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十二月 14, 2006

阁老:我爱北京人还是上海人

我爱北京人还是上海人?(京海杂坛之十一)

有关北京人和上海人的话题到此暂时告一段落。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管是北 京人还是上海人,在现实生活中,都是活生生的、有灵有肉、食人间烟火、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如同他们有最突出的优点和亮点一样,也有着显见的缺点和疵点。 但是这无损于他们真善美的本质,更何况只有这些优点和缺点的碰撞、长处和短处的互补,才能组成这色彩斑斓的生活长卷,奏出这激越昂扬的生活乐章。

我 在上海和北京分别生活了多年,如果说上海是我的第一故乡,那么北京是我的第二故乡,对这两个地方有着深厚的感情。尽管我不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和北京人,但 是他们以博大的胸怀接纳了我,并给与我许许多多的关爱,使我深切地感受到真情、友情、亲情、爱情是我们生活的主旋律。海派文化使我心灵的窗扉朝四方洞开, 燕赵文化则使我承受着八面来风,由此我非常自豪于我既是上海人,又是北京人。

在飘流欧洲的日子里,我遇到许许多多的北京人,漂到美国以 后我接触到更多更多的上海人,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情感,使我情不自禁地融入他们当中,和他们一起侃大山,耍贫嘴,捣浆糊,嘎三五。使我感奋的是,我的这些北 京哥儿们、上海姐妹们,在异国他乡,以自己的聪明才智,拼搏奋斗,打造出一片崭新的天地,构筑了一个博大的舞台,导演出一幕幕威武雄壮、波澜壮阔的活剧, 以令人瞩目的业绩证明了自己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因为我们是凡夫俗子,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既精彩又无奈的世界上,所以不可避免地暴露出性格的两重性,对上海人和北京人的议论也因此而不可避免,而且还将会继续。对此,我从不烦恼,其实只要作理性地审视和思考,一切都能宽容、化解。

有人问我:是爱北京人还是爱上海人?我都爱!在异国他乡,更是如此。这种感情将在后面的杂坛中叙述。

我爱你们,北京人!

我爱你们,上海人!

(附注:在前面的杂谈中,许多上海和北京朋友作了热情的点评,并发来了悄悄话,在此一并鸣谢。)

[打印]

P4503A4 评论于:2006-07-12 12:00:45

阁老好!前边在“大气和洋气”里说过几句,但有一点没说,在系列暂告一段落时再说几句。

就是阁老一文中说到的“全国半数以上的名人皆在北京,北京却罕出本土名人;无数豪杰聚会上海,但上海却鲜有自己的豪杰”。

首先名人之于北京、豪杰于上海,实为合拍、恰当!

如果进一步探寻其缘由的话,我想阁老阐述的这些城市文化历史特征是一部分,还有一点现实中原因,是我在上海时所感受体会到的。

如果中国每一个城市都作为一个足球队比赛的话,应该看到北京上海的赛场上,不能说上场的都是替补队员,至少也可以说是些少了球星的球队。作为中国前沿城市 的北京上海,精英层早早就出国了,并且回归的很少,根本没有参与角逐。当我还在随波逐流、不知不觉中耽误时间虚度生命的时候,很多北京上海人就已经清醒地 知道要去国外读大学、甚至读高中了。

而一些作为第二梯队的留守人员呢,例如七十年代出生的同辈们中,很多的上海人由于担心大学毕业分配离开了上海,宁愿读个技校中专,就在上海工作了,而由此 失去了一批学业上的优势。这也是为什么一大批外省人可以涌入上海,或凭其踏实吃苦、或资金优势或者高学历站稳脚跟的原因吧。

时代都是发展的,所做的选择也都在现实的实践中加以修改和校正。现在上海的孩子早已普遍读大学研究生了,而且越来越多的海外精英层挟其已有的所聚集的优势,回流北京、上海。

每一个商品经济社会充分发展的时期,都有着一大批有实力的大企业、集团产生、壮大,并转而在其中起到推动作用,这一点在中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相信这也 是外人所说的“大把机会在中国”吧。新一轮的角逐序幕早已拉开,相信会有一大批的北京上海人会抓住这个机会,一大批的北京名人、上海豪杰出现。

罢了 评论于:2006-07-12 19:58:53

我 同意p4兄的观点。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一个人的品行、思维和表现方式绝对和他从小生长的地区文化有关。香港和上海曾受殖民文化和海派文化的影响,上海人的 洋气和张扬中不免带上一点畏畏缩缩,由于人口密度高,居住面积小,又不免落下斤斤计较,自私自利,爱贪小便宜的坏毛病。而北京人在天子底下讨生活,口里出 来气都要比别人粗一些。常常是脖子比腰粗,口气比力气大。绝对是个说你白你不洗脸,说你胖你就喘,给你脸你就上炕的主,活得挺夸张的。然而外国眼中的中国 人又是一种样子(大部分指在国内的中国人):聪明,勤奋,自我,自私,爱贪小便宜,心胸狭隘,固执,喜钻营,过河拆桥,爱说自己人坏话,缺乏社会公德等 等,等等。听起来虽有些偏激,但仔细想想也不无道理。其实人都有两面性,既有善良正直的一面,也有自私阴暗的一面。不同的环境可以把人的不同面带出来,所 以我非常庆幸自己的孩子能在一个把人好的一面带出来的环境下生长。

时间悠闲地流走,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在平庸与无奈间旋转。有时歇下来想想,不免羡慕起鸽子来。鸽子过着与世无争的一生,把生活的内容浓缩于消耗生命,用长长的哨音歌唱平凡。人的悲哀就是老想当黄鹂,鸣翠柳,上青天,不甘于平凡。

阁老 评论于:2006-07-12 23:32:40

罢 了朋友说得好,并点出了一个环境能改变人的经典性老话题。优越的条件往往使人不思进取,玩物丧志,如八旗子弟。而艰苦的条件反而催人奋发,励精图治。如回 归前的香港能出现《屈原》这样的优秀影片,日寇占领京沪时,出现梅兰芳蓄须明志的佳话、齐白石挂笔罢画的美谈。今天漂流到海外的上海人和北京人,都是依靠 自己的聪明才智打天下,改变着自己的命运。由此可见在不同的环境下,性格中的两面性一览无遗,又发挥得淋漓尽致。

今日之北京和上海,处在改革开放的风口浪尖,但是在这里弄潮的勇士绝大多数是来自五湖四海的英雄,少有本地出身的豪杰。其原因如P4朋友分析的两点:一是 优秀人才的外流,二是为留京沪而不惜“自贬三级”——宁愿上本地的中专、大专,也不愿上外地的重点大学(特别是在上海出现倒三角的录取分数线),由此在中 国注重学历的大背景下,他们失去了本来应有的优势。使持有高学历的外地英豪打进北京,登陆上海。所以在言及人才的走向和流向上,可以这么说:北京是主动让 出了通道,而上海是自己腾出了位置。

--------------
编后随笔:

有爱,就够了。
我爱中国人~~~漂泊海外后,更是看着东方面孔就亲切;听见中国话就想向前亲近一下。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607&postID=7062

/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