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十年代中国大地一片喧嚣的时候,书摊上静悄悄地摆放着一个人的书,作者的名字叫王小波。 他 的书前前后后我不知道买了多少,大部分印刷质量粗糙,里面错别字成堆,没一本儿看着象正版的。买的多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因为书商心太黑,把他的那些小说 和文章一通排列组合,两本书的差别可能只有一两篇小说。我也上当上得心甘情愿,哪怕只有一篇新的就觉得不亏。另一个原因是借出去的太多。我的书柜上贴着一 张条儿:“老婆和书概不外借!”可王小波的书是个例外,多一个人看我就多一分高兴。借出去就没打算要回来,只能再去买一本新的。 喜欢王小 波的原因很简单,看他的书的时候,觉得真有这么一个人把我当朋友了,一起坐下来心平气和推心置腹地聊聊天儿。他知道的东西挺多,虽然有些话我听不太懂,但 那种被认做同党的感觉确实很好。另外他的文字读起来很流畅,隐约的还有种韵味。有人说你这要求太低了吧?一点儿都不低。英文书不敢说,想必情形也差不到哪 儿去。在用中文写字儿的人堆儿里扒拉扒拉,能写出东西来让你读的时候不用担心咬舌头,合上书本儿感觉没浪费时间的,真的不多。 看他的书已 经有十年了,一直没有震撼的感觉,有的只是时不时的蠢蠢欲动,渴望扔下一切过一种全新的生活。可一旦把书放下,环顾一下四周,叹了口气,继续很世俗地活 着。刚开始看他的书的时候心里琢磨这哥们儿长什么模样儿?大概是个文静人儿。后来的书上有他的照片儿,身材挺高大,看上去像个有点儿文化的北京郊区农民。 乍一看给我的感觉是脸长得有点儿咧,大嘴半张着,笑得若有若无,再回去对照一下他写的文字,心里踏实了,这人就该长得这样儿。一直觉着他笔下的那些王二就 是他自己,不明白为什么在《革命时期的爱情》里王二变成一个身材矮小,面色忧郁,长着一脸络腮胡子,常年穿一件黑色皮夹克,还骗奸了帮助教育他的女共青团 干部。 我至今说不上来他的写作风格是什么,如果非要归类的话我会将其归为行吟。其实他的文字有些很黑色诡 异,有些很天真烂漫,有些很狡猾,有些很语重心长,划归行吟类明眼人一看就不是那么回事儿,准得挤兑我没文化还装。有些人写书象在会场里作报告,有些人属 于天桥打把式卖大力丸的,有些人因为便秘坐在马桶上脸红脖子粗地叫劲,有些人一看就是一人儿闷在屋里一手拿笔一手攥着块手绢儿时不时擦擦因为被自己感动而 流出的泪水。不管王小波写什么,青铜时代远古的蛮荒,白银时代生存的荒诞,黄金时代人性的奔放,黑铁时代迷茫的沮丧,给我的感觉都是一个人走在路上旁若无 人地自言自语,偶尔仰头冲天喊上一嗓子,鼓励着自己梦幻的绿洲就在前方。多沉重的事儿都能说得水波不惊的平和,闻上去又有点儿犬儒的味道。因为是说给自己 听,有些话就比较直率,有些话比较粗旷,但听得出来,都是真心的。他这一辈子就没停过脚,这不,遛达到另外一个世界去了。 有一段时间我 (不光是我)把王小波和王朔并肩比作二王,后来发现差别还是挺大。王朔的成就是大张旗鼓地把一种原本很底层市井很不上台面的生活状态活灵活现地再现在人们 眼前,象我这种品行高尚的人对于这种生活虽然很是不屑一顾但偶尔心中也很暗暗地向往一把,就像乱炖这种旧社会穷人家的杂和菜现在很体面地出现在饭馆儿的菜 单上一样。有人说王朔文中的语言不是他的独创,在京城的每个角落都能听到类似的语言,他不过是个拣破烂的,把看得见的都划拉到自己的筐里。即使这样也已经 很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了,没有一个人的书象他的那样,好几百页每一句话都抖着机灵儿,看完一段儿让你乐得脸部肌肉麻痹半天,掉头一琢磨:不对,这孙子骂我 呢。这得是什么功力啊。都说老舍牛,但我觉得王朔的“我看老舍”说得很是头头是道儿。虽然王朔把小平房拆了以后也不知道该盖别墅还是起高楼,我坚持认为这 不是上天赋予他的使命。 王小波从一开始就让我摸不着头脑。我读他的第一篇小说是《万寿寺》,看完以后的感觉是:小说还能这么写?读了两遍 生生不知道说的什么意思。他的大部分小说读完之后都是这种感觉。现在零零散散地有一些感想,但是怕说出来有点儿小学生念完课文儿总结中心思想的意思,自己 心里洋洋自得,老师总觉得你没说到点子上,但为了鼓励你就给了个优。当时欢天喜地地给家长报喜去了,长大了才醒过梦来被这帮貌似慈祥的园丁们给涮了,所以 还是闷在心里吧,省得让人笑话。 王小波一直说他追求的是一种智慧有趣的生活,这种宣扬散落在他的文章的每一个角落。我百思不得其解这是一 种什么境界。关于生活态度,小时候大人教导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话我能明白,就是上小学中学的时候考试要得高分儿,大学要上名牌儿的,毕业以 后找个好工作,多挣点儿钱,娶个漂亮媳妇儿,住大房子,开好车,满世界转悠。这还用王小波告诉我?是个人就这么想。智慧是不是就是聪明?我智商不低,跟人 勾心斗角绰绰有余。有趣?是兴趣还是性趣?不是太明白,我不知道什么算是有趣,也说不上来自己的生活是不是真的有趣,反正大家怎么过我就怎么过呗。有时候 还隐隐约约地生些抱怨:我活得好好儿的,你非得告诉我有另外一种活法儿更好,折腾我? 关于王小波的文笔和写作风格好像还引发过文理之战。 理科生说只有受过系统科学训练的人才能写出这种缜密的文字,文科生反驳说正因为是学理的才缺乏一种轻灵飘逸的浪漫。不知道争论因何而起,王小波年轻的时候 在云南和山东插过队,回北京后当过工人,大学读的是经贸,后来陪读来美国在匹兹堡大学东亚研究中心念硕士研究生。虽然他学过计算机,但简历上看不到,估计 是自学成才的。回国以后在北大社会学所和人大会计系当过讲师。从生平上看好像两边儿都靠点儿。我虽然不知道什么是有趣,但是这种争论很是无趣。觉着文字好 的话你管他是学什么的呢,用不着非往自己这堆儿里扯,扯进来也不能给自己脸上添什么光。就像比尔盖茨再牛,也跟那些程序员没什么关系。觉着文字不好就更简 单了,擦屁股嫌硬的话直接扔马桶里呗。 有个现象我不知道是不是真实,虽然王小波的书在某些百姓中流传甚广,但很少有成名的文人评论他。王 蒙倒是为他的书写过序,但与其说是给王小波作序,到不如说是借王小波之名抒发些郁闷,这种序不写也罢。开始还因为偶像没大红大紫感到有些忿忿不平,现在也 无所谓了。猜想起来原因大概两种,主流们根本没把他放在眼里,或者是真不知道从哪儿下嘴。王小波有篇文章里提到过王朔,有趣的是王朔这张大嘴至今对王小波 也没发过一言。 就这个题目来说,我写的这些无论谁都可以毫不犹豫地给个不及格。你说要写你看王小波,你看见什么了?东拉西扯一大堆,王小 波在哪儿呢?我彻底招了吧,写不出来的原因是没读懂。虽然我渴望智慧和有趣,可凭我的想象力和道行实在想不出来那是些什么东西。之所以还在强努着,是因为 我知道那是真实的存在,我相信王小波不会骗我,虽然丫已经找得不耐烦先走了。 |
[打印] |
由愁容骑士气大振张贴 @ 2007-01-30 22:56:29 (3007) |
| |||
| |||
| |||
| |||
| |||
| |||
| |||
| |||
|
-------------------
编后随笔:
王小波的小说读过几篇,写得是好~~~可惜现在不再追着去读‘好’的东西了。
读喜欢的文字,读不那么费脑筋的文字便好:))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0701&postID=45712&page=1#mark
/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