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 年,是杰出的俄国诗人普希金诞辰 200 周年,俄罗斯的所有新闻媒体掀起了一个纪念的热潮,各种各样的纪念文章和回忆文章见诸于报刊杂志。时在莫斯科的我目睹了这场不同凡响的纪念活动,领悟了这位文学大师在俄罗斯文坛和俄罗斯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影响。 位于老阿尔巴特步行街顶端的普希金故居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座立在故居门前的普希金和夫人娜塔利娅的青铜雕像前摆满了鲜花。 而在莫斯科以北 800 公里的圣彼得堡,人们对普希金的缅怀之情更胜于莫斯科人,这是因为普希金短短一生中的许多时光在圣彼得堡度过。 圣彼得堡有三大景点:涅瓦河边的冬宫(现为埃尔米塔什博物馆),芬兰湾的夏宫和叶卡捷琳娜女王宫。但是人们习惯上把女王宫称为普希金公园。这是因为在女王 宫入口处的右侧,有一栋三层小楼,这就是普希金当年就读的贵族学校。在二楼的右侧,有一间对游客开放参观的小房间,就是普希金的寝室,里面有一床、一桌、 一椅,还有一个小小的盥洗台,最里侧的墙上挂着一件诗人当年的校服。在学校外面的一个小树林里,是一尊普希金的青铜坐像,睿智的目光注视着远方,标志着诗 人对他所处时代政治风云的析微探幽和冷峻思考。他的许多优秀诗作在这里酝酿诞生。 客居俄罗斯的那些年,每次去圣彼得堡,我都要到那里参观,并在普希金坐像前的长椅上静静地坐着,拂去岁月的尘埃,追寻着诗人的足迹。 普希金 (1799 ~ 1837) ,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他的作品是俄国空前高涨的民族意识以及贵族革命运动在文学上的高度反映。普 希金抒情诗内容之广泛在俄国诗歌史上堪称前无古人,既有政治抒情诗(《致恰达耶夫》、《自由颂》、《致西伯利亚的囚徒》等),也有大量爱情诗和田园诗 (《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和《我又重新造访》等)。普希金一生创作了 12 部叙事长诗,其中最主要的是《鲁斯兰和柳德米拉》、《高加索的俘虏》、《青铜骑士》等。普希金剧作不多,最重要的是历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此外,他 还创作了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以及关于普加乔夫白山起义的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 普希金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出了“专制制度与民众的关系”,“贵族的生活道路”等重大社会问题,并塑造了“多余的人”、“金钱骑士”、“小人物”等具有高度概括意义的典型形象。这些问题的提出和文学形象的产生,大大促进了俄国社会思想的前进,推动了俄国解放运动的发展。 普希金的优秀作品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他的抒情诗内涵丰富、思想深邃、结构精巧、韵律优美。他的散文及小说情节结构严谨、描写生动简练。 普希金的创作对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及世界文学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在俄罗斯文坛上具有不可撼动的地位,高尔基称之为“一切开端的开端”。 可以说,普希金的才情横溢、文思喷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的妻子娜塔利娅 . 普希金娜。娜塔丽娅,天生丽质,是圣彼得堡的第一美人,纯洁善良,受过良好教育。她那姣好的容颜,优美的内在气质,赢得了人普希金的深爱。普希金在给妻子 的信中写道:“你的美貌举世无双,令人倾倒。但我爱你的心灵胜于你的容貌。”在给岳母的信中诗人写道:“我的妻子非常可爱。和她共同生活的时间越长,我对 她的爱就与日俱增。上天赐给我这样一位温柔美丽、纯洁善良的天使实在使我受之有愧。” 娜塔丽娅同样深爱着普希金,尽管她比诗人小 13 岁,对普希金复杂的内心世界和他的作品还不能完全深刻理解,不过她崇拜他,尊敬他,支持他的创作。还在蜜月期间,她就为丈夫誊写诗稿。普希金的每一部新作诞生,总要先朗诵给她听。为了支持普希金的事业,娜塔丽娅多次瞒着丈夫请求哥哥资助。 然而应了中国一句“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老话,娜塔利娅的美貌给普希金带来了麻烦。普希金是位追求自由、反对专制的进步诗人。他的作品猛烈地抨击了沙皇 俄国的专制制度,引起了沙皇政府和上流社会的严重敌意,把他视为叛逆,千方百计摧残他,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而娜塔丽娅是彼得堡第一美女,不知有多少男人 为之倾倒,沙皇尼古拉一世对她垂涎三尺,法国军官丹特士更是狂热追求,与此同时她又遭到贵族小姐太太们的极大嫉妒。可是涉世不深、天真单纯的娜塔丽娅并不 知道丈夫和自己的险恶处境,仍然快快活活地参加各种社交活动。 普希金信任自己的妻子,并深深地爱着她,同时也明白像她这样的绝色女子是很难逃脱悲惨命运的。为捍卫自己和爱妻的名誉,他做出了与丹特士决斗的决定,并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普希金与丹特士决斗时,对方先开枪,他受了致命的重伤。被抬回家后,他在痛苦中安慰妻子:“你放心,你没有任何过错!”当剧痛难忍时,他让她走开,不愿让她看着自己受伤痛折磨的样子。在疼痛间歇时,把她唤到身边,反复向她解释,她是无辜的,他永远爱她…… 数天后,年仅 38 岁的普希金在他生命之花最为灿烂的时候黯然凋零 。 令人不无痛惜的是 100 多年来,人们把普希金之死的责任归咎于娜塔丽娅·普希金娜。俄国文学界的一些“权威”在没有掌握充分资料的情况下,一直说她是个轻浮浅薄、与诗人在精神上毫无共同之处的庸俗女子。娜塔丽娅几乎成了历史罪人,长期受到谴责与谩骂,蒙受不白之冤。 直到 1963 年,普希金研究家奥布多夫斯卡娅和杰缅季耶夫经过不懈努力,挖掘出一批极其珍贵的新史料——冈察洛夫家(娜塔丽娅的娘家)的书信,其中有一批普希金和娜塔 丽娅的法文亲笔信札,才有了突破性的新发现。随后他们又研究娜塔丽娅写给第二个丈夫兰斯科依的信,以及她的两个姐姐的信件。两位专家出于恢复历史本来面目 的高度责任感,以这数百封经过论证的信件为基础,陆续撰写了多部专著,其中最重要的一部《普希金娜传》对普希金夫人做出了客观公正的评价,恢复了历史的本 来面目,还娜塔利娅清白无辜。 事实上,普希金逝世后,娜塔丽娅的处境非常艰难。当时她才 24 岁,还有 4 个年幼的儿女。丈夫猝亡带来的撕心裂肺的悲恸,再加上经济窘困,对她已是够残酷的了,她还得承受来自各个方面的指责。 娜塔丽娅服了两年丧,而她的心却服了一辈子丧。尽管命运多舛,但善良的天性使她总是十分同情身处逆境的人们。青年作家谢德林被流放,这让她想起普希金当年遭放逐的情景。她为谢德林四处奔走,终于使他获释。 普希金逝世 7 年后,淳朴善良的军人兰斯科依理解她,同情她,爱她,也爱她的孩子们。他向她求婚。她嫁给了他,但内心的伤疤总在隐隐作痛,一生郁郁寡欢, 51 岁病逝。临终前惟一使她感到欣慰的是,她和普希金所生的 4 个儿女都已长大成人。 作为普希金的妻子,娜塔丽娅是无愧于伟大诗人的。由此人们也更能理解普希金对她的爱——“我爱你的心灵胜于你的容貌”。 真实的历史终于使这位埋葬在涅瓦河畔、生前饱受磨难的不幸女子重新闪耀出光辉,她的在天之灵终于得到了安宁。 |
[打印] |
由阁老张贴 @ 2006-12-05 12:43:04 (22) |
| |||
----------
编后随笔:
谢谢两位,好贴好评!!
年轻的时候对‘爱情’防备森严,这类情诗都在拒绝阅读之例:))
现在读来,真是情感真挚的好诗:
而突然,我的灵魂被摇醒:
因为又出现了你的倩影,
有如倏忽的昙花一现,
有如纯净的美的精灵。
我的心在欢乐地激荡,
因为在那里面,重又苏醒
不只是神性的启示和灵感,
还有生命、眼泪和爱情。
诗中的这个‘你’,在我而言,便是那颗沉睡多年的童心(或说诗心),那棵荒芜多时的理想之树。黄昏之际被摇醒,对生命和爱都有了新的领悟。虽然寂寞也闻风而至,心里却满是感激之情~~~
去年独自在亚特兰大出差,某天黄昏漫步街头,灰蒙蒙的天空,太阳正好降落在一栋高楼的塔顶,像一个巨大的红灯笼。那一瞬间耳中的嘈杂突然消失,眼里的车流像一条无声的长蛇蠕动着~~~
那时候还不太会写七律,正好有个步韵作业,回来后试着写了一首,想把这着感受织入几分,却是功夫不到,生涩得很:
黄昏城市街头有感
( 2005-10-08 )
高楼落日降红灯,不尽车流鱼贯仍。
叶舞轮间逃俗客,鸿消云底避浮称。
方哀菊梦犹沾雨,却喜诗情未结冰。
辇迫崦嵫苦无计,且搓白发作长绳。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612&postID=5378&page=1#mark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