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一月 04, 2007

淡淡微风:真糊涂和假明白

莫效书生乱解禅(二)真糊涂和假明白

禅这东西,如果只是打打机锋说几句漂亮话就可以糊弄过去,那古往今来那么多大禅师花了一辈子修行,还被人批评说没悟,是怎么回事?难道还真的象贾平凹所说人家看不懂佛经,或者是象某些不懂历史的人所说,是那些禅师文化水平太低?
   真金不怕火炼,金子也必然会遇到火来炼,靠空对空还能骗人蒙事儿的,只有在高科技的网络时代才能实现。就象有人质疑古代的武术是不是真功夫——呵呵,这 些没有见识的人啊,不知道说他们什么好,真是就象葛优在“编辑部的故事”里所说:“念了书就应该懂道理,念了书了如果还不懂道理,那道理就都让不念书的人 懂了”——古时候那可都是真刀真枪走江湖的,法律那时候可真管不了什么用,杀个人找个地儿埋了就得了,上哪儿找凶手去?搁现在都是麻烦,何况那时侯。要是 没点真功夫,不早被人宰了啊!或者说,差的都见阎王了,剩下的,不是有本事就是怕死躲起来的。还不明白的,看看水浒就知道了。

  禅宗也是如此。
   那些禅宗语录里的人,说的都是在那行里打熬了几十年,手眼俱毒的人,那些我们当笑话当故事看的对话,都是大内行对大内行。各自下了几十年的功夫,今天面 对面了,要在几句话里见个真章,考校与被考校,攻守之间,进退之间,差一点儿都不行,不但对手是内行,旁观者也都是内行,不是同修就是弟子,能骗的了谁? 举个例子,一个人来唱京剧,说自己是大师,蒙我们这样的外行可以,你让他蒙蒙梅兰芳周信芳和那些老票友试试!
  而我们看到的那些评述文字,有几篇是真内行写出来的?他们打坐了几年?念了多少声佛号了?到什么程度了?
   不要以为修行都是虚的,用几句空话就可以应付过去。其实,每个阶段都有不同征兆和现象,所谓“说得一步,行得一步,行得一步,说得一步”,没有那个经 验,有些话是永远说不出来的。说与做,事与理,都是相辅相成互相关联的,有没有修行经验,看看基本上都能知道。一个走路都没根的人,不可能是武功高手。外 行人,就算是学了再多的内行话,三个问题一顶,底子也就泄的差不多了。
  拾人牙慧不算错,借景抒情也无妨,说是从禅学里学了些东西可以,但要是说会心于禅可以来谈玄说妙,那多半可以存疑。以盲引盲,于人于己,都未必合适,能不做,还是不做的好。
  别人一辈子辛辛苦苦勤勤恳恳都未必摸到边的东西,某某看两本书,想两天,就一下子懂了,这世界上有那么轻易的事情?当然,应该是有那样的人,就象世界上总有天才,但是上天一向吝啬,哪里有那么多天才呢!另外,这样的天才就算有,也是别有因缘,不是那么简单的。
  可以一提的天才,中国佛学历史上最牛的六祖惠能,自幼失学没机会认字,被人请教时问及:师父研究哪部经典啊?惠能答:我不识字,所以没研究经典。问者晕倒。惠能再曰:字我不认识,佛法我倒知道些,你有不懂的就问。
   这么牛的惠能,是怎么样才能这么牛的?靠灵光一闪“熏风自南来,殿角生微凉”就解决问题了?非也!他于街市听人讲经若有所悟以后,寻到五祖拜师,又在厨 房里舂米,苦行几年,然后才得到五祖印可,再一个人避世苦修十五年,最后功德圆满出山讲法,前后至少二十年。这二十年可是“念兹在兹”全心全意啊!——以 为自己明白什么是禅的人,对照自己看看。
  另外一个可以一提的禅宗人物,有“赵州茶”之称的赵州禅师,“赵州八十犹行脚”,为什么?
  别人研究了一辈子的专业,一个外行看了没几天,真功夫没做一点儿,就说三道四,觉得自己比内行还内行,那是种什么情况?
   野狐禅的故事,想必很多人都知道,就是警戒那些不明白却乱说的人,也是告诉人们文字的因果之重,一字之差,五百世野狐身,我们做人一辈子都那么辛苦,换 成畜生道地狱道等别的世界,还不知道苦成什么样,切记切记啊——不信?那是迷信?呵呵,连佛的话都不信,还学什么佛,还谈什么禅?
  觉得自己比佛都聪明,那学自己好了,可惜又做不到真学自己——因为并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  

   孔夫子有言:“行有余力,可以学文”,可以借来一用。禅宗公案,不过是修行人年年月月日日时时作功夫的眼底余事,某个瞬间的灵光闪现而已,或者说是圣人 “治大国若烹小鲜”的顺手而为,又或者说是随便运用一下,并不是行为的基础或者重点。如果我们买椟还珠,本末倒置,忘了鲜花下的泥土和根茎,忘了微笑里的 筋骨和肌肉,以为世界上只有鲜花,只有微笑,而不必为鲜花和微笑付出艰辛的努力,那就是“误”而不是“悟”了。
  花许多时间研究公案,却不懂得 身体力行的道理,不去做基础工作,塌塌实实的努力,只沉迷于似是而非的语言游戏,那不是禅宗,而是玩闹加自欺欺人。就象那个“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的 谚语,见者云:哎呀,就是那根稻草压倒了骆驼啊,就抓住神奇的稻草不放,奉若神明。却忘了,稻草终究只是稻草。在那稻草之前,还有着那么多的重量。
  离开了坚实的修行基础,所有的公案,都是没有用的东西。启迪一下思想,激发一下灵感,熏陶一下境界,或许有用,但那是对于文人,若是对真修行者,多学不但无益,而且有害。
  这也是我从来不支持初学者看“六祖坛经”的原因之一。

  可以说,那些公案,是对老修行者的课堂笔记或者教案,是用来给后学者上课用,或者借鉴用的,不是用来让看热闹的人意淫用的——阿弥陀佛罪过罪过,口业!
  没有静定的功夫,没有修行的经验,没有理论的基础,想明白公案里的含义,想明白他们讲的是什么问题,说的是什么意思,互相敲打的是什么,基本上不可能。
  打个比方,每个人都可以去揣测相对论的意思,很多人也都能说个大差不离,但是如果较真儿起来,有几个人真说的明白,禁得起深入的追问么?更别提去进行相对论的研究了。

  
  呵呵坏了,太长了,刹不住了,看来要写第三篇了:)

[打印]


罢了 评论于:2006-07-19 14:28:54

开始有那么点意思了,虽不懂佛,但哥儿们微风是根葱还是看得出来的。这篇要比上一篇写得好,但略微赶了点,急了一点。用你的话来说“不能急”,而且还是用南京话说。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607&postID=13815

/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