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三月 13, 2008

如若:送文勖罢了加愚乐山乐水

【第八首】【 原创随笔续三】送文勖大哥,罢了大哥,加愚,乐山乐水

【 原创随笔续三】送文勖大哥,罢了大哥,加愚,乐山乐水



我想走回到过去
在那个定格的瞬间
再一次伸出今生的手
挽留前世的记忆

* * * *

没有人能走回到过去。
没有人不去记取。

现在每次听到Beatles,就会联想到村上春树在挪威森林一书里描述的直子。她那么执着地一再要求渡边永远地记住她。不要忘记她。记住一个脆弱的生命。我想那时,她已经选择了放弃。

挪威森林,年少的时候,读过。没什么太深的印象。水过地皮都没湿。当时读这本书的情景,正如书中永泽挪揄那样,所有的人都读同样的书,然后议论些同样的想法。

最近,有机会重新拾起村上的几部作品。读的是英文译本。当然,读得很慢。

这 次读后的第一感觉是,英文译本要远远好过中文版。那种以前从未有过的触动,久久于怀。总体上讲,英文译本似乎更理解原作的主旨,特别是书中人物的那种孤独 感,更强。起初我以为这是因为自己当时读中文版本的时候太过幼稚,头脑简单,所以无法真正感受作品的深意,没有什么基础去和故事建立那种联系。于是读完英 文译本后,又回过头去,重新读了中文版本的挪威的森林; 杜拉斯的情人和昆德拉的缓慢和生命之轻。而得出的结论,依然是英译文本稍好些。文字韵律节奏得当,而且有生命感。

同时也发现杜拉斯情人的 中文版本翻译得尤其粗糙了些。老太太要是看了,大概会痛哭流涕了。整个著作象是一种机械操作的产品,缺乏遣词造句的琢磨,缺乏情感的流泻。其他几部,相对 要稍好些,但也是比较呆板,很多细节,读起来意境全无。比如国境以南里,作者和岛本在岛本家午后听音乐的情节。英文译本里这个场景,自始至终笼罩着一种凄 凉唯美的气氛,音乐的节奏在暗色的厚厚的丝绒上慢慢流动,时光和一对少男少女那些莫名其妙的想法和感觉,一点一点透过音乐,慢慢沉入那片厚厚的丝绒。给人 的感觉是,仿佛多年以后,只要用力挤压那段时光,当时所有的背景和那对少男少女,都可以从丝绒的丝丝缕缕里,跌落在场,旧日重现。而中文版本这一段,读起 来的感觉更象小学的英文教程。This is white 。That is black。令人遗憾。

比较而言,挪威的森林翻译得还是很不错的。

村上作品里的人物,基本上内心都是非常孤独的。挪威森林里的渡边,直子,初美,包括玲子和突击队,都是孤独的。这些人物身上呈现出的孤独感,并不刻意矫情,让人读起来觉得,这人,本来就应该是这样。否则,反而不美。

直子孤独。她以为是缘于过去。所以她尝试着斩断与过去的一切联系。和渡边的意外重逢,对她人生的何去何从,影响很大。进而她产生了“井”的理论。那口没有人知道所在,深不可测的“井”。那“井”里,有过去,有现在,有未来。有白骨,有孤魂。那“井”无所不在,防不胜防。

直子的孤独是一种孤独包围下的孤独。是一种绝望的孤独。即使有渡边的理解,温情,和等待,直子还是选择不去面对真实的世界。过去的阴影,一直盘旋不去,她以为只有彻底走开,才能逃出自己的过去。

其 实十五岁的杜拉斯,和海边卡夫卡里那个十五岁的少年,也都是想逃出自己的过去,逃出一种生活,一种他们无法继续忍受的生活,逃出他们父母的那种生活。直子 在二十岁的时候,选择了出逃,终于把自己也逃成了过去,别人的过去。落入自己的“井”里。而杜拉斯们的出逃,因为有着大把的青春和希望,模糊了那种处在生 命十字路口的感觉,柔化了其应有的份量。十五岁的杜拉斯们,幻想着许多了不起的幻想。以为可以不去承担责任;以为,自己可以改变流水的走向’以为出逃的 路,终会铺满鸟语花香。直到,多年以后的某一天,青春走远了,希望黯然了,水落了,石出了。发现,一路,逃到了今天。。。

"惊乌栖不定, 花落红绵冷"

* * * *

我想走回到过去
在那个定格的瞬间
用青春的虔诚
逼退今天褴缕的悲欢


P.S.昨天因为回来太晚了,没空写了。

祝你们,并家人新年快乐!


( 2008-2-8)


山菊

个人文集


村上的作品,偶还没有机会读呢~~~
来源:清谈天地 www.talkskyland.com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

偶然在网上读到这句话,发了一下呆,就连作者的名字一起记住了。
有时候想:是因为孤独而爱上文字的呢,还是因为爱上了文字而走入孤独?

享受孤独有点像在雪地里散步~~~
风凉凉的;太阳明晃晃的;脚下的雪嘎吱嘎吱的~~~
挺美的,就是不宜过久留连~~~会感冒的:))


平沙落雁

个人文集

就是
来源:清谈天地 www.talkskyland.com
不孤独,就算一个人也不孤独---------我是从小孤独惯了,简直不知何为孤独了,平日里连句话都懒得说,一个人比俩人好,俩人比仨人好。。。一个人玩儿最有劲。

乐山乐水

个人文集


村上的东西也没有看过,只知道挪威森林这个名字
来源:清谈天地 www.talkskyland.com
两年前真的有机会到挪威,还仔细打量过那无边无际的森林,也许是地理位置的关系,很少高大乔木,觉得有点想南方的竹海。
不知道能有什么样的故事,我只是发了会呆,脑袋一片空白,就继续赶路了。
虽然经常难免孤独,可是我是多么不喜欢这种感觉呀。
那首老歌带人回到了很久很久以前,那时候还是为做新辞强说愁呢。

漫花无语

个人文集

记得看过挪威森林,可是却一点也想不起书中的人物,也想不起来讲了什么。真是地
来源:清谈天地 www.talkskyland.com

皮都没湿:)

大概是偶很少会静下心来想些什么,总是在稀里糊涂地在过着日子,过去,就过去吧。


似水流年

个人文集


呵呵,这么多人对《挪威的森林》都没什么印象了 :)
来源:清谈天地 www.talkskyland.com  "把那场凄凉的葬礼干干净净地忘掉。"玲子盯着我的眼睛说,"只将这场葬礼记住!"

[挪威的森林] 小说情节简介

  "挪威的森林"(NORWEGIAN WOOD)是60年代甲壳虫爵士乐队一支"静谧、忧伤,而又令人莫名地沉醉"的乐曲,小说主人公的旧日恋人直子曾百听不厌。小说主人公渡边以第一人称展开他同两个女孩间的爱情纠葛。

   渡边的第一个恋人直子原是他高中要好同学木月的女友,后来木月自杀了。一年后渡边同直子不期而遇并开始交往。此时的直子己变得很腼腆,美丽晶莹的眸子里 不时掠过一丝难以捕捉的阴翳。两人只是日复一日地在落叶飘零的东京街头漫无目标地或前或后或并肩行走不止。直子20岁生日的晚上两人发生了关系,不料第二 天直子便不知去向。几个月后直子来信说她住进一家远在深山里的精神疗养院。渡边前去探望时发现直子开始带有成熟女性的丰腴与娇美。晚间两人虽同处一室,但 渡边约束了自己,分手前表示永远等待直子。

  返校不久,由于一次偶然相遇,渡边开始与同学绿子的交往。绿子同内向的直子截然相反,"简 直就像迎着春天的晨光蹦跳到世界上来的一头小鹿。"这期间,渡边内心十分苦闷彷徨。一方面念念不忘直子缠绵的病情与柔情,一方面又难以抗拒绿子大胆的表白 和迷人的活力。不久传来直子自杀的噩耗,渡边失魂落魄地四处徒步旅行。最后,在直子同房病友玲子的鼓励下,开始摸索以后的人生。

*  *  *  *  *  *  * 

   把话题扯到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以下简称《挪》)实在是有点无心插柳的意思,作者提到 Beatles 作品中的"Norwegian Wood"里面"静谧、忧伤,而又今人莫名地沉醉"的风格非常切合小说的气氛。在小说后记中,村上谈到这篇作品的创作过程,"小说的前半部写于希腊,中间 夹着西西里岛,后半部在罗马写就。雅典一家低档旅馆的房间里连个桌子也没有,我每天钻进吵得要死的小酒馆,一边用微型放唱机反复播放——放了一百二十遍 ——《佩珀军士寂寞的心俱乐部乐队》,一边不停笔地写这部小说。在这个意义上,这部作品得到列农和麦卡特尼的a little help。(注,此句英文的 quote 似与 Sgt 中的 With A Little Help From My Friends 有关)

   从某种意义上讲,村上的《挪》与 Beatles 的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不仅仅是因为歌名的缘故,同时在书中的情节中,直子是Beatles 忠实的爱好者,玲子则是将Beatles歌曲的意境用真实的音乐展现出来的人。而小说中的另一个主要人物绿子,其所喜爱的音乐类型则是乡村民谣, 《Seven Daffodils》、《Lemmon Tree》、《Puff》、《500 Miles》、《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Michael Row The Boat Ashore》(嗯,这些居然全都是我另一个喜爱的乐团 Brothers Four唱过的作品)。

  我比较痛恨去 quote 书里面的情节,然而除此之外,我没有找到更好的讲述这种感觉的方式,也罢,请原谅我的笨拙。在原文引用的过程中,也让我自己来清理一点思路,

  这篇小说在我看来讲述了几个纠缠在一起的话题,死/生/孤独/交流/爱

   作者重点强调了,"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这生的一部分,便是人的记忆。作者之所以在20年后已经37岁的时候,听到管弦乐队演奏 的《Norwegian Wood》旋律,仍然"一如往日地使我难以自己。不,比往日还要强烈的摇撼我的身心",正是来源于这不可思议的记忆影响。"我答应过直子永远不会把她忘 记,但尽管如此,经历了20年的生活,记忆到底还是一天天模糊起来。归根结底,我想,文章这种不完整的容器所能容纳的,只能是不完整的记忆和不完整的意 念。并且发觉,关于直子的记忆愈是模糊,我才愈能更深入地理解她。时至今日,我才恍然领悟到直子之所以求我别忘掉她的原因。直子当然知道,知道她在我心目 中的记忆迟早要被冲淡。也惟其如此,她才强调说:希望你能记住我,记住我曾这样存在过。

  想到这里,我就悲哀得难以自禁。因为,直子连爱都没爱过我的。"
   这是花了很多年才能明白的道理,直子有爱过渡边么?其实是爱过的,在她二十岁生日时,他俩唯一一次真正的性爱,让直子享受到人生美妙的幸福,'那实在是 太妙了,整个脑袋都像要融化似的。真想就那样在他怀抱里一生都干那事。真这么想的'。可是,先天有自闭和冷淡倾向的直子,一生中只有碰巧来那么一次,那以 前以后都毫无所感。既无冲动,又没湿过。自此之后只是不希望任何人进到她那里边,不想让任何人扰乱她。

  直子有爱过渡边么?或许有过, 只是那种爱转瞬即逝了。对于从小就如同生活在孤岛上的直子而言,从小相依为伴的男友木月的死已经将她大半的精神和肉体抽离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唯一还有留恋 和生之渴望的契机就在于渡边——渡边是她对外世界的唯一交流途径。而她的悲剧性一面在于她无法独立正常的生活,她越是在意自己的状态和病症,便越是无法与 人正常交往。她有着与普通人一样的渴望,但总因感到自己的非正常而自惭形秽,于是只能把这种情感掩埋起来,过一种自我暗示的虚弱病态生活,最后在逐渐了解 渡边和绿子的交往后,选择了死亡的方式结束了自己。

  绿子和渡边,则完全是另一种开放、阳光的相处方式,他俩的说话交谈毫无禁忌,甚至 在他人眼中可以看作是粗俗的言语,在他们自己觉得都非常开心。绿子要求所爱的人要百分之百的在乎自己,甚至为了渡边没有留意自己新换的发型而大为光火,她 要求的是十二分完美的东西,对她来说,"爱是从根本不值一提的,或者说非常无聊的小事萌芽的。要不然就萌芽不了。"——可想而知,当渡边的脑海中还沉浸在 与直子含蓄交往的烦恼中的时候,他怎么能够去满足绿子对爱情的要求。但绿子承认这也并不能完全算是爱情,她只是因为寂寞,"不过这也并非说我对你有多么恼 火。我仅仅是感到寂寞。因为你对我没少热情关照,而我却一次也没为你效力。你总是蜷缩在你自己的世界里,而我却一个劲儿"咚咚"敲门,一个劲儿叫你。于是 你悄悄抬一下眼皮,又即刻恢复原状。"

  寂寞、孤独,在这篇小说中是一个经常出现的字眼,渡边对解释自己的一些放纵行为的时候也说过, "有的时候需要得到温暖,如果没有体温那样的温暖,有时就寂寞得受不了。"但每个人其实又都是在一定程度上隐忍克制的,渡边信守着对直子等待的承诺,而对 绿子的主动追求却陷入彷徨和无奈,想得都快发神经了,但又不能,两人手交后绿子希望渡边能够在绿子的内裤上一泄而出。这时候谁更可怜?真的很难讲,别说绿 子听到渡边此时的婉拒心里会哭,就连后面绿子亲手给渡边做饭做菜,"吃得饱饱的,造得多多的。我替你好好排放出去",听到这话又有谁不会伤感呢,渡边也只 是一个正常的,有血有肉的男人而已。爱情到来的时候,难道不是在心灵最寂寞孤独的时候吗?这有谁能够挡得住呢?

  渡边需要谁的温暖呢? 直子,似乎是,但那是他一个永远也无法得到而只能无尽的等待下去忍受折磨的幻像;绿子,其实更多的是绿子需要来自渡边的温暖,需要一个能够让她不受世人摆 布,可以自由撒娇放纵的机会;玲子,最后当直子死后,作为直子的替身,她在疗养院的好友,同时也是有同性恋倾向的玲子,穿了直子留下来的衣服,在一起举行 完那个别开生面的用音乐和歌声来忘却逝者的葬礼之后,渡边和玲子心有灵犀般的相互拥抱,做爱,了却了对生者和死者形式上的也是灵魂上的安慰,这是本书最令 人难忘的片段之一。

  "嗳,渡边君,和我干那个。"弹完后玲子悄声道。

  "真是怪事,"我说,"我想的同样如此。"

  在拉合窗帘的黑暗房间里,我和玲子极为理所当然似的相互拥抱。

   然而这次与玲子的拥抱交合终究是中性的、意淫的、乌托邦式的,性只是意味着一种人与人的交流,对于孤独的人来说,这是让他们意识到这世上也有人和他们一 样孤独的一种方式。两个不完整的人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彼此相互取暖和安慰,以期达到相对的完整。爱到底是因为爱着呢,还是因为寂寞,这两者兼而有之。爱即是 需要也是被需要,更是排解忧郁和迷茫的方式。

  在这个意义上,绿子才是对于渡边未来真实生活的意义所在。逝者已往,追思无益,唯有去珍惜彼此能够拥有的幸福。就像你再迷恋那天上的流云,你也不可能把它摆束在你的后花园内。

  在这一意义上,直子选择了死,渡边选择了绿子,而玲子选择了作为替身来完成救赎,都已经是他们能够做到的最好方式,没有比这个,更为平衡和圆满的结果。

  "别忘记我",玲子也和直子一样,这样对渡边说告别的话,

  "不会忘,永远。"

  "也许再不会和你见面了。反正无论我去哪里都永远把你和直子记在心里。"

  我看着玲子的眼睛。她哭了。我情不自禁地吻她。周围走过的人无不直盯盯地看着我们。但我已不再顾忌。我们是在活着,我们必须考虑的事只能是如何活下去。

  "祝你幸福。"分别时玲子对我说,"能忠告的,我都忠告给你了,再没有任何可说的了——除了祝你幸福。祝你幸福地活下去,把我这份和直子那份都补偿回来。"

  我们握手告别。

  ※

  最后的场景是极具意象性的,我非常喜欢这个结尾:渡边要和绿子说话,但却突然仿佛丧失了交流方式,全文在这种迷茫而揣测难定的氛围中戛然而止——

  我给绿子打去电话,告诉她:自己无论如何都想跟她说话,有满肚子话要说,有满肚子非说不可的话。整个世界上除了她别无他求。想见她想同她说话,两人一切从头开始。

  绿子在电话的另一头默然不语,久久地保持沉默,如同全世界所有细雨落在全世界所有的草坪上。这时间里,我一直合着双眼,把额头顶在电话亭玻璃上,良久,绿子用沉静的声音开口道:

  "你现在哪里?"

  我现在哪里?

  我拿着听筒扬起脸,飞快地环视电话亭四周。我现在哪里?我不知道这里是哪里,全然摸不着头脑。这里究竟是哪里?目力所及,无不是不知走去哪里的无数男男女女。我是在哪里也不是的场所的正中央,不断地呼唤着绿子。

(1)

  ……直子提议弹一支甲壳虫乐队的曲子。

  "现在是听众点播节目时间。"玲子眯缝起一只眼睛对我说,"直子来到后,我就日复一日地没完没了地弹甲壳虫,活活成了可怜的音乐奴隶。"

  她一边这样说着,一边弹起《Michelle》,弹得非常精彩。

  "好曲子!我,无比喜欢!"说完,玲子喝了一口葡萄酒,吸了口烟,"简直就像霏霏细雨轻轻洒在无边无际的茫茫草原。"

  接着,她弹了《Nowhere Man》,弹了《Julia》。有时边弹边闭目合眼地摇着头,然后又呷口酒吸口烟。

  "弹《Norwegian Wood》。"直子说。

  玲子从厨房拿出一个招手猫形的贮币盒,直子从钱包里找出一枚百元硬币,投了进去。

  "怎么回事,这?"我问。

  "我点弹《Norwegian Wood》时,往这里投一百元钱,这是规矩。"直子说,"因为我最喜欢这支曲,才特意这么做的,表示打心眼里喜欢。"

  "还能成为我的买烟钱。"

  玲子揉了好几下手指,开始弹《Norwegian Wood》。曲子注满了她的感情,而她又不为感情所驱使。于是我也从衣袋里拈出一枚百元硬币投进贮币盒。

  "谢谢。"玲子说着,莞尔一笑。

  "一听这曲子,我就时常悲哀得不行。也不知为什么,我总是觉得似乎自己在茂密的森林中迷了路。"直子说,"一个人孤单单的,又冷,里面又黑,又没一个人出来救我。所以,只要我不点,她是不会弹这支曲的。"

(2)

  ……接着是西蒙和加丰凯尔乐队演唱的电影《毕业生》主题歌。曲子播完,玲子说她喜欢这首歌。

  "这电影我看了。"我说。

  "谁演的?"

  "达斯汀·霍夫曼。"

  "这人我不知道啊。"玲子不无伤感地摇摇头,"世界一天变一个样儿,在我不知道的时间里。"

  玲子请那女孩儿借吉他用一下,女孩答应着,关掉收音机,从里边拿出一把旧吉他。狗抬起头,"呼噜呼噜"嗅了嗅吉他。"可不是吃的哟,这个。"玲子像讲给狗听似的说。带有青草芳香的阵风吹过檐廊。山脉的棱线清晰地浮现在我们眼前。

  "简直像《音乐之声》里的场面。"我对调弦的玲子说。

  "你说的是什么呀?"她问道。

  她弹起刚刚播过的电影《毕业生》主题曲。听起来她没见过乐谱,是第一次弹,未能一下子准确把握和音。但反复摸索之间,终于捕捉住那种流行的风格,把全曲弹了下来。而到第三遍时,已经可以不时地加入装饰音,弹得很流畅了。

  "我的乐感不错。"玲子朝我挤下眼睛,用手指点了点自己的头,"只要听上三遍,没乐谱也大致弹得下来。"

  她一边低声哼着旋律一边弹,直到把这首主题曲完整地弹完。我们三人一齐拍手,玲子彬彬有礼地低头致谢。

  "过去弹莫扎特的协奏曲时,掌声更大着哩!"她说。

   店里的女孩儿说,如果肯弹甲壳虫乐队的《Here Comes the Sun》,冰镇牛奶可算店里请客。玲子伸出拇指,做出OK的表示。随即边哼歌词边弹《Here Comes the Sun》。音量并不大,而且大概由于过度吸烟的关系,嗓音有些沙哑,但很有厚度,娓娓动人。我喝着啤酒,望着远山,耳听她的歌声,恍惚觉得太阳会再次从那 里探出脸来。那心境实在太温馨、太平和了。《Here Comes the Sun》一曲唱罢,玲子把吉他还给女孩儿,再次让她打开立体声短波。然后叫我和直子到附近一带散一个小时步去。

(3)和绿子一起观火灾

  绿子跑去下面,拿上来两张坐垫、四瓶啤酒和吉他。于是两人眼望团团涌起的黑烟喝起啤酒来。我问绿子如此做法是否会招致左邻右舍的白眼。因为我觉得:面对附近失火的场景在阳台上饮酒唱歌委实算不得正当行为。

  "没事儿,管它!我们早已决定对周围的事来个不屑一顾!"

   她唱起以往流行过的民歌。歌也好吉他也好实在不敢恭维,但本人却是满脸自我陶醉的神情。她唱了《柠檬树》、《草莓恋曲》、《五百英里》、《花落何处》、 《快划哟米歇尔》,一首接一首唱下去。起始,绿子教了我低音部分,准备两人合唱,可惜我的嗓音实在南腔北调,只好忍痛作罢,由她一个人尽情尽兴地引吭高 歌。我口呷啤酒,耳闻歌乐,眼观火势,而且专心致志。眼见浓烟骤然腾空,旋即不大不小,周而复始。人们或狂喊乱叫或发号施令。报社的直升飞机自天外飞来, 震天价地吼个不止。取完镜头便掉头就跑,但愿别连我俩的行径也拍进去。警察的大音量扩音机对着幸灾乐祸的围观者大吼大叫,命令他们再往后退。小孩没好声地 哭爹叫娘,玻璃"劈啪"乱响。俄而,风头开始倒转,白灰状物朝我们四周翩然飞来。然而绿子兀自吱吱有声地喝着啤酒,自鸣得意地大唱其歌。会唱的一股脑儿全 部唱罢,又唱起了自己填词作曲的莫名其妙的歌。

(4)"我"(渡边)和玲子给直子的葬礼

  我们沿着河边路走了5分钟,去澡堂洗了澡,以多少开朗些的心境返回住所。然后打开葡萄酒,在檐廊对饮。

  "渡边君,再拿一个杯子来可好?"

  "好的。可是干什么用?"

  "咱俩这就给直子举行葬礼。"玲子说,"举行个不凄凉的。"

  我拿来杯子。玲子往里斟了满满一杯,放在院里的石灯笼上。随后背靠柱子坐在檐廊里,抱起吉他吸烟。

  "有火柴拿来一盒?尽可能拿长些的。"

  我从厨房拿来一盒廉价火柴,在她身旁坐下。

  "我弹罢一曲,你就拿一根火柴摆在那里,好么?我现在就弹,可劲儿弹。"

  她首先弹起亨利·马歇尼的《宝贝儿》,弹得轻盈舒展,娓娓动听。"这支曲的唱片是你送给直子的吧?"

  "是,前年圣诞节时送的。她顶喜爱这支曲子。"

  "我也喜爱,非常委婉感人。"她又轻轻弹了几小节《宝贝儿》的旋律,呷了口葡萄酒。"喝醉之前能弹上几首呢。嗯,这样的葬礼不凄凉,还可以吧?"

   玲子转向甲壳虫。弹了《Norwegian Wood》,弹了《Yesterday》,弹了《Michelle》,弹了《Something》,边唱边弹了《Here Comes the Sun》,弹了《The Fool On the Hill》。我排出了七根火柴。

  "七首,"玲子说着,呷口酒,吸口烟。"这几个人对人生的伤感和温情确实深有体会啊。"

  这几个人当然是J.列农、P.麦卡特尼,加上G.哈里森。

   她换了口气,熄掉烟,又抱起吉他。弹了《Penny Lane》,弹了《Blackbird》,弹了《Julia》,弹了《When I'm Sixty-Four》,弹了《Nowhere Man》,弹了《And I Love Her》,弹了《Hey, Jude》。

  "多少首了?"

  "十四首。"我说。

  "呃——"她叹了口气说,"你弹一首如何?"

  "弹不好。"

  "不好也行。"

  我拿来自己的吉他,断断续续地弹了《爬到天台上》。这时间里玲子歇了口气,慢慢吸烟,啜着葡萄酒。我弹完时,她"呱唧呱唧"拍起手来。

  接着,玲子弹了拉威尔的吉他曲《为死去的公主而作的孔雀舞》和德彪西的《月光》,弹得流畅而细腻。"这两支曲是直子死后学会的。"玲子说,"那孩子所爱好的音乐,直到最后也没脱离感伤主义这个基调。"

  她又弹了几首伯克拉库的曲子:《靠近你》、《雨点不停落在我头上》、《漫步时间里》、《结婚之歌》。

  "二十首。"我说。

  "我简直成了活人自动唱机。"玲子心荡神怡似的说道,"要是音大老师看见我这副德性,保准吓个倒仰。"

   她啜口酒,一边吸烟,一边一首接一首弹她知道的曲子。弹了近十首勃萨诺巴舞曲,弹了罗杰斯·哈特和格什文,弹了鲍勃·迪伦、查维斯、卡劳尔·金、比区和 "沙滩男孩",弹了《向上行》、《蓝天鹅绒》、《绿草地》。总之倾其所知地弹奏不已。她时而双目微合,时而轻轻摆首,时而按拍低吟。

  喝完葡萄酒,我们喝威士忌。我将杯中的葡萄酒从石灯笼顶端泼出,斟上威士忌。

  "现在多少首了?"

  "四十八。"我说。

  玲子第四十九首弹了《Eleanor Rigby》,第五十首重弹了《Norwegian Wood》。五十首全部弹罢,玲子停下手,喝口威士忌。"弹这么多该可以了吧?"

  "可以了。"我说,"很了不起。"

  "那好,渡边君,把那场凄凉的葬礼干干净净地忘掉。"玲子盯着我的眼睛说,"只将这场葬礼记住!精彩吧?"

  我点点头。

  "添一首。"说着,玲子第五十一首弹了她经常弹的巴赫赋格曲。

如若

个人文集

我这真是抛砖引玉了。
来源:清谈天地 www.talkskyland.com
不过,偶有很多自己的看法。也许荒唐,希望都来探讨,看看谁的理解更贴切


罢了

个人文集


人生有爱,我心安祥。
来源:清谈天地 www.talkskyland.com

谢 谢如若妹妹的礼物,我没有读过《挪威的森林》这部小说,我想也许是因为那个时候我已经过了少年维特之烦恼的年龄吧。谢谢流年君将小说简要贴在这里和大家分 享,让我对这个故事有所了解。我想,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耐得住永久的寂寞和孤独。有时候,因为寂寞与孤独,人们拼命地做爱,他们用欲火焚烧心中的空 虚,只有在那个刹那,他们才会有一种需要和被需要的感觉,他们才能享受到迷失的快感,虽然只是一瞬间。我们常常用爱来抚慰我们孤独寂寞的灵魂,然后又因这 爱生出更深的孤独和寂寞。在相爱的时候,每一个人都希望这爱能永恒,希望与君长相守无绝期;希望即使到了“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 合”,依然不与君绝。然而,在强大的生活面前,时间会把一切都改变。环境会变,感情会变,喜好会变,审美观和价值观也会变,而爱情更是所有感情中最脆弱, 最易变,最此一时彼一时的情感。生活的经验告诉我:永远不要说“永远”,所有的诺言在时间面前都是苍白无力的;永远不要去考验人心,因为人心是经不起考验 的。

因此,当告别来临的时候,无论它有多么艰难,我都 会对自己说,该放手时须放手,不要让最后一丝美好的记忆变为怨恨。在瑟瑟的秋风中,我会怀念秋天最后一片落叶,但我不会执著地去坚守和等待,那永远不再回 来春天的绿意。我会坚强地站在日落的余晖中,目送迎风落泪的诺言远去,让所有曾经的恋情如冬天的雪一般,一寸一寸地老去。。。。

爱 虽然不完美,但却是我们的生命和人生中最真实的部分。我庆幸:我爱过,痛过,得到过,付出过,却最终没有错过;我欣喜:在人生的驿站,有那么一次或多次真 诚的相遇;我感恩:我在最美丽的青春年华与她以最美丽的方式相逢、相识、相知;我感谢:因为世界上那个人,我终于体会到什么叫爱的幸福,爱的欢乐,爱的忧 伤,爱的苦痛;我会永远记住,曾经一度在她与我特殊的世界里,我看不到人性的丑恶,只有永远的绚烂。

春发,夏长,秋敛,冬藏。走过了人生的春季与夏季,在秋天殉烂的血红中,我的手在夕阳下挥舞着,向我的青春做最后的告别。在冬天来临之前,我终于可以对自己说:无论这一生如何度过,无论前面是什么在等着我,只要人生有爱,我心安祥!


如若

个人文集

这次偶可得脸红一下

偶从来没读过少年维特的烦恼。听很多人提到过这本书。应该也算是名著吧。其实一直都有打算去读,嗯,结果呢就是没读成。偶怎么一直印象这是个诗集呢。

"永远不要说“永远”,所有的诺言在时间面前都是苍白无力的;永远不要去考验人心,因为人心是经不起考验的。"“当告别来临的时候,无论它有多么艰难,我都会对自己说,该放手时须放手,不要让最后一丝美好的记忆变为怨恨。” like these!

能做到这样的人,失去了会让我难过的。。。
嗯,幸好,能做到这样的人就不多,可以说,很少;能让偶遇上的就更不多,也就是更少;遇上了,偶还让他跑掉的可能性,应该基本为零。。。 :)


罢了

个人文集

《少年维特的烦恼》确实是一部小说,大概因为
来源:清谈天地 www.talkskyland.com

是诗人歌德写的,所以你才误认为是本诗集。我将这部小说的简介转贴于下,和没有读过这本书的网友们分享。


ZT:《少年维特之烦恼》

德国 约翰·歌德  

《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德国十八世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约翰·歌德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使歌德由德意志诗人而成为一个世界诗人,小说风行各国,掀起一股“少年维特热”。

  维特出生于一个较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他能诗善画,热爱自然,多情善感。初春的一天,为了排遣内心的烦恼,他告别了家人与好友,来到一个风景宜人的偏僻山村。

   这位靠父亲遗产过着自由自在生活的少年,对山村的自然景色和纯朴的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山村的一切如天堂般美好,青山幽谷、晨曦暮霭、村童幼女……这 些使他感到宛如生活在世外桃园,忘掉了一切烦恼。没过多久,在一次舞会上,维特认识了当地一位法官的女儿绿蒂,便一下子迷上了她。他与绿蒂一起跳舞,他仿 佛感到世界只有他们俩个。虽然绿蒂早已定婚,但对维特非常倾心。舞会结束后,他们激动地站在窗前,绿蒂含着泪水望着维特,维特更是深入感情的漩涡中,热泪 纵横地吻着她的手。

  从此以后,尽管日月升起又落下,维特却再也分不清白天和黑夜。在他心中只有绿蒂。绿蒂的未婚夫阿伯回来了,他 很爱绿蒂,对维特也很好,他们学在一起谈论绿蒂。那绿色的山麓、悠然的溪水、飘浮的云再也不能使他平静了,他常感到自身的渺小,感到不自在,夜晚,他常常 梦到绿蒂坐在身旁,早上醒来,床上却只有他一个人,他只有叹息命运的不济。最终在朋友的劝说下,他下决心离开心爱的绿蒂,离开那曾经给他带来欢乐与幸福的 小山村。

维特回到城市,在公使馆当了办事员。他尽可能使自己适应这份工作,然而官僚习气十足的上司对他的工作吹毛求疵,处处刁难他,他的 同事们也戒备提防,唯恐别人超过自大,这一切都使他产生许多苦恼。正当他深感百无聊赖时,一个偶然的机会,结识了一位令人敬重的C伯爵。C伯爵谦逊老实, 博学多才,对维特也很友善和信任,给维特带来一丝安慰。

  一天伯爵请他到家中吃饭,不料饭后来了一群贵族,他们带着高傲鄙视的神情看着 维特。连和他认识的人也不敢和他说话了,伯爵前来催他赶快离开这里,不管他走到哪里,都能看到嘲笑的面孔,听到讥讽的话语,他一气之下终于辞了公职。他应 一位侯爵将军之邀,去了猎庄,期间他曾想从军,但在侯爵的劝告下,很快打消了这个念头。侯爵待他很好,但他在那儿始终感到不自在。他一直怀念着绿蒂,在心 的牵引下他又回到原先的山村。山村的景物虽然依旧,但人事全非。心爱的绿蒂早已成了阿尔伯特的妻子,而善良的村民一个个惨遭不幸。他去拜访曾为他们作过画 的两个孩子,但孩子的母亲告诉他,她的小儿子已经死了;他去访问向他讲述过内心秘密的农夫,恰好在路上遇见他,农夫说自己被解雇了,原因是他大胆地向女主 人表示了爱情,她的弟弟怕他抢走了姐姐的财产而解雇了他。他不下千百次地想拥抱绿蒂,哪怕把她压在心上一次,内心的空隙也就填满了,可是见到她却不敢伸 手。

  冬天来了,天气越来越冷了,花草都枯了,一片荒凉。他看到了因爱恋绿蒂而丢了工作并发疯的青年,后来这个青年杀死了一个农 夫,维特很同情他,想要救他,竭尽全力为他辩护,结果遭到法官的反对。救人不成,使他陷入了更深的悲痛之中,他也深感自己穷途末路,痛苦烦恼到极点,任凭 感情驱使自己朝着可悲的结局一步步走去。

  圣诞节前的一天,他又来到心上人绿蒂的身边,作最后的诀别。此时即将熄灭的爱情之火瞬间又放 射出光芒,他对绿蒂朗诵奥西恩的悲歌,同时紧紧拥抱着她。两天后,他留下令人不忍卒读的遗书,午夜时分,他一边默念着“绿蒂!绿蒂!别了啊,别了!”,一 边拿起她丈夫的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同时也结束了自己的烦恼。


平沙落雁

个人文集

要是没读过就别读了
来源:清谈天地 www.talkskyland.com

太纯真地说,跟似水流年的日记有一拼, 不怎么符合现代社会的现实,倒是杜拉斯的《情人》还可以,还有林语堂的《红牡丹》。

爱和性的绝对分离终将造成水中月,镜中花的效果,爱也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最后消失殆尽。

呵呵,最明显的,老年歌德见绿蒂再无半点儿感觉,而杜拉斯书里的那位中国情人老了还会打电话给她说他永远爱她。


-------------------
编后随笔:

“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同时也结束了自己的烦恼。”

是啊,选择活着要难得多。所以我们都是些勇敢的人。

得不到的感情,永远是最美的那一种。公主坐上王子的白马之后,共白头容易,是不是真的‘谐老’就只有自己知道了。所以为了保持一份美丽的念想而逃避,也不失为一种‘爱情保鲜’的办法。

虽然已经到了唠唠叨叨回忆往事的年龄,我却不想走回到过去。不管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往事毕竟如烟。我们可以穿行其中,却不能留住一丝一缕。

我们可以据为己有的,是那些感觉~~~尤其是爱的感觉。
如果你从这个角度想问题,觉得自己很幸运很富有的话,那么幸福的感觉就会油然而生了。

现在我就觉得自己很富有,在油然而生的幸福感觉中,遗憾和痛苦也就被冲淡了。

欲把沧桑写作诗,
枯藤老树吐芽时。
薰风细雨天花坠,
缕缕春阳我自知。

http://www.talkskyland.com/dispbbs.asp?boardID=46&ID=68161&page=1

http://www.talkskyland.com/dispbbs.asp?BoardID=45&replyID=483865&id=67254&skin=0

/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