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七月 13, 2007

周柠:喧。腾

喧腾
  
我,带发比丘尼,安身于俗世之铁门槛不内不外,不结庐修静。但看花繁柳密纷纭境翠羽锦鳞秾艳场,人事之喧。乃悬想蓝天碧水永处,一个与世隔绝的亘古沉静大陆。
  
陷进天聋地哑的错位感。
  
演唱会,唱诗班,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纯默片。真的,不当一回不看之盲者,不当一回不言之瘖人,不知道世界待你不薄。这一回我不以自己是活的,将百岁之后的寂然光景提前体验。
  
或许还有另一种心里的喧腾。
  
在夜过坟场时的鬼火澜珊处,谁的王国妖冶为市。高低起伏的坟茔是连亘城郭,参差不齐碑牌是嵯峨观阙,垂拱而立的塚木是攒动亡灵,这鬼市的集肆,工地,卖场,比沙市海市山市来得真实,一如清明上河图或十里洋场长卷。我迷恋这大气的亲亲的喧腾。
  
这就是我突然决定要出世的时刻。从此我不再自诩为任何信徒之外的隐形信徒,不追赶消失的地平线。青山不隐,作了泉下骷髅也要出来赶趟儿。
[打印]


罢了 评论于:2007-07-08 01:15:32 [回复评论]

慧 明法师有云:“出世入世,亦是假名。究竟何心是出世,何心是入世?当知真心为出世,妄心为入世。出世是佛法,入世是世法。出世是空,入世是有。出世是法 身,入世是报身。出世是真,入世是妄,然真妄丕一,离开入世,亦无出世。故六祖云离世无菩提。这种道理,要用心参究,才知道我佛慈悲应世之大事因缘。只谈 出世,不谈入世。而昧于佛法者,一味入世,不知出世。如此皆落边际。何以故?世法即佛法,离妄无真,离真无妄。而且佛法真实道理,入世就是出世,出世就是 入世。故经云:‘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住无所住,生无所生,无住无生,即是真心。真心是空,妄心是有,一切一切,有事无心,当下自在,何有出 入。”

出世与入世,江湖与魏阙,历来都是一个相互矛盾却又相辅相成的问题。其实,“必出世者,方能入世,不则世缘易坠;必入世者,方能出世,不则空趣难持。”在 我看来,所谓出世的思想襟怀,便是一种看透世间种种现象而不执着的智慧,是一种“不以物喜,不为己悲”,对身外之物不起贪恋爱慕之心,对成功失败生老病死 能坦然处之的情怀。

庄子云: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濡以沫,相掬以湿,不若相忘与江湖。于是有人说,相濡以沫是入世,相忘于江湖是出世。,以我一介凡夫俗子的眼光来看,人很 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相濡以沫”和“相忘于江湖”。所谓的“相濡以沫”,也不过是“习惯”和“相依为命”的代名词,而所谓的“相忘于江湖”,恐怕也是因 为,人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后,无所适从而已吧。

以入世的态度来看人、以出世的态度来做事,谈何容易!


-----------------
编后随笔

赫,正好昨天还在棚子里跟人聊到这个~~~

古板诗中有联曰:入世如出世,无常是寻常。
仁和诗中有句曰:加持凭佛宝,意志若金汤。

秋菱便笑他喊口号~~~对话如下:

仁:
你说的对,这个太口号了。其实这种“平常心”的高境界是“喜则喜,忧则忧”,
反过来也对,就是说“喜则喜,忧则忧”的高境界是“平常心”。不思后果,更不因后果而思,尤其不悔,就算有平常心了。

秋菱:
你说得好~~~不过偶觉得时常掂量著所谓‘境界’的高低,怎么能进得了境呢?
人若在‘境’中,应该是无法比较高低的吧,是不是?

‘悔’也不是问题~~~人生谁能真不悔呢?问题是悔过之后的选择与放弃~~~从悔恨中学会选择与放弃,也许才是人生的真正课题。

其实仔细想想,所谓‘出/入世’恐怕也差不多罢?

无非是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做出的大选择(或说大放弃)罢了。

我的选择跟罢了差不多:走着,看着,学着、感受着~~~
行走山川,看遍风景;了解自然,理解人心;感受痛苦感受爱~~~

俗世也好,佛界也罢;地狱也好,天堂也罢~~~若有机会,都想去瞅瞅:))

http://talkskyland.com/dispbbs.asp?boardID=46&ID=58658&page=1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707&postID=6377&page=1#mark

/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