉我病情,不要让我赶回去。这说明他的 思想也有了变化,体现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平等态度和对我选择的尊重,以及对我人生态度的包容。现在一切内疚和悔恨都晚了。先父身上有诸如性格急躁粗暴、工 作方法简单、封建专制思想等先天后天的缺陷错误,但是,那时候的干部,绝大多数都是廉洁奉公、艰苦奋斗的,很少像现在这么腐败。而“腐败贪渎”这四个字, 现在是写在了许许多多官员的脸上手上和心里的。虽然每个时代的风气不同,但是风气的形成,不正是由每个个体、尤其是每个政府官员的行为和思想造成的吗?
忽然就想起了莎士比亚在《汉姆莱特》中说的那句话:“他是一个堂堂的男子,整个说起来,我再也见不到像他那样的人了。”

2005 年 6 月 19 日,父亲节,初稿

2006 年 12 月 31 日,增改,于加拿大温哥华

————————————————————————————————————————

附录:《关于一张照片的记忆》:
1967 年10月,我和姐姐因湖北武斗而远避于北京舅舅处。记得当时父亲也因开会而到京。一日父亲忽接电报,要他赶回武汉,陪同周总理参加欢迎阿尔巴尼亚领导人谢 胡的活动,父亲就匆匆赶回去参加了这次活动。这张照片上二排左起倒数第二人不是孙德枢,而且整个照片上都找不到他,供稿人记忆有误。该照片是周总理“与武 汉地区的军队干部与造反派群众组织负责人进行座谈”,父亲是地方干部,大概并没有参加这个座谈会。(沈漓)

武汉“文革”老镜头(网上搜来,图文来自多维新闻网)

   1967年10月10日,周恩来陪同阿尔巴尼亚总理谢胡到武汉访问之后回北京前,在王家墩机场与武汉地区的军队干部与造反派群众组织负责人进行了两个小 时的座谈,会后在机场合影留念。(括号内为其身份或所属群众组织)  前排左起:曾思玉(武汉军区司令员)、龙铭鑫(新湖大)、邓金福(钢九一三)、李想 玉(钢九一三)、郑军(省直红司)、徐筱芳(三司革联)、方保林(钢二司)、王彩珠(钢二司)、×××(公安联司)、周恩来、张立国(新华工)、朱鸿霞 (钢工总)、丁家显(钢二司)、李向阳(钢工总)、×××(三司革联)、彭祖龙(工造总司)、刘丰(武汉军区政委)。  第二排左起:×××(三司革 联)、杨道远(钢二司)、谢华之(三司革联)、沈复礼(钢工总)、彭勋(新湖大)、高玉泽(新华农)、张兴旺(公安联司)、杨联成(钢九一三)、 ×××(公安联司)、吴焱金(工造总司)、李××(38军军长)、蔡大强(工造总司)、向成国(三司革联)、孙德枢(黄石市委书记)、张玉华(武汉军区第 一副政委)。  第三排左起:×××(刘丰的秘书)、夏邦银(钢工总)、×××(新华社记者)、史灼华(中学红联)、陈文汉(中学红联)、×××、×× ×、×××(新华社记者)、徐剑(军区三办)、×××、×××、王晨秀(陆军总医院护士长)、史福柱(曾刘首长办公室主任)。(钟逸提供)

[打印]



罢了 评论于:2007-01-30 10:16:59

如果我们历史地来看待中国,即使没有毛,大概也会有李,有王;难道我们的命运就会因此而不同吗?在历代的君主下讨生活的中国知识分子,难道他们的命运就好过我们吗?

我以前是不相信命的,但这一路走来,我所看到的,听到的,经受过的,使我不得不相信,冥冥之中都有定数。或许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劫数吧,那些命里注定要遭遇的,躲大概是躲不过的。也许,我是在自欺欺人吧,若是这样能使我好受一些,我宁可自欺欺人。

和侯兄一样,看到最后,我的双眼也湿润了,由你父母的命运,我想到了我祖父母,父母亲和我们这一代人的命运,还有那些梦魇般的日子。我感到最最悲哀的,不仅是那万劫不复的命运,而是面对这样的命运,有多少人丧失了自由的思想、社会的责任、做人的尊严、良知和可贵的气节。

耶鲁塞冷有“哭墙”,华盛顿DC有“哭墙”,南京有“哭墙”,我们的心中也有一座“哭墙”。在“天阴雨湿声啾啾”的夜晚,站在它前面,我能够听到幽灵们嘶哑的哭声。人说“哭墙”无泪,难道“哭墙”真的无泪吗?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701&postID=38274&page=1#mark

/

阁老:回首往事(13-14)

沦为狗崽 (回首往事13)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父亲受到冲击,全家受到株连。从事党务工作的母亲靠边站,在被警告与走资派丈夫划清界线的同时,检举揭发他的反革命罪行,如果隐瞒不报,一经查证罪加一 等。时在中学小学读书的弟弟妹妹被取消了红卫兵、红小兵的资格。我也不能幸免,父亲单位一纸通报寄到我系里,我一下子跌入了低谷,昔日“根红苗壮”的“红 五类”,成了众人不齿的“狗崽子”。

昔日朝夕相处的同学看到我,突然变得形同陌路,谁也不愿和我说话,即使原来要好的朋友也离我远远的。造反派从我面前走过时,高唱着“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 反动儿混蛋,要是革命赶快站过来,要是不革命就滚他妈的蛋!滚滚滚,滚他妈的蛋!要是反革命就砸他稀巴烂!砸砸砸,砸他稀巴烂!”

走笔于此,我不得不要说一下在那个时代一个十分沉重的话题:家庭成分或者叫家庭出身。在那“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岁月,家庭出身是衡量一个人政治觉悟 高低的标尺,是决定一个人前途命运的界碑。一个人如果出身在地富反坏右或者资产阶级家庭,无论怎样要求进步,无论表现怎么好,都没有什么前途。而稍稍有一 点小毛病,则立即和阶级斗争联系挂钩。那时候的政策是“有成分论,不唯成分论,重在政治表现”,话是这么说,但一涉及到具体问题,还是唯成分论。我们每一 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别的都可以选择,唯独家庭出身无法选择。由此一生下来,每个人都被打上阶级的烙印。从建国以后到文革结束这段漫长的岁月里,家庭出身 是压在人们心上的一座大山。这座大山整整压抑了两代乃至三代人,不知道压抑了多少优秀的人才,不知道给多少家庭带来了悲剧。我敢说,如果没有这座大山,那 么中国将出现多少个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梁思成这样杰出的科学家。中国早就问鼎诺贝尔奖!

也许朋友们会说,你的家庭出身不是很好吗?不错,我生在一个干部家庭,但是矛盾是可以转化的,当我的父亲成为走资派后,矛盾的性质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成 为革命的对象。那时流传着一句经典的话:文化大革命就是革那些革过命的人的命。父亲成了走资派,我当然被打上了走资派子女的烙印。我被警告:必须端正态 度,划清界线,触及灵魂,自我革命。

我被入了另册,我不能参加红卫兵组织,更不能参加红卫组织的所有“革命”活动,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帮助抄写大字报,刷浆糊,贴大字报。我像一只孤雁,不知道 往哪儿飞?我更像一个幽灵,游荡在大字报专栏前面。入秋了,随着一场秋雨一场寒,我的心里也结满了一层霜。秋风秋雨愁煞人啊。

秋风秋雨中的上海,依然是烈焰熊熊,造反派处在空前的狂热之中,革命的洪流一浪高过一浪,终于爆发了“一月革命风暴”,造反派开始了全面夺权,党政机关、 工厂企业、文艺团体、报社电台、大中小学,乃至街道居民委员会,统统被夺了权。造反派堂而皇之地登上了权力的宝座,并开始激烈的权力分配战。

[打印]

山菊花 评论于:2007-01-30 05:54:18
我也向枫叶JJ致敬!!! 顺便谢谢你为我画的花!

还是山区小地方的人淳朴。父亲挂牌游街那几年,我的同学们都很好,没受欺负什么的。我的好友焱的父亲是县委书记,被斗得更厉害,可是我们‘五英’的友谊一点也没受影响(就我们两家父母挨斗)。

至今记得很清楚:有时游街完毕,这些‘牛鬼蛇神’还被带到集市的露天舞台,被迫摆出各种屈辱的造型。焱的父亲总是在舞台中心,被俩‘革命小将’揪着头发向 后仰(俗称‘坐飞机’),然后一边一个‘反革命分子’抱住他的大腿~~~然后一人嗓门洪亮地带领台下无知的群众高喊‘打倒XX反革命XXX’,挨个儿打倒 一遍才算完~~~

唉,真是不堪回首的往事哟~~~
阁老 评论于:2007-01-29 22:30:53
枫叶,你好!
老子革命儿好汉
老子反动儿混蛋 横批--形而上学
老子革命儿继承
老子反动儿背叛 横批--理应如此
这两幅对联可是流传全国,帮了我们这批“狗崽”的忙。
记得后来周总理还专门强调,不要搞血统论,出身不能选择,道路可以选择。
所以后来我们被称为“可以教育好的子女”。
原来这两幅对联出自你们之手,致敬!!!
晚秋枫叶红 评论于:2007-01-29 20:59:07
和阁老是同时代的人。所以,阁老的《回首往事》,引起我非常强烈的共鸣。
上面阁老讲述的事件所发生的时间,(我还是高中生)在北京的中学里,一副“血统论”的对联:
老子革命儿好汉
老子反动儿混蛋 横批--造反有理
一时成了衡量人是革命的,不革命的还是反革命的标准和划分你是革命派还是反革命派的分水岭。
我和我的同班同学,好朋友DQ,对对联持反对意见,认为这副对联内容违背了党的不唯成分论和重在政治表现的政策和理论。我俩借串联的机会,离开学校,走访了人民日报社。接待员只避重就轻地解答我们的问题,强调要肯定革命小将的革命热情。。。。。。
当时思想活跃的我们,没有考虑太多后果,改写了这副对联:
老子革命儿好汉
老子反动儿混蛋 横批--形而上学
还又写了一副: 老子革命儿继承
老子反动儿背叛 横批--理应如此
我们把它们贴在了北京外语学院的西校门门口。(我的同学的家住外院,我的家住清华。)。很快,被学校里红卫兵组织知道了。
我们的厄运接踵而来。。。。。。
那时,我们的家长更是历尽了磨难。。。。。。
往事不堪回首啊!!!
是阁老把我带回了那段日子,尽管回忆有些痛苦,但是,我们毕竟曾经经历过!
成长湖里的鱼 评论于:2007-01-29 14:06:19
回顾快乐的往事让人更加开心,回顾痛苦的过去让人更加痛苦。

理性地回顾反思过去,对阁老来说像再次经历痛苦。但对于我这个未曾了解而又希望知道的人,却将是大大受益的。

支持!顶!



同台批斗 (回首往事14)

就在造反派热衷于权力分配的时候,生产陷于停顿。特别是上海港停泊了许多外轮无人装卸。上海港全线告急,新成立的上海市革委会动员大专院校的红卫兵支援海 港。一天早上,系里的红卫兵头头把我们一帮“狗崽子”和教职员工中的“反动学术权威”以及“历史反革命”、“老右”集中起来训话:你们这帮人,成天无所事 事,养的肥肥胖胖。逍遥了那么长时间了,给你们一个革命的机会,到上海港去劳动!

我们二话没说,直奔十六埔码头。黄浦江上停着一艘艘待卸的货轮,码头上堆积着小山似的待装的货物。那时上海港还没有实现装卸机械化,并不像现代京剧《海 港》中唱的那样“大吊车,真厉害,成吨的钢铁轻轻地一抓就起来”。很多活儿需要人工装卸。我披着肩布,干起了装卸工,每天装卸玉米、黄豆、小麦、大米和煤 炭。我惊讶于自己一顿竟能吃下五个馒头外加两碗稀粥,我更惊讶于自己弱嫩的肩膀竟能背起 200 斤重的麻袋走上那颤悠悠的跳板。

我一直干了整整八个月,双手磨出了十个茧花,肩膀上脱了几层皮。

在那段时间,唯一能给我带来安慰的是 G 的断断续续的来信。那年 9 月间她回到了崇明,来信邀我回去见面,然而此时我的心情十分复杂,又想见她又怕见她。

那时,我最惦记的是父亲,他那一身是伤、又有严重肺结核的身体怎能经受造反派的折磨。乘国庆节放假两天的机会,我买了一点水果回到了崇明。回到家里,只见 被连续批斗的父亲躺在床上,蜡黄的脸上没有一点血色,不停地咳嗽。我赶紧给他洗了个苹果,还没吃上两口,外面传来了脚步声,十个彪形大汉冲了进来。

“你他妈好舒服啊,躺在床上吃苹果。起来!马上接受大批判!”造反派说着把我父亲的双臂反绑在背后推搡着往前走去。我知道父亲臂上、腿上有刀伤和枪伤,我 一边喊着“要文斗,不要武斗”,一边不顾一切地冲上去护卫父亲。

“兔崽子,你他妈想造反?”一个小头头摸样的人扬手就给我一个“左右开弓”,鲜血顿时顺着嘴角流了下来。我像一头愤怒的豹子,再次冲了上去,四个大汉一下 把我摁倒在地,雨点般的拳头落在我的身上。

“这小子胆敢阻挡无产阶级造反派的革命行动,干扰我们斗争大方向,狗胆包天,罪该万死!把这小子带走!”小头头一声令下,四个大汉架着我,把我拖进会场。 我和父亲以“喷气式”的姿势跪在台上,批判会一直折腾到半夜。最后造反派宣布我父亲是“死不悔改的走资派”,立即实行隔离审查,宣布我“干扰无产阶级文化 大革命,对抗革命造反派的革命行动,冲击会场转移斗争大方向,为反革命老子鸣冤叫屈”,“立即通报原单位革命造反组织对我采取革命行动”。接着十个造反派 把我押送回家,并进行全面抄家,搜查父亲的反革命罪证。造反派翻箱倒柜,撬开了所有地板,搜遍了每个角落,一无所获。临走时把我父亲的所有勋章、奖章,以 及《据点游击战》的书稿清样和回忆录手稿、清样掳掠一空。

[打印]

罢了 评论于:2007-01-30 16:48:17

就像章怡如说的,“心已在岁月中蒙尘,往事不堪回首”。

回首这样的往事,是需要有些勇气的。这样的回忆,无异在永远痊愈不了的伤口上又撒了一把盐,除了痛还是痛。在你下笔的时候,你一定又感觉到那200 斤重的麻袋压在你肩上的沉重,你一定又听到了老父亲的呻吟和咳嗽声,你竟然还摸到了嘴角边流下的掺着泪水的鲜血。。。

现在的年轻人对我们这些往事是不会感兴趣的,他们觉得我们都是些掉进自艾自怜的漩涡中拔不出来的人,过了三十多年后的今天还在那里忆来忆去的,像是一群没有长进的孩子。

可是往事哪那么容易就能忘却?岁月可以改换容颜,也可以洗刷一部分的记忆,欢乐的回念大抵都会被冲走,而那些伤悲的记忆,那些没有尊严的日子里屈辱的记忆,就像一块永远也洗不掉的胎记,和你如影如随。

也许有一天,当我们终于变成了一条涟漪里的波纹,躲开凸出的石头,躲开交错的芦苇,往岸边伸展过去,直到自己的身形弱了,弱了,和所有的河水融混在一起, 和光同尘;也许那个时候,我们会忘却往事,忘却了前方的存在;而我们那蒙尘的生命,也会成为一颗去年的灰尘,被来年的春风冲洗的一干二净,无影无踪。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701&postID=44030&page=1#mark

兔猫:第898天 我的回复

很早就说过,我的日记每天都会同时发在三个地方,天涯、文学城和心雨bbs。天涯是为了方便在国内的朋友看到我们的情况,因为后两者国内的网络不通过代理服务器是无法访问的;但天涯从国外访问的话有时候又有速度慢的问题,所以就增加了文学城;至于心雨,则是为了方便学校(NTU)里的朋友访问了。

前两天,有朋友在心雨bbs上给我们留言(原文附后),中心思想大概就是觉得我们现在太短视了,应该多为未来考虑,对我们对于未来的打算充满了好奇(如果总结有误莫怪,英文底子有限)。对于这样的留言,我的回复如下:

每个论坛都有其规则,“无以规矩,不成方圆”,民主不等于什么话都可以不负责任的说。就算在新加坡,如果在forum上过多的讨论种族、精英等话题,不是同样会引起舆论的关注和讨论么?(不必对号入座,纯粹针对“the forum is a place of democracy ”这句话而说的。)

对于很多和林飞有着同样疾病的人而言,大部分都不会有这么长时间的搏斗经历,要么在走到一半就不幸倒下,要么就已经病情稳定,逐步融入到正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

如 果说,一年前林飞的病情没有复发的话,我想我们会对未来有着比现在多很多的规划,但是,一年前的那个晚上,那张血象报告单在一瞬间再次粉碎了很多东西;如 果说,我们现在有资格用鄙夷的表情对病魔说:“嘿,小样,给我滚一边去吧,我们已经打败你了!”,那么,我们同样也可以去多做一些规划,可惜的是,我们现 在还没有这个资格,我们目前只能为一个个地占据敌人的山头而欢欣雀跃,但是我们的红旗还没能插遍所有的山头,我们期待那一天的早日到来;如果说,林飞体内 的白血病细胞不是那么的狡猾与顽固,那么他就不必从去年2月到7月,历经了半年的无效治疗,白白受了那么多的罪,也不必在910月两个月喘息了两个月后,又不得不去接受放疗与两次非常恐怖的大剂量化疗。是的,我不得不大言不惭地说,林飞是坚强的,因为这么多非人的折磨他都一次次的坚持了下来,挺了过来,但真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

昨 天日记中引用的那段话,来自于一位与林飞有着相似经历的病人,化疗后复发面临着艰难的选择。很多时候,其实我们并不如文字表面所示的那样轻松,其实,“苦 中作乐”比较能够真实的描绘我们的感受。但是,我们有必要把所有的苦都摆到大家的面前,让关心着我们的人们为我们不开心么?有的时候,活着就是美好的,也 许你现在还无法体会到这一点。

我不明白你想表示的真实想法是怎样的,请你明白点说出来吧,我没有精力去揣测每一句话背后的深意,我比较喜欢直来直去,不喜欢拐弯抹角,如果你能直白点说出来,我会很感谢。如果你能提出什么有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我会更加感激,谢谢。

今天就把我的这段留言写到这里,也算一起回答与那位朋友有着相似想法但又还没表达出来的朋友吧。

留言全文如下:

Hi Dear clementine and Mr. Lin,

First of all , I wish you two happy new Chinese new year.

I am quite concern about Mr. Lin's situation, he didn't work almost more than a year, I am not sure how clementine, maybe started work already. I am not so sure.

Maybe you and Mr. Lin need properly plan your future...

It seems in this forum, only posts say "good words" are left, posts which really indicate important information was deleted... It will be sad, this is a realistic world...

Please, clementine , think carefully your future as well as Mr. Lin's future. Will Mr. Lin get his PR renew or will he get Singapore citizenship? these are all real questions, for currently he can not contribute to the socity, SIR will consider this, right?. ( YES, for sure he contribute to Singapore several years ago.) BUT, this is a realistic world... and I hope the best!

Best regards.

Sincerely yours friend

I feel it will be a long time battle for Mr. Lin to fight the disease, till now is just around 2.5 years. Properlly plan for future is quite necessary both for him and you.

You finished your MS (from the forum seems you indicate there's some delay, but anyway you settle it). I am not sure whether you will continue your PHD study or look for a job. After all, take care Mr. Lin and your own career need be balanced.

I am sorry if my post offended anyone here. BUT, I insist the forum is a place of democracy.

明天还没有到来,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We need prepare for tomorrow, for at least theres hope. Hope for the best of tomorrow! Passion for life, good life, fantastic life from tomorrow

[打印]

罢了 评论于:2007-01-30 18:58:14

这个人的英文写得拗哩拗口的,就连我这个在美国受过高等教育,生活了二十三年的人也不太搞得清楚他到底想说什么,或许是我的英文学得还不够好?

其实,对于一个不懂得尊重生命的人,你不必与他/她多费口舌。我想,他倒也不见得心存恶意,只是有一点自以为是。这是许多阅历肤浅的人的通病,他们喜欢纸 上谈兵,根本不了解生活到底是怎么回事。也许将来有一天,他/她会为自己的这片留言感到好笑,就给他/她一些 benefit of doubt 吧,算是我们练习做人的宽容。

你和林飞所经历的和经受的,是我们大部分人都做不到的,这需要非常强大的勇气和毅力,只有心中有着坚强信念的人才会有这样的坚持。其实,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活着都是美好的,在明天还没有到来之前,谁又有这样的奢侈认为明天一定会到来?

你和林飞都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是勇气和爱的化身。我常常对自己说,我们大部分人的境况要比兔猫和林飞强多了,如果他们可以做得到,为什么我们不能?你和林 飞的故事已经不仅仅属于你们两个人了,它是属于我们大家的,它告诉我们,人应该怎么样活着;应该如何去珍惜生命;博大的爱是可以滴水穿石,是可以创造奇迹 的。最最重要的是,它让我们看到,我们是如此的幸运,它教会了我们,应该怎样去感恩。

为此,我将我的手放在胸膛上,我要俯下身来对你说,谢谢你,谢谢凌飞。

------------
编后随笔:

我也没看懂这人想表达些什么~~~婉转的叫他们离开新加坡?

什么叫林飞没有为社会奉献?切,谁说‘觉悟高’的人只有大陆才有呀!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701&postID=43752&page=1#mark

/

DUMARTINI:冰酒店

你们去过那地方吗--冰酒店?


冰酒店寻梦


“昨夜我进入梦乡,一辆小马车飞驶到我身旁。
我上了马车,离开了家,飞呀,飞呀,马车上了天堂。。。
在这里有无限的快乐,在这里找不到悲伤.。。。”

还 记得这首浪漫的童年之歌吗? 小时候梦境里我常见上海儿艺剧场,走进由安徒生的童话{雪女王}改编的儿童剧,梦游般地在舞台上行走。。。小女孩克服种种困难找回被雪女王诱惑的男小朋友 的经过早就忘得一干二净了,只有雪女王生活过的冰清剔透的宫殿,那黑夜里散发奇异光泽的挂灯和雕塑,那把宽大的冰森森的全透明的女王座椅,清晰地留在我记 忆角落里。。。

想象中天国就是如此干净的一个去处吧。 所以今天参观冰酒店好象把童年梦境又重温了一遍。从踏进冰酒店的第一时刻起,目不暇接的晶莹和美丽,一处又一处的意外惊喜,是人类对冰艺术这种超乎寻常的热烈追求触动了自己的感受?我快乐的心一次次体会到亲临梦境的幸运。。。

“参观冰酒店?---卖冰酒的店?”
“不是冰酒的店,是冰的酒店!
一座完全用冰雪制作的,可以住人的旅店。。。”

电话里要同姐姐讲清楚还挺费劲,赶快让她过来分享这个梦,
分享色彩和幻影。

==========================================

冰酒店的灵感来自瑞典北极圈内世界第一冰酒店。
位于加拿大魁北克省蒙莫朗西公园旅游区内,
这第二家冰酒店离魁北克城西约半小时车程,
千禧年一月一日开门营业仅有五间房,
两年后因客人趋之若鹜,供不应求,从魁北克市郊搬过来扩建。
如今酒店已经拥有三十六间睡房,仍然天天客满,预约已排到一年之后。。。

瑞典北极圈内的小村庄朱卡斯加维


建冰酒店的工程自十二月初就开始,为时五周。
一共要用掉一万五千吨的雪和七百五十吨冰块。
耗资常在二百万元以上。

白雪建房

晶屋藏娇

所有的配件,装饰

一砖一墙

家具,摆设

艺术雕塑

光影迷离

幻梦都将消失在春季

每年三四月间天气回暖,酒店就自动融化,到夏天会悄然失踪。

真可谓”过了此村,就无那店”!



所以说--------快留下美好记忆

这儿有专供新人结婚的教堂
有酒吧(当然啦)
PUB冰舞台带全套音响

看到我同他们互动,跳得更来劲

PUB,入夜会更热闹

需要热量?伏特加最受欢迎

冰块做酒杯,COOL!
只是不能携带回家

冰床上铺着褥子驯鹿皮
仍是寒气袭人!

但每一套睡房都由专业师设计,绝不雷同

本人最喜欢这一套蒙特利尔大学的作品,
纯朴自然清新美丽

不过大多数客人选择的还是喝酒跳舞聊天一夜

这是真火炉,带烟囱的!

最后说说入住冰酒店的费用:每间房三百加元。套房为七百。价格不菲!
但客人仍趋之若鹜,每年全满。
买票参观的人也很多,从早八点一直到晚八点络绎不绝。
参观者可以直接进到洞房探幽觅胜,
。。。。。。

梦境是美,照样会被冻醒,---- 如果你不太守规矩。
酒店室内气温平均为摄氏零下4度,一夜睡下来就如同在冰库里冻了一夜。
所以旅客就寝时必须脱到最少,钻进睡袋之后必须眼鼻留在袋外,
因为湿度经过一夜冷却就会在袋里结冻,你绝对忍受不了。

还有新婚夫妇的问题。据说为新婚夫妇提供两人用睡袋时,
特地关照他们动静不能太大(嘿嘿,导游说的。。。)
其一睡袋空间有限;
其二因为洞房无门,只挂一块布帘的洞口并不能隔音;
其三这是名副其实的“冻房” ,睡袋内若液体和水份过多湿度过大,
凌晨结冰会把两人冻在一块儿(还挺浪漫!)。。。

洞房通向SPA和洗手间之路

真是不同寻常的经历。最后必须告诉客人:
睡房里没有洗手间!半夜想方便,还得光光地跑到室外。

快从梦中醒来!不知童话里的雪女王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告别梦境,回望一眼
=========================================



最后姐姐说:照片好美。。。
是呵是呵,但我手指都冻僵了!


同行者: 一片竹叶


由DUMARTINI张贴 @ 2007-01-30 10:31:14 (35039)

DUMARTINI 评论于:2007-01-30 16:31:03
阁老,竹叶刚来邀请的时候我曾犹豫过.因为是朝北方去的,而我太怕冷.:(
放下电话突然想人生能有多少次朋友来邀你同游呢,这是你的福气呵,于是第二天我又打电话同她约定...
非常庆幸这与竹叶及另一位文友一日相处的机会.很温馨..
幸好都没感冒.
DUMARTINI 评论于:2007-01-30 16:22:08
对了,正是这干净、纯洁,童话般的世界,这神奇而富有诗意的感觉打动了我但又感到自己词穷,谢谢你的准确描述...

罢了兄弟,要向你学习,永远浪漫!
阁老 评论于:2007-01-30 16:02:14
以最廉价的冰雪,铸成了最精美的艺术,在叹为观止的同时,又使我浮想联翩。
在国内时,应哈尔滨友人的邀请,我数次陪同俄罗斯朋友参观了一年一度的冰灯节。那是一个冰雪的世界,更是一个冰雪组成的艺术世界。逶迤连绵的长城,昂首腾 飞的巨龙,飞檐斗拱的江南园林,雕梁画栋的九曲回廊,浣纱西施,金陵莫愁,,更有睡美人,灰姑娘,卖火柴的女孩------组雕、群雕、浮雕、镂花,于技 惊天下中,展示了我们这个民族丰富的创造力和无穷的智慧。
由哈尔滨的冰灯节,我想到广州的花会,那是春节前后中国的南北两道风景。有此美景完全得天时地利之便。然而某年春节,广州也搞起了冰灯节,一经媒体报道,国人为之哗然。
想象力倒是丰富,却是劳命伤财之举。
真羡慕杜马竹叶,能赏此美景,我们这儿,别说冰雪,连雨都是贵如油。
眼下正是春节前夕,哈尔滨的冰灯节又要拉开帷幕,真想飞回去看看。然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不过能看到这组照片,我心释然。
谢谢杜马竹叶!
罢了 评论于:2007-01-30 12:05:39
多么美丽的冰酒店,就像一个美丽的冰雕世界,更像一个神奇而富有诗意的梦,一个只有在孩提时代才会有的梦。

我的一位朋友多年前曾经去参观过哈尔滨每年一度的冰雕展,他看到过可观四面欣赏的圆雕,平面上雕出凸起形象的浮雕,空间感很强,镂空的透雕 。然而让他最难以忘怀的,是冰雕展里一个小女孩跪在欧式灯柱前面对着蜡烛和圣诞树沉思的冰雕。那是根据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设计的一组圆雕。灯 光给小女孩的脸上抹了一层柔和、神秘的光芒。这个在安徒生童话中,冬天里穿着单衣在风雪中徘徊,沿着街头叫卖火柴的女孩子;这个爱她的人都早已离去,正用 微微颤颤的小手点亮一根火柴,没人疼没人爱的金发女孩子, 她跪在灯前在想些什么呢?

我的朋友告诉我,当他注视着这座雕像时,他心里最柔软地方被触动了,他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感动在他心灵深处漫漫地融化开来。。。。

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单调、枯燥、浑浊、浮躁中过了太久的我们,早就忘了那些美丽的童话。而这一座美丽的冰酒店,突然又把我带回到那个干净、纯洁,童话般的世界里。

在那里,有无限的快乐;在那里,找不到悲伤;在那里,有你的好朋友和你携手同行;在那里,充满了爱的空气和友好的笑容。遗憾是,每年三四月间,这酒店就会如同海市蜃楼一般,融化、消失。

当然,还有一个更大的遗憾,那就是不能做爱,无论相拥的恋人们是如何的爱得死去活来。

谢谢杜马和竹叶和我们分享她们美丽的度假心情。

--------------
编后随笔:

啊~~~~照片贴得偶累S了,不写啦:))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701&postID=43928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701&postID=440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