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三月 07, 2007

尔尔:理智与情感

我从青少年时期开始就认定自己是一个感性的人. 就象我在博客题记里写的, 我喜欢幻想,喜欢编梦,喜欢肖邦和巴赫的音乐, 也喜欢听故事. 当然完全可以再加上一句, 我喜欢在浪漫无边的风花雪月中无理由地无始无终地沉迷。我做许多事, 尤其是小事情, 似乎都是凭着一股热情. 有时这些弥漫的热情来得诡异去得蹊跷, 我也不大深究. 在真空状态下我是非常希望能够完全跟着感觉走的人, 虽然现实中的我常常觊觎随心所欲的境界却不能得. 不管做了什么, 没做什么, 我一向不自觉地夸大渲染我感性的一面, 尤其是在顾影独处自我审视的时候. 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 我很少去想, 或许, 在我善感的内心中, 理性的神经一直固执地存在着, 一直在若即若离地牵引着我走过的路?

第一次听别人说起我也有很理性的一面是从一位多年的老友那里. 我们那时正在合作写一篇论文, 不知为什么会谈起理智与情感这个话题. 他对我说, 你是不可能只有感性的, 你甚至不大可能感性多于理性, 因为你受过多年的科研训练, 而且你现在正在做着大量的研究工作, 这些都需要严密的理性思维. 受到他这一席话的启发, 我旋即打电话给我的小师妹晴, 问她怎么看我身上理智与情感的分布. 不料, 她毫不犹豫直截了当地说, “你当然是理性的, 这还用说?” 我一听, 着实大吃了一惊, 这可和我多年来的自我评价大相径庭.


于是静下心来花了一点儿时间仔细回顾了一下我的生活
, 我走过的路, 然后不得不承认我在人生重大抉择的时候都是理性的, 事业上尤其如此, 几乎从未真正跟着感觉走过. 比如我当年出国, 绝不是凭着一时冲动, 随众而行. 那是我经过了深思熟虑之后认定要走的一条路. 其中有两个最重要的原因, 第一, 我要用我自己的眼睛看看这个世界, 我不要只是道听途说, 而来美国留学是实现我走遍世界万水千山的梦想的一条捷径(当然这梦想随着时间的推移早就泡汤了). 第二, 我要带我妈出国, 因为我是她到国外看看的唯一指望. 我要她在有生之年体会一下传说中在美国的好日子. 当时先生不是很热衷于出国一事, 但他并不反对. 对于我的所欲所求, 他总是几乎无条件地支持. 来了美国以后我又面临新的选择. 我该选择什么专业, 什么学历, 什么样的工作? 我是否只是要完成美国梦的造就就可以了满足了比如有房, 有车, 有稳定职业, 固定收入? 还是该选择一条虽然艰辛却充满挑战令人斗志昂扬充满激情的路? 我从未想过去做全职妈妈. 不是我不羡慕那种生活方式, 而是我太入世, 不够超脱, 总觉得过早地在社会上休闲下来于心不安. 而且我的个性和早年受到的家教, 都使我无法快乐地享受安逸的全职妈妈的生活. 我知道, 一直都知道, 我工作不仅仅是为了挣钱养家(虽然这个目的也十分重要), 而且还是为了寻求一个家庭之外的可以让我投入极大热情而且有一定回报的天地. 我在二十二岁的时候曾有个朋友给我看手相, 说出的预言后来大多都被验证了. 其中一条就是关于我的事业. 她看了我的事业线. 那些纠缠在一起的线条在我看起来错综复杂, 理不出头绪. 她边看边说, “你将来会换很多专业, 如果最终选择的好, 你可以有一份在女性中不多得的事业. 可是你在选择的时候可能会很迷茫, 搞不清方向.” 她说完还指给我看哪些线预示了这些信息, 听起来好象很有科学依据似的. 那时候, 我刚大学毕业, 在国内的一个大公司做着清闲舒适的工作, 完全不知道未来的路该怎样走, 对命运的安排充满好奇和憧憬. 可是我并没有在国内考研究生的打算, 所以对换专业一说将信将疑. 后来到了美国, 一共学了三个不同的专业, 再加上国内大学的专业, 一共是在四个相异很大的学科正式注册学习过, 也算是换了不少专业了吧. 不是我热爱学习到了不分科目的程度, 而是实在不确定最适合我的方向在哪里, 所以有点儿盲目瞎撞的嫌疑. 可是虽说有些盲目, 我在选择这些专业的时候还是以理性考量作为基准的, 没有一次是纯粹凭着理想化的热情.


想清楚了这一点之后
, 我还不免有些失望. 我想潜意识里我还是欣赏那种随心所欲, 甚至为所欲为的人生境界吧. 只是我不够有冒险精神, 我甚至是胆怯的, 我不敢随性妄为, 因为我的责任感太强. 我深知我行我素固然爽快, 可是也有它不明而喻的代价. 人是有社会性的, 我们并不是真正独立的个性, 我们所到之处, 我们的所言所思所行, 我们的过去, 现在, 和将来, 都在受着和我们紧密相连的小社会以及我们大家共享的大社会有形无形的影响和牵绊.


当然感性的人不见得要随心所欲
, 理性的人也不见得就没有缜密细腻的情感体验. 人的理智与情感可以在诸多方面得以体现, 虽然两者有时会互相矛盾, 却也不总是此消彼长. 我想今天的我和从前的我在这些方面没有太多的不同, 还是在大事上以理性居多, 小事上以感性为主. 比如, 该工作的时候我偏要写博客, 偏要和熟人聊天的事也时有发生. 可是在重要的期限面前, 我基本上可以按下贪玩儿的心, 专心致志地投身于工作, 追求最好成绩. 希望在我今后的人生旅途中, 理智与情感可以相映成辉, 搭配得当, 既不理性得过于刻板, 也不感性得任性滥情, 争取有意识地去做一个正常的快乐的人.



[打印]



罢了 评论于:2007-03-07 15:46:20 [回复评论]

有人说,情感是云,理智是树。云常被风带着走,而树却能在暴风雨中岿然不动。风或许会吹走树上的叶子,雨或许会折断几根树枝,但那根牙盘错的树基却深深地扎在大地里。

在我眼里,情感也好,理智也罢,最重要的是做人要有责任感。我们只有一次生命,没有谁可以替代我们,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应该对自己的人生富有一种强烈的 责任感。生活中,我们或许可以分担或转让其他的责任,惟有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只能由我们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

我自认是一个性情中人,我常常顺着感觉走,让感觉去为我做决定,然而在人生的大事上,我却能够审事度势,用发展和长远的眼光来决定自己的前途和命运。这当然是一种对自己负责的人生态度,但这是一种自觉选择的对他人以及社会的责任和承担,而不是出于习惯、时尚、舆论,更不是外面强加在我身上的负担。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因为这种爱,所以尽责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

因此,我可以说,我对自己所做的大部分事情都充满了热爱,情感和理智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具有意义。这一路走来,在我担负起责任的同时,我一点也没有放弃对快乐的追求。我认为,痛苦和欢乐是生命力的自我享受,人生最大的悲哀就是生命力的乏弱,既无欢乐,也无痛苦。我们到世上来一趟,为的就是为不多的几颗心灵 所吸引,所陶醉,虽然我们常常来不及满足,也来不及厌倦,就匆匆离去,把迷惘留在世上,但是我们毕竟真正地活过一回了。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真实的人,但事实上, 人不既可能永远真实,也不可能永远虚假。我发现,许多真实中有那么一点虚假,或许多虚假中有那么一点真实,都是很动人的。最令人厌倦的是一半对一半。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事,就拿情种来说,他们往往爱得热烈,但不专一;然而君子虽爱得专一,但往往不够热烈,此事古难全。 我自知自己永远做不到纯洁,所以退而求其次 —— 求真实。若是连真实也做不到,再退而求其次 —— 装糊涂。可是咱板桥先生说:难得糊涂,看来他还是太纯洁了。

我不愿意将“生命”看作是一个美丽的词汇,我不希望生命的美丽被琐碎的日常生活所掩盖,被所谓的理智所抑制,我不希望自己只是活着,无生命的机械一样活 着,我要时时去体验生命带给我的欢乐和痛苦。我也知道,人一重感情就难免会软弱,一求完美就难免有遗憾,只有宽容自己的这一软弱,接受人生这一点遗 憾,我们才可以坚持,才可以平静。

所有的理智和情感都是为我心中的梦而存在的,虽然梦是虚幻的,但虚幻的梦所发生的作用却是完全真实的。弗洛伊德业已证明了这一点。美、艺术、爱情、自由、理想、真理,都是人生的大梦。如果没有这些梦,人生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啊!

“一切终将黯淡,唯有被爱的目光镀过金的日子在岁月的深谷里永远闪着光芒。”在“爱的目光”下,理智可以微不足道。


尔尔 评论于:2007-03-07 21:19:00 [回复评论]

罢了, 谢谢你在百忙之中的来访, 很高兴看到你的留言. 希望你快点儿完成功课, 好再打开你的网页, 接受大家的留言, 给我们看看你家的照片什么的...

你说"我对自己所做的大部分事情都充满了热爱", 你真是一个幸运的人, 聪明的人, 有福的人. 这是很不容易的事. 你引的那句歌德的话的确表达了一种美好的境界, 但是在很多时候, 对很多人, 都不适合--因为"责任"和"爱"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两种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的境界.

能够做梦, 并且乐在其中, 是一种能力. 梦是一种虚虚实实的存在,梦可以让我们的人生充满希望和激情, 梦也可以让我们的心在无奈中飘摇. 我为你高兴的是你的梦带给你的是生命中实实在在的美丽和欢愉.

"退而求其次"是我一向信奉的原则. 我不是完美主义者, 我可以高高兴兴地退而求其次. 不完美是正常的人生中的一部分.

最后这句话, "在'爱的目光'下,理智可以微不足道," 我想这在大多数情况下一定是事实, 不管对与错. 可是, 如果这份爱不是纯正而光明的, 那么理智或许是必要的, 或许是强大的, 或许是有意义的. 是不是呢?

就象我对你说过, 我很欣赏你的文字以及文字间闪现的心灵火花. 我想很多网友都会同意, 你是我们文学城一处独特的风景!


罢了 评论于:2007-03-08 11:28:56 [回复评论]
责 任和爱不一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只是一个事物的两个面,就像虚和实一样。其实理性和感性都是一种生活,“感性”是我们对大自然最本能的直觉,也是大自 然给予我们的生存能力中最强大的武器。这种直觉往往高于理性,但遗憾的是,在理性逐渐占据人类思维同时,感性的敏锐和精准度却在慢慢的消钝,“直觉”的重 要性也日趋退化,我们对“直觉”的使用也日趋荒废。

感性是从主观的立场对待事物。纯粹的理性会使人被现实的世界拒绝;纯粹的感性会使人被现实的世界淹没。也就是说一个人不可能完全理性或完全感性, 也不因该是单纯的理性或感性, 好象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时常有人强调理性,但往往许多人在理性的背后表现出来的却是感性。

在我眼里,“理性”是“感性”有益部分的产物,是对“感性”的合理归纳和总结。如果将“感性”比作“探索”,则“理性”是探索出来的规律。其实,情之所以 不定,皆因浮于表面未达深层,而至刻骨铭心的情则已无力可变。“感性”始终充满了人类饱满的激情,而“理性”则是过滤过激情之后的冷静和思索方式。“感 性”激发出艺术的人生,而“理性”则摈弃了情绪的干扰。

我认为灵感是感性的内涵,是生命最本源的东西,在生命之初是仅有灵性而无理性的,由灵性而至理性,那是一种在理性之上更高一层次的理性,循环往复,螺旋上 升,但到了如今人们却忘记了最本源的东西,并将人本身最宝贵的东西——直觉给抛弃不用。而真正能改变这个世界的那些人都是感性思维异常发达的人,灵感和精 力异常充沛的人,举目望去,古往今来大凡如此。

人生如梦,爱情是梦中之梦。诸色皆空,色欲乃空中之空。若是用纯理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生,这人生还有什么意义?若无爱梦萦绕,人生岂不成了赤裸裸的空无;离了暮雨朝云,巫山纵然万古长存,也只是一堆死石头罢了。

“愿意的人,命运领着走。不愿意的人,命运拖着走。”我不会让命运拖着走,我要尽力地去享受爱情、友谊,去欣赏大自然、艺术创造等等,这是一种对生命本身的享受。我不愿意等到我离开这个世界时才发现,我只是使用了生命,而不曾享受生命!

我虽然不太清楚幸福的确切含义和概念,但我知道,“幸福”中一定包含着活得有滋有味的鲜明感觉。 世上有味之事不一定有用,就像诗,酒,烟,哲学,爱情这些东西,它们虽然没有多大用处,但却能使我们活得有滋有味。

若是从纯理性的角度出发,人生不过是一段以死为背景旅程,在这么一个前提下,人生还有什么幸福或痛苦可言,一切苦乐祸福的区别都无谓了。但是在我眼里,对 于一颗善于感受和思考的灵魂来说,任何一种经历都可以转化为内在的财富,且如一位诗人所说:“你所经历的,世间没有力量能从你那里夺走。”

所以,每当我思想和行为产生冲突时,是理性面对还是感性处理就看那一刹的态度所决定了。如果我想用理性来解决问题,我就会保持沉默;若是我想用感性来解决 问题,我就会发泄情绪。归根结底,无论我选择哪种方式,都是自己喜欢做的事,对也好,错也罢,什么结果都无所谓,只图一个感觉,你也许会说,这本来就是一 种感性的表现,而我却认为也是一种理性的享受。

我的理性和感性都是为我心中的快乐和平和服务的。当我遇到人生的挫折时,我会用张鸣善《普天乐》中的话来帮助自己面对现实:“风雨儿怎当? 风雨儿定当。风雨儿难当!”有些事前不敢想象的事情发生了,怎么办?当然必须得忍受,无论过后是如何的不堪回首。

我也赞同 陶渊明说的“既自以心为形役”,我要让我的身体做我心灵的主人;我愿意努力遵循孔子的教导,尽量做到“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我相信,内心的强大可以化解生命中很多遗憾。

我从来不是一个患得患失的人,“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一个人只有在生活中保持心态的平和、安定和勇敢,才会感到安详和舒泰。我不会让自己的心灵 荒芜,更不会去浪费自身生命的能量,在这个 物质繁荣,生活节奏加快的世界里,我希望当自己面对一件事情时,我能够迅速地做出判断,选择属于自己的、最有价值的处理方法和生活方式。 我希望自己能永远保持一种 “丰富的单纯”的境界,我希望在忙忙碌碌的现实生活中为自己保留一块开阔的心灵空间,一种内在的从容和悠闲。在这个心灵空间中,我要把生活和事业作为我生 命的果实来品尝。我不会让自己沉溺于永远的忙碌之中,我不会让自己的心灵被各种事务所充塞,如果是那样,无论我在事业和生活上取得了怎样的成功,其结果只 能是损耗了我的生命而没有品尝到它的果实。

我更不会将生活中的遗憾放大,我记得泰戈尔曾经说过,“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所以,我既不会错过太阳,也不会错过月亮。泰 戈尔还说过: “我们在黑暗中摸索,绊倒在物体上,我们抓牢这些物体,相信它们便是我们所拥有的唯一的东西。光明来临时,我们放松了我们所占有的东西,发觉它们不过是与 我们相关的万物之中的一部分而已。” 佛家也说:“看穿,放下,自在”,所以,该“看穿”的时候我一定会“看穿”,该“放下”的时候我一定会“放”,虽然我不能保证自己一定会 “自在”。

曾看到过一个很有意思的佛家小故事:

小和尚跟老和尚下山化缘,走到河边,见一个姑娘正发愁没法过河。老和尚对姑娘说,我把你背过去吧。于是就把姑娘背过了河。

小和尚惊得瞠目结舌,又不敢问。这样又走了二十里路,实在忍不住了,就问老和尚说,师父啊,我们是出家人,你怎么能背着那个姑娘过河呢?

老和尚就淡淡地告诉他,你看我把她背过河就放下了,你怎么背了二十里地还没放下?

所以,我们该放下时且放下,我们不该执著时一定不执著,往往是,在我们宽容别人的同时,我们也为自己赢来了一片海阔天空。

因此,我仍然会一如既往地“走过、路过、不错过”,但是,在我“走过、路过、不错过”,在我闯荡世界,建功创业,探险猎奇,觅情求爱的同时,我一定不会忘记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自我”—— 我自己的心灵世界。

谢谢你将我的文章贴在你的博克里,这对我是一种鼓励。我会尽快完成我的论文,将我的网页打开。



------------
编后随笔:

‘在“爱的目光”下,理智可以微不足道。’

可等你明白这点的时候,多半已经晚了:))

理智是我们的朋友,也是很多烦恼和遗憾的根源~~~

理智常常让人痛苦但也可以保护你不受云中雷电的重伤~~~所以还是让理智之树常青为好。

***
讨论又深入了,学习完毕,也即兴再涂几句罢。

我们想到求助于理智时,多半面临选择/放弃的痛苦。而最让人挣扎的,莫过于站在人生的岔路口,而理智和情感各执一方~~~个人的判断能力又还没有修炼到能穿透迷雾看清前方。

“在那海洋里,烦恼的巨浪在欢乐的波涛下翻滚。有时候我觉得看见汹涌澎湃的海水那边有海岸,象比拉的小山(英国作家班杨所著小说《天路历程》中的一个快乐安静的地方,香客在进入天国之前在那儿逗留)一样可爱;时常有一阵由希望激起的渐渐转强的巨风,把我的心灵胜利地吹向目的地;可是我却不能到达那里,哪怕在幻想中也不能~~~从陆地上刮来一阵逆风,不断地把我赶回去,理智会抵抗痴迷,判断力会警告热情。

。。。 。。。

我看看自己的内心世界,检查那里的思想和感情,用一只严厉的手把迷失在幻想之乡的那一些(她把它们比作小羊)拉回安全的常识之中来。
。。。 。。。

命令你!~~~不准懊丧!我只容许理智和决心。”

这是简爱面对选择/放弃的痛苦挣扎。一个人,在做了自以为理智的抉择之后,总难免‘出口向东,我却西行’的悲凉~~~所以才会有‘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之说吧。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703&postID=3908&page=1#mark

/

1 条评论:

匿名 说...

其实理智和情感是一对孪生兄弟。一个人不可能永远理智也不可能永远感情用事。最理智的人也会有感情冲动的时候,最感情用事的人心里也有一条底线。无论是理智的人还是感情用事的人,他们心中其实都有一把弹簧尺,只是尺的弹性因人而异而已。

我虽然主张人都应该活出自己的真性情来,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可以抛弃所有的理智,随心所欲地在任何情况下都随着感觉走。我需要的理智是一种恰到好处的理智,在紧要关头帮助我把关的理智,而不是抑制我的激情和天性,束缚我的手脚和心灵的理智。

人生苦短,我们应该学会善待别人,更应该学会善待自己。我们不仅要善待自己的人,更要善待自己的心。我将我的人生看作是一辆有辫子的电车(Trolly Bus),大方向需要保持,但四个轮子需要有一定的自由度。我决不希望自己的人生像一辆火车,只能在轨道上循规蹈矩地向前走,没有一点自由发挥的余地。

所以在家里,我奉行的是“先斩不后奏”,“不抵抗,不合作”,“虚心接受,坚决不改”,“Don't ask, don't tell”,或“问而不答装糊涂”的方针,尽量给自己的四个轮子找到足够的自由的空间。

我的一个朋友曾经对我说,“梁上君子”在被人逮住之前仍然是一位“君子”,从逮住的那一天起方能名副其实地算作“梁上君子”。他这番话虽然有点过,但也不无道理。

因此,我只需要那一点刚好够用的理智,刚好能帮助我“get away” 的理智,这样既不会耽误我的责任,也不会影响自己追求快乐的自由,岂不是很好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