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三月 26, 2007

阁老:罢了现象

《文学城》和“罢了现象” (菊庐夜话30)

一段时间以来,《文学城》里相继出现了有关“罢了”的述评文章。先是一苇渡江的《岂能如此就罢了》,然后是笔者所写的《第三只眼看罢了》和楚天的《罢了两 三事》,再就是前两天平淡生活把罢了种在她后院的“地瓜”全部刨出来编辑成《罢了语录集锦》。最令人感动的是山菊花把罢了在两年间散落在各个角落的所有文 字找了出来,精心编辑成《罢了也好》,以方便喜爱罢了文字的网友们查阅。一时间罢了引起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颇有一股“城内无人不识君”的走势。网友苏乡 门第把这一系列因罢了引发的文字效应称之为“罢了现象”。

我很赞同“罢了现象”这个词,这是在北美《文学城》里出现的一种人文现象,而之所以出现这个人文现象,是因为有罢了这个实实在在的人和他实实在在的文字。

罢了是我的文友,从网上交流到网下见面还不到一年时间,对罢了的认识,我在《第三只眼看罢了》的两篇文章中,做了比较全面地概括和介绍,许多网友读过,并有许多精彩的留言。

我很喜欢罢了的文章。说实在的,他的文章精美之处,不在于文字本身(事实上他的文章都是即兴之作,疏于修饰和雕琢),而在于他对人生、社会的独到理解和检 阅,在于他对生活、爱情各个层面的深层透视和洞悉,在于他对这个精彩而又无奈的世界的冷峻思考和观察,在于他对现实生活中各个层面上的小人物的熟悉和了 解。由此读者可以在他亦庄亦谐的轻松调侃中发出会心的微笑,在他对丑恶现象的愤怒笔伐中引发严肃的思考,在他对弱者小人物的同情中感受到他的心地善良,在 他对从未谋面的朋友的关爱中感受到他的真诚和包容,在他给网友的回复中体会到他对朋友们的挚爱和牵挂。一句话,是他文字中间自然流淌的真情感动了我们,是 他文章中所展示的大气打动了我们。

罢了自己没有博客,他的所有文章,都是在别人文后的跟帖,用文学词汇叫做评论,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捣浆糊”。其实这样的“捣浆糊”最不容易,而能捣到“上 面不结盖,中间不结快,下面不板底”的程度,需要一定的修炼。因为他的文字必须和原文相贴切,还要迭出新意,因此他的思路总是在跳跃。我最赞赏的是他和周 柠(古墓幽魂)的“两生花”,周柠的文字冷峻严谨,给人一种铜浇铁铸的力度,而罢了的跟帖则是阳光热烈,给人日出江花红似火的靓丽,这一冷一热、一黑一 白,形成《文学城》里一道独特的风景。我知道罢了出身理工科,文学不是他的强项,但他的文字充分展示了宏富的文学修养和丰厚的人文底蕴

我之所以把“罢了现象”称为《文学城》里的一种人文现象,是因为它出现在《文学城》里,弥漫在海外华人中间。罢了在美国生活 22 年,从一个打工仔成长为一个高级工程师,可谓“十年磨铸一剑”。期间他阅尽美国万象,遍尝酸甜苦辣,丰富的经历使他对海外华人的生活有着深刻的感知和认 识,由此他的文字没有任何矫揉造作,完全是真情道白。最可贵的是他坚信“真诚可以挖掘真诚,善良可以唤醒善良”,他以过来人的身份和无数不相识的网友进行 平等的交流,不仅道出了海外华人的心声,引起了强烈的共鸣,而且通过文字给朋友们送去温馨、关爱、春风和阳光,送去经验、教训、感悟和启示,由此受到众多 网友们的喜爱,把他视为兄长和知心朋友。他告诉我,这段时间因为忙于论文,暂时闭门谢客,但他每天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网友们的悄悄话,给他送来深情的问候 和真诚的祝福。这一切使他深受感动。

作为一个博客和读者,我要特别感谢《文学城》。“罢了现象”之所以能够风生水起,完全是因为有了《文学城》,如果没有《文学城》,也就没有“罢了现象”, 是《文学城》这块沃土培育了“罢了现象”这朵鲜花。据世界华人华侨社团联合总会最新的统计数字,在世界各地的华人总数为六千万。《文学城》作为海外最大的 一家文学网站,不仅覆盖了北美,而且辐射到西欧,东南亚和澳洲,其影响之大、之深、之远可以想见。《文学城》给广大的海外华人构筑了一座缔结友谊的桥梁, 联系亲情的纽带,交流思想的场所,展示风采的舞台。给辛劳了一天的人们提供了一个释放心情、创造感动和接受感动的园地。人们可以在五彩缤纷的文学园地里自 由耕耘的同时,得到来自朋友们的关爱、春风、雨露和阳光。所以《文学城》的创业者做了一项足以辉耀后人的伟大工程,它所挥发的能量远远超出了文学层面的意 义,而具有更加广泛和深远的社会意义。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个人认为出现一个“罢了现象”还不够,我们期待着出现更多的“罢了现象”,这是因为我们每一 位海外华人需要亲情、友情和爱情,需要关心、善心和爱心!

衷心祝愿《文学城》越办越好,成为海外华人的精神家园。

最后寄语罢了朋友,不负朋友们的厚望,写出更多精彩的华章。


[打印]


山菊花 评论于:2007-03-24 22:23:38 [回复评论]

谢谢阁老说出了我想说却又不知道怎么说的话!

“一句话,是他文字中间自然流淌的真情感动了我们,是他文章中所展示的大气打动了我们。”

的确是这样,罢了真正打动我的,并不是他的文采(当然罢了的文采也让人惊叹不已),而是文中流淌的‘真诚’二字。其实我初建‘罢了也好’,正如当初悄悄建 ‘若妹之语’,并不打算与人分享的。是罢了“真诚可以挖掘真诚,善良可以唤醒善良”的信念让我决定与喜欢罢了文字的其他朋友一起分享这个大‘仓库’。

罢了一直耐心地跟我合作,所以收集工作很顺利~~~不过还没有结束,只‘抄’了葛MM等几个‘大户’的家。其他朋友的博客里若有罢了的评论,愿意的话请给我送个连接,先道谢了!!!

有人说,虚幻的网络世界不可信。可是我一直相信,网上既然有欺骗,自然也有真情。在网上晃悠了三年之后,很高兴跟我一样‘犯傻’的人还不少:))

一个叫小舒的朋友说的好:

“现在来耕作博客,已经属于后进分子,但于我而言,弥足珍贵的是越来越清晰的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博客这个更立体的空间,像一双魅力之手,可以牵著我,回到温暖的文字的家园。

我想我终究是一个适合呆在文字背后的人,隔著报纸翻动的声响,隔著电脑显示屏,隔着手指敲击键盘的动作,远远的安静的与碰巧读我的人相会。我们不知道彼此 在哪里,城市里有纵横街道、车水马龙,我们相距甚远,我们擦肩而过,然而终归是不用相认相识的,因为我们最终会站在文字的两边。那些横竖撇捺,就是山路水 路,可以从你到我,从我到你。

以后那些寂静夜晚,我将总有某个时刻来到自己的博客,为水一样流过窗口的一天做些记号。我不知道这会不会很麻烦,但有一个地方像家一样每天晚上都要回,又像外面的世界一样充满邂逅的浪漫惊喜,有这些,就已经很有趣。”

让我们一起在这个精神家园播种真诚,收获友谊!

*_*

罢了 评论于:2007-03-25 19:45:52 [回复评论]
没有想到零五年夏天进城一时兴起,随手上网涂了几篇,这一涂却一发不可收拾。也没想到在两年不到的时间里,我居然写了五百多篇评论文章。更没想到,我的文章受到城里如此之多网友们的喜爱和认同,特别是网友Grace 和山菊花,她们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将我的文章整理出来,不但方便了那些喜爱阅读我文章的网友们,也给我查找自己的文章带来诸多方便,心中的那份感激和感动,实非言语所能表达。

网络世界虽然很虚拟,也许很多网友一辈子都见不到对方的音容笑貌,但每一篇文章,每一句话,在彼此心中所产生的反响,却是实实在在的;你不但能感觉到它的温度,它包含着的关爱和牵挂,也能感受它带对你心灵的撞击,以及那份随之而来的深深感动和温馨。这种隔着距离的遥相呼应,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心灵感应,一点也不容我们否认和轻视。

无论是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如果精神流于平庸,灵魂变得空虚,就绝无幸福可言。当我们解决了衣食温饱之后,我们对精神和感情意义上的寻求成为我们生存的第二基本需要。当这种需要找不到明确的指向时,我们就会感到精神空虚 ,弗兰克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存在的空虚”。当这种需要有明确的指向却不可能实现时,我们就会有受挫之感,弗兰克把这种感觉称之为“存在的挫折”。 这种情形常发生在人生的各种逆境或困境之中,但也发生在我们这些长期居住于海外的游子当中,这是因为我们是历史大变革中产生的一群独特的群体 —— 两栖人。当年,我们背起行囊,告别了生养我们的故乡,远走天涯,如今终于尘埃落定,只把他乡作故乡。我们的身体虽然有两个栖居地,但我们的灵魂和精神却找不到属于她自己的家园。以往的故乡成了我们心中一个遥远的念想,每次回到故乡,感到自己像个过客,能回去的,已然不是“家”了。而现在我们居住的地方,因为文化和思想的差异,我们的精神和心灵很难找到归属感,我们就像湖中的飘萍,无根无系;我们更像生活在一个孤岛上宇宙的孤儿,我们渴望理解,渴望交流,渴望爱,渴望友情。而《文学城》,则是我们这群宇宙孤儿灵魂、精神、心灵、感情沙漠中的一块绿洲,在这里,我们可以和无数个像我们一样孤独的灵魂遥相呼应;我们可以释放我们的情感和思想,展示我们的心怀和心灵,交流我们的感受和体验,;在那里,我们可以接受并付出对一个从未谋面的朋友真诚的关爱和牵挂。我们虔诚地守护着我们心灵中那块独一无二的精神的园地,在那块园地里,珍藏着我们所看重的人生最基本的精神价值。因此,对《文学城》我心怀感激,因为《文学城》对海外华人精神和感情上的贡献和意义非同小可。

“罢了现象”一词,实让我诚惶诚恐。要说我文章中的真情打动了大家,那也是因为网友们的文章首先打动了我,是他们文章中的真情牵动了我,感动了我,才使我写出那些遥相呼应的文章。我从小家事坎坷,儿时经历了许多别人难以想象的苦难,鲜有温馨的回忆。年轻时的恋爱也是一波三折,终以无奈为结局。来美国以后的生活更是崎岖坎坷,尝尽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就是因为这样的经历,我对每一份真情都格外珍惜,我常要求自己:“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涌泉之恩,一生相报;一生之恩,以命相报。”我深知,人到这个世界上来讨生活都不容易,我的经历告诉我,对人包容也就是对自己包容,给人机会也就是给自己机会。我希望自己的心中有悲悯,有博大的爱,因为我相信,爱心最深厚的基础是在大悲悯和博爱之中,而不是在别的地方。

多年的坎坷经历,多年的人生体验和感悟也告诉了我,我们活在世上,不但要承担小至对家庭、亲戚、朋友,和自己的责任, 大至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也要承担另一项根本的责任,便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他重新再活一次。如果这惟一的一次人生虚度了,也没有任何人能够安慰他,补偿他。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对自己的人生就应该有着强烈的责任心。人世间各种其他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惟有对自己人生的责任只能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一个人惟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 。”因为这种爱,所以尽责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所以,我们活在世上,必须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 ,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这些事情,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他就会知道自己的责任之所在。我相信,如果一个人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在包括婚姻和家庭在内的一切社会关系上,他对自己的行为都会有一种负责的态度。

我相信,不管世界有多热闹,也永远只占据世界的一小部分,热闹之外的世界无边无际。我希望在热闹之外的无边无际里找到我的位置,一个安静的位置。这就好像在海边,有人弄潮嬉水,有人拾贝壳捡蚌,有人聚在沙滩上高谈阔论,而我愿意找一个安静的角落独自坐着,在一个安静的位置上,去看世界的热闹,去看热闹背后的无限广袤的世界。就像我现在,坐在《文学城》里的一个角落里安静地写着文章,默默地播种着真诚,收获着友情。在这样一个角落里,我能看到的整个城中的风景,也许比那些热闹地聚玩的人看得更加完整。

我身上虽然有许多缺点,但自认还算是一个真诚负责的人。我的朋友们常调侃地问我:“好孩子又到哪里去捣蛋了?”这就是说,我也会常常做些捣蛋的事情,犯一些小错误,但前提是,我是一个“好孩子”(呵呵)。我常常对我的新朋友们说,请你们一定要包容我的缺点,一定要给我一些时间,给我一个机会,让我来向你们证实我的真诚,向你们证明我是一个值得相交的朋友。我相信,真诚可以挖掘真诚,善良可以唤醒善良,热情可以融化冷漠,真心可以换得真心。

让我们播种真情,播种爱心,播种理解,播种友情;让我们的心灵在各自安静的角落里默默地相遇、遥相呼应吧!

---------------
编后随笔:

《菜根谭》里有一句:

交友需带三分侠气,
做人要存一点素心。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703&postID=34737

/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