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六月 19, 2008

沈漓:五月初五怀屈原有感

/沈漓

今年中国的端午节格外不同,这一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节日被正式定为国家的休假日。笔者作为一个“自我流放者”,和屈原既是湖北同乡,又从少年时代起就尊他为精神意义上的导师,总觉得要说点什么纪念他的话才好。


屈原就像海涅的诗歌所说的那样,“我倒下去了,但并没有失败”。是的,他不仅没有失败,而且最终赢得了伟大的成功。1953,世界和平理事会将屈原定为当年纪念的四位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屈原在生前的政治角力中与胜利无缘,他后来的胜利是文化上的胜利,是个人文学事业上的胜利,是他苦苦追求理想并不惜以身相殉的精神道义上的胜利。


政 治理想不是仅仅有了美好的框架就可以实行的,它还需要大量的具体操作手段和各种各样的游戏规则。政治竞技场上的跑道决不会是一条直线,它只能是曲里拐弯 的,这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幽暗肮脏的领地,所以才有“政治如同猪圈”说。用林彪自己高度概括的九个字来总结,就是“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可谓深得其中三 昧。可是屈原不愿在猪圈里打滚,他不屑于此。他目标远大,志行高洁,光明磊落,卓尔不群。他鄙视小人,决不与宵小为伍,于是遭到疏远猜忌和无情打击,最后 被放逐。在朝代的更替上,野蛮战胜文明的例子很多,如元之于宋,清之于明;在政治的角斗场上,阴险狡诈凶狠残暴的人战胜正直磊落怀柔仁慈的谦谦君子,古今 中外的例子也数不胜数。在铁幕一般的封建统治的现实领域中,屈原的清明政治理想是永远不可能成功的,他的成功只能存在于精神与文学的审美和想象领域。


又想起那句老话:“性格即命运”。屈原天生有一颗童心诗心。诗歌需要诚挚坦荡,从政需要纵横捭阖;创作需要真情实意,而官场需要黑厚圆滑。这样水火不容的两种东西在屈原内心深处无时无刻不在激烈斗争着。


正是因为流放成就了屈原,使他的文学天才和爱国思想的沉淀和生活积累有了机会融会贯通起来,发挥得淋漓尽致,留下了震古烁今的《离骚》等名篇。



屈原丢了政治捡起了文学,是丢了芝麻抱了西瓜。屈原除了政治更有文学。他的胜利归根到底是文学的胜利。司马迁的名言:“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俶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真是百读不厌。

历史让中国少了一个匆匆来去的政客,多了一个彪炳千古的伟人。换一个角度来看问题,似乎可以说屈原的从政和落拓都是一个作家在“体验生活”;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而倾楚国之国运而成就屈原一人,屈原真是幸运之极啊!


现 代的郭沫若在追求建立民主自由新中国的理想时,他的文学作品曾大获成功,其中就包括他的历史剧《屈原》。《屈原》虽算不上是一部伟大作品,但它比郭沫若后 来的平庸之作甚至马屁文章要好得多。用郭沫若自己的话来说,剧中一些充满诗意激情的台词都是痛骂独裁的蒋介石和呼唤新中国诞生的。而郭沫若在政治上的追求 成功之后,文学事业却彻底失败。郭沫若和屈原是政治——文学两个不同相度的很有意思的古今参照系。没有民主制度的政治权力之间较量的胜利,其耀眼光芒会随 着这种制度弊病的愈来愈明显而黯然失色。文学史也表明,有传世价值的伟大文学作品天生就不是对权势者歌功颂德的。


现 在中国的国力经过文革后三十年的经济建设大大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很大提高,这些成就都应该加以肯定和赞扬,但是当今的中国信仰缺失、物欲泛滥、贪腐 横行、贫富悬殊、盗贼蜂起,人们的价值观扭曲,这也是不争的事实。这是由于中共建政之后一系列极左的政治运动加上改革开放之后社会上一切向钱看的做法,从 两个极端的方面共同损毁了传统价值观和所谓的共产主义人生观。 “大破”是有了,但“大立”却立不起来。一个没有精神信仰而只是经济发达的国家,犹如一具肌肉发达而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这一切的病根子则是因为封建专制,因为权力缺乏人民的舆论监督等有效的制约。改革又一次艰难地走到了十字关口。

中国向何处去?

面 对信仰泯灭的好几代人,当局只好祭岀原先被他们扫地出门的孔夫子,希望用儒家观点和忠君报国的陈旧思想来解救国魂空虚的困局。现在,更把中秋、端午等传统 节日和老百姓的当代生活绑在一起,有媒体呼吁穿古服,兴旧习,颇有点复古之风。毕竟,屈原的封建贵族身份比起资产阶级动不动就要民主自由更令人放心一些。 但是,中国已不再是过去的中国,人民也不再是过去的人民。如果说西方民主不适合当今的中国,难道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就一定适合当今的中国么?

假若走过漫漫长路的屈子犹在,上下求索的他一定会在今夜大声疾呼:国魂啊,你在哪里?

——魂兮归来!

200858,端午深夜,

急草于温哥华松云轩


[打印]


沈漓 评论于:2008-06-14 10:25:53 [回复评论]
雨蝶你好,
谢谢来访。周末愉快!
断翅的雨蝶 评论于:2008-06-14 10:07:38 [回复评论]
欣赏好文!看沈大哥的文章真是增长知识呢:-)
特来谢谢大哥对雨蝶缅怀母亲之情的安慰~,周末快乐!
沈漓 评论于:2008-06-11 22:22:49 [回复评论]
谢谢老弟光临。
不过,“没有忘了屈原”?呵呵,什么话,很不了解愚兄啊。:)
罢了 评论于:2008-06-11 16:57:54 [回复评论]
很高兴漓兄没有忘了屈原,更欣慰在端午节之际,漓兄为纪念屈原撰文。 我希望中国的文人不要忘了屈原,不要忘了屈原的骨气与精神!

屈原在我心中是一位带有悲剧性色彩的英雄人物,我非常钦佩他以“道”抗“势”,以“行”践“道”的骨气、人格、与胆气,然而在以皇恩浩荡为先决条件的传统文化下,在以抑制个性而求生求解,在皆空、无为、中庸理论中,凡是有骨气的文人都不会有好下场。

屈原虽死,但是屈原“社稷至上”、“民生为本”、积极“修身“等精神与品质对后代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对于他的文人气质与政治品质的探讨与研究,更是对当代知识分子的人格构建,有着不容忽视的启示意义。

“世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 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我看到,不为人了解孤独坚忍的屈原,正高视阔步走在混浊世道里;我看到他坐在青龙白龙相间的车子里,与重 华同游仙宫;我看到他登上了巍巍昆仑;在昆仑之巅,他的精神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辉!

“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 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我听到欲渡长江与湘水的屈原因不被楚国人了解而感叹;我听到他说,只要心正,就是被放逐到偏僻遥远的地方又有何妨?

“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虽然高山峻岭遮住了太阳;虽然阴云霾霾,雪花纷纷;虽然生活艰辛痛苦,虽然寂莫孤独缠身,但是,屈原依然不会改变志向,不会去顺从世俗啊,宁可愁苦终身不得志。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 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忠臣不用,贤者不荐;伍子胥遭祸,比干被剁。这就是我们中国的文化与历史啊!埋怨是没有用的, 屈原毫不犹豫地坚守着心中的正道,虽然换来的是终身的黑暗。

“乱曰:鸾鸟凤皇,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露申辛夷,死林薄兮。 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阴阳易位,时不当兮。 怀信佗傺,忽乎吾将行兮!”日复一日,鸾鸟、凤凰飞远了;燕雀、乌鹊却在厅堂庭院里做窝。露申、辛夷,死在草木丛生的地方;腥臭逼人、芳香远去,黑夜白昼 颠倒了位置,生不逢时的屈原,满怀着忠信而不得志,飘然而去。

雪莱说,“我倒下去了,但并没有失败”。尼采说:“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这并不是因为他想孤独,而是因为在他周围找不到他的同类。” 我的挚友边城秀才说:“人生只有精神才有一点意义,而身体的存在,完全是为了维持住精神。”

或许,因为找不到同类,因为单薄的身体再也维持不住精神的重量,孤独的屈原为了保全一块灵魂的净土,为了让精神永远站着,决绝而义无反顾地纵身跃入汨罗江中。

屈原的死,是一个志士的死,是高洁之死,是悲壮而激荡千古的死!壮哉,我的屈原!

-------------------
编后随笔:

呵呵,做男人真不容易~~~一门心思要想着‘成功’二字,累哦:)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读一遍就没忘的句子~~~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806&postID=9492&page=1#mark

/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