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 五月 21, 2007

边城秀才:板桥霜迹

板桥霜迹

“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魏文所言,古今同概,而草野之文不与焉。何者?草野之文,刍荛之言也,虽其妻、子尚不之顾,何有助乎乡里,何敢预乎文教?

《板桥霜迹》,草野之文也。其空言泛谈,无关世事,而乃一穷书生读书之心路历程也。观其文,可知其心常驰鹜乎旧籍,无逐乎新声,其所命义,亦非“遵命”者之流,而其笑看人世之情,则浏然以清,惋然似伤。抑或草发虫唱之生命价值乎?

予生于鹿城,长于威楚。幼遭困厄,育于外婆之手,寄于舅父之家。七岁入小学,不过 B、P、M、F,十二入初中,亦止А、В、Б、Г,于中华典籍,未得窥焉。年十六,遭逢劫难,失学于龙泉;年十八,上山下乡,耕耘于哀牢。年二十三,任教 于子弟中学,倍感学业荒疏,无以教人,遂乃自学。二十八,入函授大学,初涉学术。此年龄为苏老泉用心于学之始也,而志小才疏,幼稚为文,终于不逮。

不惑之年,任教于供销干校,继而函授于华东师大研究生班,学术之视野稍宽,历炼亦似有所得,于是胸次竟获疏朗,笔底时见微澜。虽非涉笔成趣,亦颇自得其 乐。投诸乡刊,发而表之,哂于人亦且自哂。不意十馀年来,竟得数十万言,其小说、散文、诗词,多半流水飞花,茶馀酒后,朋友时引以为噱。然而山野闲话,不 足为集。而读书札记之类,于中华文化,似有所涉。时辈专家之蝇玷,颇敢非难;古代雅士之高论,亦竟妄猜。虽非洪钟,足称清韵。敢为是集,以文会友。是为 序。

二○○四年一月十四日边城秀才于东山寓

[打印]

罢了 评论于:2007-05-15 12:32:45 [回复评论]
我有意把下半首诗隐去,为得是避免更多的伤感。你老兄又把它找了回来,让我徒生心痛之感!

心痛是因为对孤傲和自尊的无奈;心痛是因为即使心有余、力也足,仍然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人受苦而无可奈何!
边城秀才 评论于:2007-05-15 03:31:08 [回复评论]
一查引诗,是施蛰存的,原来是神仿江西派。全文引出,亦颇贴切:“挥泪来凭曲曲栏,夕阳无语寺钟残。一江烟水茫茫去,两岸芦花瑟瑟寒;浩荡秋情几洄澓,苍皇人事有波澜;迩来无奈尘劳感,九月衣裳欲办难。”
罢了 评论于:2007-05-14 23:44:27 [回复评论]
不 知道为什么,从你的自叙里,我看到了一个苍凉手势,一丝淡淡的不甘,几许烟一般的无奈,漂浮在空气里时隐时现的神伤;当然还有些许自豪和骄傲,些许清高和 欣慰。应该说,你这一路走来是很不容易的,没有一份执著,没有一份淡泊的心情,没有一点坚守净土的决心,大该是走不到今天的吧。

你就这样走来了:幼遭困厄,寄人篱下,遭逢劫难,失学龙泉,上山下乡,耕耘哀牢,任教中学,自学成才,网络深造,视野稍宽,历炼所得,胸次疏朗;终于笔底微澜,非涉成趣,自得其乐。白字黑子数十万言,也算可慰平生了!

只是前面还有路要走,不知道你准备怎么走,以文会友一起走吗?我只知道夕阳下的路虽然辉煌,但却显得过于悲壮,让人生出一种“挥泪来凭曲曲栏,夕阳无语寺 钟残。一江烟水茫茫去,两岸芦花瑟瑟寒”的苍凉感。或许这不是你的感觉,而是我读了你的这篇自序后,生出的自己的感受吧!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705&postID=21819&page=1#mark

/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